摘要: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金融發展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其中農村經濟的增長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及金融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吉林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農村人口比例約占本省總人口的50%,其農村經濟的增長與金融的發展對本省整體的經濟增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經濟增長;金融發展;吉林省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22.018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經濟的增長與金融的良好互通對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吉林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其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對本省的經濟整體提升有著更為現實的意義。而現階段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面臨著諸多的問題與困難,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確了解、分析吉林省的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并針對于此找出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的相互關系,對保證吉林省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吉林省農村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現狀
1.1 吉林省農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據吉林省農業、財政、稅務廳等多個部門的綜合統計顯示,2012年~2015年,吉林省農業經濟增速相對健康穩定。不論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養殖業還是各類農產品加工業都在持續穩步的發展,吉林省的農民人均收入也在持續走高。在這期間:養殖業同比增速平均為5.43%;種植業同比增速平均為8.79%;畜牧業同比增速平均為4.38%;農民年人均收入達到15643元。從這些數據上可以看出,全省的農業經濟增長較為良好,這些都離不開國家市場經濟、計劃經濟、“三農”政策及農村金融發展的支撐。
1.2 現階段吉林省農村金融發展的特點
農村金融機構的建立: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增長離不開金融機構的基礎支撐。自2012年以來,吉林省不斷的在全省范圍內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建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機構。據各個金融機構反饋的數據來看,這些金融機構使農村金融市場逐漸開始活躍起來。農村存款、農村企業存款及農民的個人存款每年都在遞增。
農業信貸資金: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15年吉林省已建立了18個農鄉鎮銀行,6個農民資金互濟社和其他一些民間信貸機構。這些金融機構的建立使吉林省的農村金融體系更為完善和活躍,有效地刺激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解決了不同的農貸問題,加快了農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村經濟收入,保障了農民的收入。全新類型的各類鄉鎮農村貿易機構的不斷創建使吉林省現代化農村地區金融體系逐步形成且日漸完整。
1.3 吉林省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制約吉林省農村金融發展的問題有很多,例如農民資信問題、農作物種植周期的問題、農民家庭因素的影響、農村合作社的建立等。其中農民抵押擔保獲取貸款和農業保險制度對農村金融發展的影響最大。
農民抵押擔保受到的約束:很長時間以來,農民抵押擔保問題一直困擾著農村金融的發展,使得很多農民難以從銀行及金融機構獲取及時有效地農貸。這是因為農貸政策的限制,擔保抵押的費用較高,擔保抵押物的范圍限制的較嚴,擔保抵押辦理的時間較長等。如果農民使用了集體土地抵押,但實際上這樣做卻并不存在法律依據,同時也就享受不到法律的保護與支持,一旦資金出現風險問題,則相關金融機構處置抵押資產將變得異常困難。
農業保險的缺乏:除農民抵押擔保問題阻礙吉林省農村金融發展及“三農”政策的實施外。農業保險的缺失是另一個影響較重的因素。近年來吉林省針對這一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的保障政策,但對農業保險制度依然無法做到全面的完善。因為自然災害的種類繁多,一旦發生造成的影響范圍既深又廣,在加上農民的保險意識薄弱,保險承受能力低等多方面的制約使得農業保險業務發展緩慢。
2 吉林省農村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的相互關系
2.1 提升金融市場率,深化農村金融發展
農村金融市場率是農村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在我國經濟宏觀政策導向下,吉林省的城鄉建設及現代農業化發展迅猛,各類金融機構都在搶占著農村金融市場,致使農村金融發展格局更加多元化、競爭趨勢日趨市場化。對此,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保障政策和體系,鼓勵金融機構走向農村,根據本地區農村金融發展趨勢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機構的創設,大力推廣符合三農經濟發展需求的大小事業活期存款賬戶透支、提高抵押最高額度、循環信貸等業務。在日漸完善的吉林省農村金融體系上,農村金融規模的不斷發展必將使經濟發展呈現出強勁的勢頭。
2.2 完善農村資金管理,進行農村金融體制改革
資金的有效投入和管理對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而制約吉林省農村經濟和金融發展的一個重大影響因素是農村資金供給不足和無法進行資金的有效管理。對此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使農村銀行和金融機構每年新增一定比例的從農村吸收的儲蓄存款,并將其投放到農業或涉農領域。同時,各金融機構應加大農村資金的支持力度,加強農村資金的使用、保管的監管力度,使農村金融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3 調整農村金融結構,健全農村金融體系
吉林省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村金融發展到目前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想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則必須適時調整農村金融機構,不斷的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對此,可以加大信用機制的改革,建立一套符合農村金融發展實際需求的信貸支持機制和服務機制,使其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并有效促進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3 結語
吉林省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村金融發展已頗具規模和成效,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和相互影響性。只有時刻關注吉林省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的變化,并找出影響兩者間的因素,對兩者間的關系進行不斷的調整,才能確有成效的保障吉林省農村經濟和金融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志強,孫剛.金融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的發展與創新[J].財經問題研究,2004(11):2-6.
[2] 陳巧玲,中部地區農村金融對其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08,(04):10-11.
作者簡介:姜雨彤,長春科技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