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咸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陜西咸陽 712000)
陜西省高校田徑隊800 m跑運動員體能訓練現狀調查研究①
劉博
(咸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陜西咸陽 712000)
該文以陜西省高校田徑隊800 m跑運動員及教練員為調查對象,研究他們對800 m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認知與實際訓練情況。全面了解現階段陜西省高校田徑隊800 m跑運動員訓練中的體能狀況、體能訓練方法及手段,找出800 m跑運動員在體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高校 800 m跑 運動員 體能訓練
800m跑是田徑項目中難度較大的運動項目,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訓練方法的不斷更新,人們對自身機能的認識越來越深化,但是對800m跑訓練的真正實質缺乏應有的認識,對運動員競技技能的提升缺乏有效的體系和充分挖掘。同時,照搬式訓練模式限制了教練員的思路,影響了運動員潛能的進一步開發。
1.1 研究對象
該研究以陜西師范大學、西安體育學院、渭南師范學院、寶雞文理學院、陜西中醫藥大學、咸陽師范學院這6所高校800m跑運動員和教練員為調查對象,以800m跑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狀況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資料和論文,對查閱和搜集的相關資料進行總結歸納,為該課題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1.2.2 訪談調查法
通過實地或通話的方式調查高校800 m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收集運動員相關資料和數據,為該課題提供理論支撐。

表1 運動員身高體重指數統計表
1.2.3 觀察法
親自前往訓練場地觀察運動員訓練時的運動狀態和訓練時存在的一些問題,獲得第一手資料并對其總結歸納,得出相應的結論。
1.2.4 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歸納、推理,總結出800 m跑運動員體能訓練安排的特點,得出結論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2.1 陜西省高校800 m跑運動員的身體形態分析
表1顯示了18名運動員的身高和體重。身高和體重可以體現每個人的身體形態,也是身體形態的主要表現方式,身體形態可以體現出一個運動員的運動狀態。為后面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提以及選材供參考。
2.2 陜西省高校800 m跑運動員身體素質結構特征及其訓練與分析
每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各有不同,這與他們先天的遺傳條件和后天的刻苦訓練有關。教練員針對每位運動員訓練不同方面的素質有不同的訓練方法。由于在訓練期間會出現各種不足和值得改進的地方,所以要用正確的訓練方式和方法對不同的運動員進行各方面的身體素質訓練。
2.2.1 陜西省高校800 m跑運動員的力量素質訓練與分析
力量是一位運動員最基本的一種能力,不論是跑速練習還是耐力訓練,都需要力量來做支撐[1]。800m跑對力量要求很高,很多運動員注重下肢的訓練而忽略上肢訓練,導致身體在跑動時不平衡,所以還要加上腰腹和上肢的訓練,這樣才能平衡的發展。
教練員訓練運動員的力量所采用的方法為負重練習,深蹲、半蹲、臥推、提踵等訓練方法。在這種器械練習時,應將重量從輕到重,先適應輕重量的練習,再慢慢加大重量,是身體完全適應和承受重量[2]。所以,力量素質是運動員整個素質的根基。
2.2.2 陜西省高校800 m跑運動員的速度素質訓練與分析
速度素質有以下3種表現形式的方式:(1)反應速度;)2)動作速度;(3)位移速度。這3種表現形式都離不開神經系統快速反應協調能力及肌肉快速收縮反應能力。要想取得好成績,最后沖刺的能力和速度起著決定性的因素,因此速度訓練在800m跑的訓練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過對各個高校800m跑運動員訓練時的了解,大多數教練都會采用加速跑這種方法來訓練運動員的速度。其實在訓練時除了加速跑之外可以采取蛇形跑、行進間跑、上下坡跑、逆風跑、順風跑還可以通過接力跑的方法來發展運動員的速度,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運動員的訓練興趣和激情。
2.2.3 陜西省高校800 m跑運動員的靈敏素質訓練與分析
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靈敏素質可以體現出運動員運動技能的好與壞,可以使運動員準確的完成動作,熟練的掌握動作才能體現出自身靈敏素質的高低。
通過現場觀察,運動員訓練靈敏素質的方法較少。教練員只是單一的讓運動員做一些變向跑來訓練靈敏,對靈敏素質訓練的方法掌握甚少,對靈敏素質的重要性沒有達到應有的重視程度[3]。靈敏素質訓練就是在一些快速改變方向的運動中練習,以非常規姿勢完成練習。練習靈敏素質時,運動員一定不能有緊張心理,一緊張肌肉收縮,影響了練習的最終效果。
2.2.4 陜西省高校800 m跑運動員的耐力素質訓練與分析
耐力素質對于一位800m跑運動員至關重要,耐力素質可以保持一定強度和負荷來維持運動員的活動能力。耐力素質還能體現出運動員的競技能力,一個有著超強耐力素質的運動員,在800m這種項目中十分占有優勢。在觀察中發現這幾所高校的運動員在訓練耐力的過程中,采用的方法就是越野跑或長距離跑的訓練方法。在訓練運動員800 m跑耐力素質時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無氧耐力訓練;二是有氧耐力訓練。無氧耐力訓兩距離設置一般不超過400m,要求間歇時間斷,重復次數多,以此促進運動員的無氧速度耐力。相反,運動員的有氧耐力訓練距離設置較長一般都在3 000 m~10 000 m之間,可采用山地、沙灘、公路等野外訓練場地進行。也可以通過內部比賽的手段來訓練,可以把跑的距離設置為400、600、1 000、1 200 m,采用重復跑的方法加以訓練。
2.2.5 陜西省高校800 m跑運動員的柔韌素質訓練與分析
柔韌素質就是運動員在運動時身體伸展的一種能力,柔韌性的訓練對800m跑運動員十分重要,它有助于運動員在其他方面素質的訓練[4]。
訓練柔韌的方法有多種,運動員必須在身體完全熱身之后進行,拉伸身體各部分的韌帶,上肢、腰腹、大腿、小腿、臀部等。柔韌性的練習可以減少運動中受傷,身體在完全拉伸開的狀態下進行比賽,成績也會有顯著提高。許多運動員不注意這方面細節,身體沒有完全熱開就進行拉伸,這不僅不會提高自身的柔韌,還能增加自身受傷的可能。
2.2.6 陜西省高校800 m跑運動員的協調能力的訓練與分析
協調能力是一種時間和空間配合完成的一種能力,具有一個好的協調能力,可以完美展現技術動作,充分發揮肌肉群能量[5]。800m跑運動員大多數人忽視了這方面的練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力量和耐力上,這樣是完全不正確的。
協調能力的訓練方法有很多,單是跳躍的動作就有多種,比如縱跳、前后跳、方行跳、跳躍轉向等。移動練習協調能力的方法也有多種,比如變向跑、快速轉體跑、障礙跑等等。
2.2.7 陜西省高校800 m跑運動員體能訓練與戰術結合的分析
800m跑不僅需要運動員的各項身體素質做支撐,還需要合理的運用戰術,這才可以更好的發揮出運動員的水平。
通過多次觀察,大多數教練員在實施訓練計劃時沒有做到體能訓練與戰術訓練的緊密結合。運用合理的戰術,對于中長跑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訓練過程中,不能只有身體訓練,一定要跟戰術訓練相結合。在戰術訓練中提高體能訓練的效果,在體能訓練中體現戰術訓練的意義和作用。只有這樣,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們才能根據自身特點以及臨時狀況,選擇運用合理的戰術,發揮自己的特點,取得好的成績。
2.2.8 陜西省高校800 m跑運動員的恢復訓練與分析
運動員在訓練后會產生疲勞,運動員機體內有大量乳酸堆積,會影響肌肉的運動能力。運動員在大強度訓練完之后,一定不能坐在原地,更不能躺,一定要慢跑或走動,使自己的心率慢慢降下來。不能大口的喝水,原地做深呼吸。很多運動員在訓練結束后立刻原地休息,大量補充水分,教練員也沒能及時糾正這個錯誤。
運動員在訓練后可以做一些抖動、拉伸、伸展、肌肉放松的練習。這樣可以使身體的肌肉得到一種保護。營養補充也是必不可少的,糖和蛋白質是最有效的營養物質,同時水分的補充也是尤為重要[6]。
2.3 陜西省高校800 m跑進行體能訓練的場地設施狀況分析
通過調查,許多高校的田徑場地為運動員的專項訓練提供不了最好的安全保障,一些非運動員的人群在操場影響到了運動員的訓練。在進行體能訓練的時候,一些力量練習所需的器械不夠完備,不能夠滿足訓練所需,這些方面希望校方可以大力改善,為運動員創造更優越的訓練環境。
在一些高速度的練習中,一定要注意場地上其他人群,避免受傷的可能。在進行力量訓練時,對器械的正確使用也是非常關鍵的。
2.4 指導陜西省高校800 m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教練員狀況分析
大部分高校的教練員都很注重教學,不能全身心的把精力放到運動員身上,多數教練員對體能訓練也沒有做深入的研究,對訓練體能的方法了解較少。教練員很少調整訓練計劃,運動員每天的訓練方式過于單一,缺少創新和新鮮感,這會導致運動員產生疲勞,影響訓練效果。
3.1 結論
(1)我國在體能訓練的研究上還要加大力度,縮小與國外的差距,清楚地認識到體能和體能訓練的含義,通過對6所高校的實地觀察,查閱相關資料,對800 m跑運動員展開研究。
(2)根據觀察,感覺到運動員對體能訓練的認知不足,對身體素質的訓練不夠重視,要讓運動員認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教練員應先對體能訓練做深入研究,再向運動員一點點滲透體能訓練的概念。
(3)體能訓練與戰術的結合和恢復方面不夠完善,沒有達到專業的效果,在許多技術動作上存在較多問題。教練員沒有合理安排訓練時間,沒有觀察運動員訓練時身體狀態的變化,訓練方法過于單一。
3.2 建議
(1)運動員應清楚地認識體能訓練的重要性,結合專項訓練,使身體各項素質全面有效地提高,針對每項素質進行練習,不能偏重某一素質,否則會使身體不協調,影響最終成績。
(2)教練員應時刻觀察運動員在訓練時的身體狀況,對體能訓練做深入研究,為運動員制定合理有效的訓練內容,把體能訓練和戰術結合在一起,變換多種訓練方式,使運動員在訓練時保持新鮮感。
[1]劉大慶,張莉清.運動訓練學的研究與展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1-8.
[2]李鴻江.田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89.
[3]陳小平,褚云芳,紀曉楠.競技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熱點及啟示[J].體育科學,2014(2):3-10.
[4]田麥久.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特點與基礎訓練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5]楊世勇,唐照華,李遵,等.體能訓練學[M].四川科技出版社,2001.
[6]劉博.羽毛球專項體能訓練方法研究——以咸陽師范學院羽毛球專修隊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5(2):67-68.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4.025
G804
A
2095-2813(2016)12(a)-0025-03
咸陽師范學院專項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3XSYK063)。
劉博(1976—),男,陜西涇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