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間的角力:TPP何去何從?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11月21日,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公布其上任“百日行動計劃”,計劃中包括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
特朗普在當天發布的短視頻中說,將簽署一份意向聲明退出TPP,因為這對美國是“潛在的災難”。
新華社駐北美總分社(紐約)記者齊紫劍認為,特朗普對美國退出TPP立場堅決,是緣于他對自由貿易的反感,對奧巴馬政府所有這方面的政策措施,他都看不上。
他認為TPP搞的動作太大、太虛,美國是吃虧的,包括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特朗普也反對。他曾表示該協定是美國簽署過的最糟糕的貿易協議,和TPP一樣,都是在搶美國人飯碗,他的政府絕對不干。
英國《經濟學人》網站文章認為,特朗普拒絕TPP,等于廢掉了奧巴馬政府大肆宣傳但基本失敗的“重返亞洲”政策的主要經濟綱領,在亞洲貿易結構中留下了讓人震驚的漏洞,對全球貿易會有沖擊。
日本法政大學教授趙宏偉認為,經商能力突出的特朗普在競選中喊出“讓美國再次偉大”。他的思路直白地說,就是反對美國在全球再搞“政治掛帥”,反對在全球推動所謂的“民主革命”。
對內反對“政治正確”,反對自戀于民主自由的精神糧食。趙宏偉說:“從他近期的表態看,他要加大力度專注美國自我建設,要搞再減負、再基建、再工業化、再就業”。
不過據《華盛頓郵報》此前的報道稱,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經濟教授奧哈然說,即便特朗普入主白宮后軟化對TPP的立場,但要讓這一牽涉到十多個國家的貿易協定通過美國國會,并不那么容易。
“要讓國會通過TPP,需要跨黨派的共識,而這又是一個政治問題,”奧哈然在這場關于美國經濟與大選的發布會上說,如果看當年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是如何通過的,就可以看到美國曾多次與墨西哥來回重談了不少內容。
11月2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秘魯峰會時不忘推廣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奧巴馬在記者會上強調,亞洲伙伴們仍希望繼續完成推進TPP等承諾,他還向特朗普喊話,“怎么選舉跟怎么治國是兩件事”,也要外界不要對這位新任領導人太快作判斷,給他一點時間去整合團隊及議題政策。
雖然TPP并非由美國首創,但其獲得巨大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奧巴馬執政期間將其上升為美國的全球戰略范疇,奧巴馬期待通過TPP提升美國的國際經貿水平,更重要的是借此繼續保持美國在全球規則制定中的主導權。
去年10月份,奧巴馬政府力推12個成員國進行TPP談判并達成協議,由于該TPP版本是奧巴馬總統任內推動形成的,可以稱得上是典型的奧氏TPP版本。

但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曾多次揚言要終止由奧巴馬所推動的TPP協定,11月19日,奧巴馬出席在秘魯利馬所舉行的APEC峰會時,特別與簽訂TPP的11國領袖會面,表示美國會繼續大力支持貿易、強化與亞太地區發展關系的承諾,以加強延續推動的可能。
特朗普當選后,日本曾表示,美國若退出TPP,他們將帶頭領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于11月17日特別抵美與特朗普見面,兩人進行90分鐘會談,外界認為安倍如此積極示好,是為了“確認美日同盟重要性”以及維護TPP所做出的舉動。
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也被人稱作“經濟北約”,是目前重要的國際多邊經濟談判組織,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TPP成員國之間會帶來產品、服務價格下降,物流速度增加,各國可以取長補短,消費者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但是貿易開放一直都是一把雙刃劍,有領域受益,就有領域“受傷”。成員國的國家利益或某些產業的利益可能會因此受到他國的沖擊,這一問題在關稅方面尤其突出。
TPP談判始于2010年3月,談判由兩大類內容構成:一是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等12個談判參與國一起決定的領域;二是如某類商品進口關稅減免等雙邊磋商領域。
2015年10月5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終于取得實質性突破,美國、日本和其他10個泛太平洋國家就TPP達成一致。12個參與國加起來所占全球經濟的比重達到了40%。TPP將對近18000種類別的商品降低或減免關稅。
2016年2月4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12個國家在奧克蘭正式簽署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協議。
但實際上,TPP協定需要各國立法部門(國會、議會)批準通過,整個TPP生效還需要很長時間。可以說,直到今天,TPP仍然是一個紙面上的東西。
按照特朗普的一貫看法,在貿易領域,捍衛美國利益絕對高于對一個國際機構的忠誠。特朗普也一直秉持通過雙邊談判解決問題的思路,而不是通過多邊機構。據《經濟學人》雜志網站的報道,在TPP問題上,同奧巴馬政府立場的迥異,體現出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喜好。
但是奧巴馬政府力推的一項涉及十多個國家的協定突然被放棄,那華盛頓就要付出政治代價,還包括其政策信譽。
新華社駐北美總分社(紐約)記者齊紫劍認為,特朗普不會太多考慮這一政治“丟分”,因為這由前任政府來“扛”,特朗普反而會得分。因為在競選中他不斷承諾要為美國人找回工作,要廢掉TPP,現在可以顯示的是他還沒有執政就開始兌現承諾了。
正在美國考察的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學者刁大明認為,選擇拿TPP開刀顯示了特朗普的政策精明。TPP在競選中曝光度很高,特朗普將其判定為“損害”美國經濟特別是藍領中下層實際利益的禍患。
于是,憑借藍領中下層支持、意外拿下“銹蝕地帶”多州的特朗普當然要切實維護其關鍵支持者的利益訴求。他現在這樣做,“不但可以夯實這些原本支持民主黨的藍領工人選票倉,而且還向公眾凸顯自己的‘競選誠信’。”
趙宏偉認為,特朗普的當選表明了美國社會確實存在著強烈的反自由貿易的政治情緒,特朗普既代表這種情緒,也順應了這種選擇,而且對他今后的經貿政策不造成傷害,可謂一舉多得。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美國退出TPP,替代的方案是“協商出公平的雙邊貿易協定”,從而使工作崗位和工業重新回到美國。
美國要退出,“腳已經踩進去”的其它國家目前都在疑慮、觀望,看美國下一步怎么辦。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經表態:沒有美國參與的TPP已經沒有意義。
另外,《日本產經新聞》的報道稱,在11月19日的TPP相關會議上,剛剛與特朗普舉行會談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12個成員國的首腦呼吁“向前推進TPP”。但特朗普在2天后推翻這一論調,強調了自己才是貿易外交的主角。
于是,特朗普提出了“通過雙邊談判簽署貿易協定”這一替代方針。在類似TPP的多邊談判中,美國的談判能力將相對減弱。因為如果是一對一談判,能充分利用本國的經濟力量,從而以有利地位推進談判。
刁大明認為,如特朗普在視頻中所說,TPP雖然無望了,但他會繼續努力與其他國家簽訂所謂的公平的雙邊貿易安排。換言之,特朗普并不是絕對反對自由貿易,而是希望更加公平地自由貿易。
“作為商人,特朗普應當很清楚,如果徹底反對自由貿易,將絕不會給美國國內經濟帶來提振效果,甚至將自我封閉于全球化的市場之外”。刁大明認為,甚至不排除出現一個全然不同的“特朗普版TPP”,當然名字和內容都會有大調整。
毫無疑問,美國退出TPP后,奧巴馬政府推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將會受到嚴重影響,有媒體認為,美國將失去在經濟貿易意義上持續引領亞太地區的可能性。
掌管國會貿易立法事務的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凱文·布拉迪和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奧林·哈奇對此表態謹慎,強調美國必須保持與亞太地區的接觸以提升美國的國際競爭力。11月22日,布拉迪發表聲明說,他尊重特朗普兌現競選承諾退出TPP的決定,但美國推動本國經濟增長離不開亞太地區消費者。哈奇則承諾將與國會議員、特朗普政府合作繼續推動貿易政策議程,擴大美國出口市場,確保為美國工人和企業達成最好的貿易協定。
前美國副貿易代表溫迪·卡特勒認為,鑒于國會共和黨高層和美國商界大體上支持TPP,不宜過早斷言TPP“已死”。
她指出,奧巴馬2008年競選總統時也曾大力反對時任總統小布什2007年簽署的美韓自貿協定。但奧巴馬上任后,在韓國政府多次游說努力下,雙方同意就美韓自貿協定的部分內容重新進行談判,并于2010年年底達成最終協定。她相信,等特朗普上任后,TPP其他成員國領導人會繼續游說特朗普政府批準TPP。
美國智庫凱托學會貿易政策研究員西蒙·萊斯特認為,特朗普承諾退出TPP可能只是為重談協議增加籌碼。特朗普威脅退出后,其他TPP成員可能會更愿意作出妥協。
根據TPP的生效條款,12個TPP成員國需在今年2月簽署協定后的兩年內完成國內立法批準程序,這意味著特朗普明年1月上任后還有一年時間可就TPP的部分條款重新談判。
不過,美國前副助理財政部長、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加里·赫夫鮑爾表示,他認為未來4年特朗普政府不大會推動TPP談判,可能會啟動與個別國家的雙邊貿易協定談判,尤其是美日雙邊貿易談判。
直到今天,TPP仍然是一個紙面上的東西。據說這個有5000多頁的協定,完整看下來的人也沒有幾個。圍繞TPP,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和新當選總統特朗普之間展開了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