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優先:如何影響世界經濟?
《紐約時報》稱特朗普是“現代歷史上最沒有準備好就當選總統的人”。特朗普上臺后,是否會實踐競選時宣稱的政策,這都讓人拭目以待。而他所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將對中美經貿關系以及世界經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同樣令人關注。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共和黨候任總統特朗普在首都華盛頓發表講話表示,他將實施“美國優先”的政策,并形容奧巴馬行政當局的外交政策是“徹底的災難”。
特朗普將自己的外交政策核心思想歸納為“美國第一”,即將美國人民和美國安全的利益放在首位。他批評伊朗核協議是不愿離開談判桌的產物;他提出緩和美俄關系;他表示要利用經濟杠桿影響他國事務;他希望重塑美國軍事力量;他還說要讓美國盟友承擔更多防務費用乃至自己保護自己。
這是否表示美國將放棄維護世界秩序的“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而轉向以美國利益為首的“美國第一”?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特朗普的競選迎合了本土主義、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特朗普提出鮮明的移民政策,宣稱將修建一堵巨大的高墻把移民擋在境外,并要墨西哥承擔造價。他抨擊美國在歐洲和亞洲的盟友,拋棄數十年的外交政策原則,暗示日本和韓國可以發展核武以對抗中國的安全威脅。
此外,特朗普還承諾撕毀《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等貿易協定,以保護和奪回美國的制造業工作崗位。
“美國原來是全球化進程的主要推動者,通過承擔全球責任的方式來實現美國的利益。而‘美國優先’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與英國退歐公投有異曲同工之妙——反全球化已經成為全球的浪潮。”外交學院教授高飛在接受采訪時說。

美國由“世界第一”轉向“美國第一”,世界經濟不穩定因素也在與日俱增。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朗普在總統大選中意外獲勝,給一些依賴美國市場的亞洲大公司帶來不確定性。這些公司希望這位新當選總統此前有關對進口產品征稅及重新談判全球貿易協定的威脅能夠有所收斂。
分析人士稱,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政府可能就自由貿易協議重新談判,包括美韓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這對現代和起亞等全球汽車生產商來說是個壞消息。因為這兩家公司的增長都依賴美國市場。
在對外關系方面,“特朗普上臺之后的不穩定因素很多。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他很大程度上肯定會更加注重歐洲。另外,對TPP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肯定要重新審視。”高飛表示。而在歐洲方面,主要就是美國與俄羅斯的關系。
對于標準的制定,夏碎娒提出了“雙標準”的方式。他解釋道:“中國的標準應該分為兩種,一個是針對歐美的A級標準,另一個是針對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B級標準。”
據《俄羅斯衛星報》報道,特朗普將需要解決奧巴馬總統未能解決的一系列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消除“伊斯蘭國”的威脅,加快解決敘利亞危機,并改善與俄羅斯的關系。莫斯科多次強調,愿意與美國總統展開互相尊重的對話,但華盛頓是否已經準備好進行平等對話是個大問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遺憾地指出:“無助于事件發展的因素是美國認為自己是特殊國家的意識。”
另外,往年的美國總統都在對外交與國際關系,特別在亞太關系上下苦功。袁征表示,對于亞太再平衡戰略來說,美國并不會大幅度地削減其軍事力量。特朗普明確表示反對進一步削減美國軍事開支,要重新振興美國的軍事實力,這就要求盟友分擔更多的義務和費用開支,并將其作為威脅的杠桿。
不穩定的因素不斷增加,未來世界的走向也倍受關注。德國左翼黨主席李克辛格表示:“他(特朗普)許諾給選民的事一件都做不到。他將把美國引向威權社會的道路。”而高飛說,“當今世界是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國家之間是共同變化的,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可能還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
從多邊關系看,特朗普提出退出TPP,這有利于我們推動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的談判。復旦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教授談及中美經濟前景時做出了上述表示。
因為特朗普對TPP的態度,很多國家轉而關注RCEP,中國應該加快推進RCEP。對于一些同時處在RCEP和TPP中的國家(比如澳大利亞)來說,反正都是搞自由貿易,都意味著更多的市場準入和市場份額。因此,TPP廢除的可能性對中國推進RCEP以及中日韓三邊的FTA的談判,都是好消息。
吳心伯認為,特朗普是傳統生產力的代表者,也是全球化的反對者。所以讓他來搞全球治理,并不現實。他指出,中國、美國、歐盟三家中,歐盟面臨這么多危機,已經是自顧不暇,只剩下中國。但是中國是否能夠扛得起全球治理的重任,還有一個很大的問號。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主導者,國際金融體系能否穩定將面臨現實的問題。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是經濟增長和穩定的一個關鍵。
其次涉及到相關國家會不會在貿易上變得越來越保守,搞貿易保護主義。我們很擔心很多國家一下子都轉向傳統的貿易保護主義,甚至轉向投資保護。這幾年氣候變化、國際金融穩定以及世界經濟增長,都是中美關系新的增長點。到了特朗普執政時期,這些領域內中美之間合作的機會將越來越少。
吳心伯認為,特朗普今后跟中國的交往基本上以雙邊為主,嚴格地以美國國家利益為中心來看待這個世界,看待中美關系。地區與全球層面對特朗普政府來講將不再那么重要。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中美關系,特別是中美經貿關系,肯定有一些重要的調整。
在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明言對多邊貿易機制不感興趣時,歐盟又該怎么辦?
歐盟智庫布勒哲爾國際經濟研究所(Bruegel)在最新的一期報告中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孤立主義可能導致美國離開亞洲。“根據特朗普迄今為止的聲明,從他不欣賞TPP的態度到他對中國貨物征收大量進口關稅的威脅,都似乎表明,他想要撤銷奧巴馬政府‘重返亞洲’的政策。”報告寫道。
然而,種種跡象顯示,美國脫離同亞洲的貿易將有助于中國,一旦美國在與中國的雙邊關系中采取更強勢的態度,有可能會危及美國自身的利益。具體而言,在此情況下,中國將有可能同亞洲合作伙伴達成自己的區域貿易協定,比如進一步推動RCEP的談判。報告提出,如果美國擱置TPP,但RCEP的談判仍繼續,那么“美國出口商將處于嚴重的不利地位”。除此之外,更別提嚴格的勞動、環境和知識產權保護標準等這些美國力推的價值觀了。與成功實施TPP相比,這樣的“制度赤字”將使美國公司在亞洲市場上更得不到保護。
此前,美國國會下屬顧問機構“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援引數據稱,如果TPP失敗而RCEP生效,這將使中國獲益880億美元;如果TPP與RCEP同時生效,那么中國可獲利720億美元;在TPP生效而RCEP未能生效的情況下,中國將損失220億美元。
上述報告還指出,美國單邊增加對華關稅將干擾全球生產制造鏈。“目前兩國已經深度融合在供給鏈之中,任何一方產生的震蕩都將令另一方產生同樣的痛感。”報告寫道。
在當選后拜會美國媒體時,特朗普曾表示,將在未來幾個月同那些把成千上萬工作崗位轉移到海外的公司CEO談話。但報告認為,考慮到亞洲在RCEP談判下進一步整合,特朗普力推的“美國制造業回歸”不太可能發生,因為“就業有可能仍要留在一個區域更加融合且經濟更由消費主導的亞洲”。
考慮到亞洲在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口兩方面的規模,很難相信美國眼睜睜看著中國在亞洲取而代之。該報告指出,一個更加實際的可能是,在特朗普政府下,與中國在東亞進行合作,不過中國可能喪失一些美國的市場,而中國在鞏固其在亞洲地位的同時,可以在其他區域彌補這項損失,比如歐洲。
報告認為,未來最有可能的情況是,特朗普政府擱置TTP或者TTIP,同時因害怕回彈效應,也不能對中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此時中方獲得了貿易優先權。
此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Douglas Paal)表示,TPP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其他國家可以進入美國市場,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前景堪憂,“然而這也許會給中國帶來機會,讓中國成為太平洋沿岸利益攸關方的領導者。”
上述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對于歐洲而言,如果TTIP擱淺,與中國發展更緊密的經濟關系將是所剩無幾的選項。
具體而言,考慮到RCEP中國家占歐盟對外貿易的30%,如果歐盟無法同東盟達成良好的貿易協定,歐盟企業也將在該區域面臨更少的市場準入。事實上,歐盟在2007年就開啟了同東盟進行貿易談判的計劃,不過進展緩慢。直到現在,在10個東盟國家中,歐盟僅僅同新加坡和越南完成了自由貿易談判,且均未生效。
因此,報告認為,考慮到亞太國家正朝著貿易和投資一體化整合的方向邁進,現在是歐盟加速并反思其策略的時候了,中國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不過報告中也提醒,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在中歐之間提高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