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詩權
智庫瀏覽
建設一流新型行業智庫
文/曹詩權

公安部公安發展戰略研究所第一個校外研究基地掛牌儀式
2015年9月9日,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為依托單位建設的“公安部公安發展戰略研究所”(以下簡稱戰略所)成為公安部公布的首批建設的兩家部級公安新型智庫之一。對此,舉全校之力,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傾力打造一流行業(專業)智庫,成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領導對新型智庫建設工作的共識。
根據公安部黨委對戰略所的定位要求,作為部級智庫,戰略所主要針對事關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的戰略性、全局性、基礎性問題開展宏觀政策研究,提出公安機關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推進公安工作改革和公安隊伍建設的重要工作思路,為公安部制定實施公安工作發展規劃和作出重大部署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對此,明確了以下定位考量。
(一)職能定位:通過培育與建設,打造一批問題導向研究團隊,培養一批公安基礎政策咨詢師,形成一個公安發展戰略參謀部。
(二)成果定位: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產出一批具有創新型理論、實用型對策、前瞻型思維的公安決策支撐產品。
(三)目標定位:瞄準國家重點建設的50~100個高端智庫的標準開展建設和培育,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進入國家高端智庫行列,努力打造公安系統第一的戰略參謀、世界一流的警界智囊。
因此,在建設培育過程中,戰略所秉持“理論研究與咨政服務相融通,政策評估與戰略預測相并重,觀念更新與手段革新相協調,人才引進與專家推送相銜接”的理念,統籌校內外優質智力資源,通過實體機構組建、體制機制創新、人財物資源保障等具體措施,加強研究隊伍、智庫平臺、咨政渠道、輿論陣地等建設,打造具有智慧生產力、決策支撐力、輿論導引力、社會影響力,在國際警學領域擁有話語權的新型公安智庫。
戰略所的建設工作具有開創性、探索性,更具有示范性。因此,依托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這所公安系統最高學府的資源優勢,成為戰略所在公安新型智庫建設中夯實基礎、穩步推進發展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對此,戰略所在建設過程中更注重對現有資源的利用挖潛。
1.發揮理論研究力量和基礎優勢。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是我國警務研究領域的學術高地,擁有一批領軍人才,這是戰略所堅強的后盾和可以依靠的力量。遴選、吸納符合新型公安智庫建設定位的杰出學者、專家、研究項目,開拓與相關院校的深度合作途徑,聯合攻關。與此同時,整合全國警察院校的理論資源,取長補短,為我所用。
2.深入開展調研,服務警務實戰。
公安實戰部門的需求既是戰略研究的出發點,也是研究成果的終極目標。在公安實戰部門,蘊藏著具有豐富經驗的指戰員和鮮活的實戰成功經驗,因此,戰略所在公安實戰部門中廣納人才、廣收經驗的同時,也將智庫中優秀的專家送到一線,通過建立合作點、試驗點、聯系點、分支機構等方式服務、聯系實戰部門。
3.借鑒國外經驗,吸收外國專家參與中國警務的理論研究。
依托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與境外警察機構、院校和學術機構的良好合作關系,遴選并聘任國外警界杰出的研究人員作為戰略所的外籍專家,與優秀的境外警察院校、警務實戰部門結為戰略合作伙伴,定期聯系、長期交流,專項合作、廣泛咨詢,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了解把握世界警務理論學術研究的最前沿,從而使得公安發展戰略研究上升到世界的制高點,具有話語權。
有優質的資源,有部黨委的領導,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全力支持,戰略所的建設可謂具備了“天時、地利”。但各項工作的落實關鍵在人,因此,如何解決“人和”,開展團隊建設,成為戰略所建設中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
1.專家團隊是戰略所長遠發展的根基。
智庫能否發揮作用,關鍵是提供的成果是否能夠起到領導決策支撐作用。要形成有價值、有水平和有見地的成果,就需要有在相關研究領域有影響、有話語權的研究人員。因此,在專家團隊建設過程中,遴選高水平、高層次和有影響的專家學者作為戰略所的研究人員,就需要堅持寧缺毋濫、選優配強的原則,延攬三高人才(高水平、高層次、高聲望),廣攬三家精英(理論專家、實戰行家和社會活動家),建立兼職專家團隊;堅持揚長避短的原則,吸收三實骨干(功底扎實、作風務實和專業厚實),建立后備專家團隊。與此同時,還要開展戰略人才培養工程,努力提升專家的綜合研究能力、戰略咨詢能力、動態分析能力、成果轉化能力,造就多元復合型人才。各種類型專家良好的職業精神和高尚的學術道德,也成為團隊健康向上的學術生態的必要條件。
2.組建一支高效、精干的服務運營團隊。
為了保證戰略所快速、高效運轉,公開公正的遴選機制保障了智庫擁有一支高效、精干的服務運營團隊。
嚴格規范的績效考核,按績付酬的激勵機制和動態評定機制,建立起有利于激發創新活力的科研組織體制,保障了服務運營團隊的可持續進步和發展。

公安部公安發展戰略研究所標識
要占領警界學術高地,提升學術影響力,還需要開拓思路,借力媒體,搭建對話平臺,形成成果推送高效機制。
1.依托網絡,建設特色數據資源中心。
在互聯網(如微信平臺)和公安網上分別注冊專屬網頁,及時推送和宣傳戰略所研究成果,通過互動平臺面向社會公眾和全國公安機關提供咨詢服務和信息參考。
在此基礎上,建設社會公共安全信息數據匯交共享應用平臺,建立相關領域的科學基礎數據庫和專家數據庫。同時基于數據庫開展數據分析和挖掘,形成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和分析報告,以豐富的數據資源支撐戰略所的學術研究工作。
2.打造多樣化學術載體。
每月根據國家有關大政方針熱點和公安發展關鍵性、戰略性問題編制1~2期《成果專報》,專門呈報中央政法委、公安部以及各業務局,提供及時、有效的決策建議。
創辦《公安戰略研究》月刊,刊登國內警務戰略實例的摘編和述評,域外的警務經驗和理論,重點研究項目跟蹤,最新研究成果摘報等內容,為公安機關管理層、研究基地、學術專家提供參考。
適時啟動《公安學》《公安技術》等學術刊物的創刊,通過刊物凝聚學科方向的優秀成果,發現優秀人才,促進智庫建設。
定期編輯出版調研實例報告系列優秀成果、警務專家的專著(論文集)和國外優秀警務譯著等,匯集國內外經驗成果。對精選的優秀成果,通過組織發布會、展示會、研討班、培訓班等進行多種形式的展示和推介。
此外,按照年度出臺公安發展戰略的評估報告,以藍皮書的形式面向社會公眾發布,從而讓社會公眾關注和支持公安工作。
3.開展學術研討,擴大學術影響
通過舉辦學術論壇、專家咨詢會、小型研討會等形式,凝聚共識,匯集思想,提升戰略所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影響。
在對外交流合作上,發揮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資源優勢,開展國際性學術交流活動。現在,“國際警務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分論壇在國際及警務學術界已有一定影響,因此,將其納入新型公安智庫建設項目,著力打造成為學術交流的世界品牌和警學領域的高端學術平臺,為提升中國公安的國際影響力,掌握國際話語權添磚加瓦。
創建每年一次的“公安發展戰略”高端論壇,誠邀國內外警務領域的頂尖專家進行研討,打造國際影響力。同時派出專家參與世界主流的警務學術會議,以拓展視野、展示成果、開展合作。
此外,每年不定期地在國內舉辦專題性的警務戰略研討會議或學術交流會議,以選擇重要領域深耕細作。或根據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舉辦研討會、咨詢會,并根據會議情況發布研討成果,供領導決策參考。
作為新型公安智庫,戰略所追求探索的是事關整個公安工作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針對警務實戰、研究領域的重點、難題,集中優質資源,尋求突破,從而為公安決策層提供精準的決策意見和建議。為此,我們將研究視角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
1.國家安全戰略研究
以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圍繞國家政治安全和政權安全,從國際視野把握世情、國情、社情和警情的形勢變化和機遇挑戰,聚焦公安維穩工作戰略重點,研究公安機關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政治穩定方面的戰略布局和工作重點,特別是在反恐等領域形成新型智庫特色和優勢。
2.網絡空間安全研究
以非傳統安全觀為指導,圍繞網絡空間綜合防控體系建設,研究公安機關在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的戰略重點、政策導向、工作布局和行動策略,并推動網絡安全立法研究。
3.社會治安治理研究
以建設平安中國為指導,圍繞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國家戰略,著重在推進社會治安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推動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創新,提高公安機關打防管控一體化治理能力等方面,加強理論政策研究和咨政輔政工作。特別是在社會治安形勢分析研判、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治安問題社會協同治理、公安機關與外部信息資源交流和共建共享機制等研究領域,發揮智庫創新引領作用。
4.公安現代化研究
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基礎信息化、警務實戰化、執法規范化、隊伍正規化”建設為目標,圍繞構建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的現代警務機制,完善公安執法制度和執法權力運行機制,推進公安機關管理體制和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改革,加強公安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正規化建設等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開展理論研究和咨政服務,提出新思路、新理論、新方法來破解難題,以適應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現實急需。
5.國際執法安全合作
以“人類安全共同體”思想為指導,圍繞國際執法安全合作問題,深入開展區域警務合作、國際警務合作等理論創新研究,重點在拓展國際警務合作領域和警察執法合作上發揮理論指導和咨政輔政作用。特別是在國家安全戰略框架下,推動國際警務共同體戰略實施,抓住“一帶一路”戰略、中國東盟執法安全合作等時代機遇,探索我國公民、法人海外正當權益保護與境外追逃、追贓及其他跨國案件扁平化對接等警務工作機制建設,在創建國際警務執法合作的中國模式上發揮智庫作用。
6.保障舉措
現在,戰略所的建設工作剛剛開始,在依托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強大的學術核心和人才支撐的同時,將逐步發展成為高端警務智庫人才蓄水池、后備人才孵化器。
戰略所鼓勵和支持智庫研究人員擔任校內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試點設立博士后流動站、博士點以及碩士點,培養高端智庫人才。每年選派研究人員到國(境)外一流高校和研究機構、師從相關學科領域知名學者進行學術前沿研究,到國內外知名智庫和各級公安機關進行訪學研學和深度調研。
充分利用公安部“雙千計劃”等有關政策,探索建立具有公安特色的“旋轉門”機制,形成行業領域知名專家、符合條件的各級公安機關領導和民警等來公安發展戰略研究所開展研究工作;同時推薦和鼓勵所內研究人員帶著研究任務參與和從事公安實踐,實現實戰部門與研究部門之間的人才有序流動。
與此同時,在有關主管部門的支持下,戰略所設立專項經費、建立健全“戰略所”運行成本分擔機制、引入市場社會資本等形式,拓展社會市場,在建設資金上開源節流,逐步實現良性循環發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公安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通過科學規劃、周密計劃、穩步實施,我們相信,戰略所一定會穩步發展建設,向著成為中國一流新型行業智庫的目標而不斷前進。(作者曹詩權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