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孟
如何打好特色小鎮這張牌?中國特色小鎮建設調查
本刊記者 李孟

近日,住建部公布了首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名單。其中,浙江省有8個特色小鎮入圍,在各省份中數量最多;江蘇、山東、四川三省則各以7席緊隨,位居“第二軍團”。
入圍后的小鎮成為全國4萬多個鄉鎮的“藍本”,僅浙江的特色小鎮上半年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740億元,在國內掀起新一輪產業創新熱潮。
住建部勾勒的宏大戰略中提到,我們要用5年時間爭取培育成1000個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打鐵還需自身硬”,究竟應如何打好特色小鎮這張牌?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同于傳統意義上行政區劃的概念,更貼切地說,它是一個創新創業發展平臺。浙江省,地域面積僅占全國的1.06%,用1年時間孕育了一批活力特色小鎮,走在各省前列。
2014年10月17日,云計算產業生態小鎮——云棲小鎮舉行首場阿里云開發者大會,在參觀小鎮“夢想大道”后,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強鼓勵說:“讓杭州多一個美麗的特色小鎮,天上多飄幾朵創新‘彩云’。” “特色小鎮”的詞匯首次被提及。
2015年6月,浙江省公布了首批37個省級創建名單,2016年1月,公布第二批42個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小鎮光聽名字就極“響亮”。
當時被列入培育對象的有:以中藥材歷史經典產業為主導的“磐安江南藥鎮”、主打健康產業的定海遠洋漁業小鎮、平陽寵物小鎮、選址于天臺縣城北郊的和合小鎮、龍泉青瓷小鎮、定位于時尚產業的藝尚小鎮、以旅游休閑為主的酷玩小鎮……
2016年4月22日,浙江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特色小鎮產業定位,在聚焦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七大產業的基礎上,兼顧絲綢、黃酒等歷史經典產業。
記者了解到,浙江的特色小鎮規劃一般都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原則上3年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3A級以上景區是小鎮的基礎標準。
特色小鎮的創建選撥采用“寬進嚴定”的方式,通過“自愿申報、分批審核、年度考核、驗收命名”四個程序完成。
“名單產生過程經歷了‘政研室提供初選名單——省級部門實地調研排序——聯席會議審定通過’三個環節,最終從各地上報的260多個特色小鎮創建申請中選出了37個。” 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翁建榮說,我們不搞地域平均,成熟一個公布一個。
浙江省在政策上對已納入省重點培育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格外“青睞”,按實際使用指標的50%給予配套獎勵,其中信息經濟、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類小鎮按60%給予配套獎勵。
獎歸獎,浙江省在懲罰上也“毫不手軟”,對3年內未達到規劃目標任務的,則要加倍倒扣省獎勵的用地指標。在創建期間及驗收命名后,其規劃空間范圍內的新增財政收入上交省財政部分,前3年全額返還、后2年返還一半給當地財政。

專家指出,浙江能成功靠的也還是“一攬子”的服務,各方面向特色小鎮“開綠燈”,許多地方增設了創業服務大廳,提供包括“三證聯辦、創新交流、政企交互信息”等保姆式服務,在房屋租金、能耗等方面給予補助,最大限度地降低創業者的資金成本。
翁建榮說,特色小鎮不是傳統的工業功能區、旅游區等產業功能區塊,簡單的“產業園+風景區+博物館或學校”式的“大拼盤”機械相加并非正統意義上的特色小鎮,從特征上來說它應該具備四個特征:產業上“特而強”、功能上“有機合”、形態上“小而美”、機制上“新而活”。
據了解,本次江蘇首批入圍的7座特色小鎮分別位于南京、無錫、徐州、蘇州、鹽城和泰州。從文化古鎮到生態慢城、工業新區都囊括其中,在挖掘文化傳統、培育產業品牌、營造宜居生態上可謂獨樹一幟。
2015年底,江蘇曾提出計劃通過“十三五”的努力,打造100個左右特色小鎮。2016年5月,南京市發改委農經處表示將用3年時間實現這一夢想。
南京市對特色小鎮的管理實行了“動態在線模式”,對列入市級建設名單的特色小鎮,實行季度通報情況、年度綜合評估。對連續兩年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和未達到建設要求的特色小鎮,實行退出機制,不再享受相關扶持政策,特色小鎮工作也被納入區年度綜合考核目標體系。
在借鑒浙江經驗后,江蘇在創建特色小鎮時一改“審批制”的做法,試點各地自主規劃、自行審批,省政府不再審批。地方政府根據原有產業基礎、新興產業發展戰略或開發區改造提升需求,因地制宜,編制相應規劃、落實項目、引進領軍型企業;省政府根據既有標準,考核達標后“授牌”。
此外,南京市還設立了特色小鎮建設專項資金,用于建設項目貸款貼息,對達到序時進度和建設要求的特色小鎮實行以獎代補。全市各區參照建立了相應的聯席會議及辦公室,按季度報送列入建設名單的特色小鎮進展情況。
經過激烈的角逐,一批姿態各異的風情小鎮“新鮮出爐”。生態環境天然的椏溪崇尚“慢文化”;甪直鎮保留了古宅老街、粉墻黛瓦、小橋流水等具有水鄉特色和民俗風情的建筑物;溱潼鎮古為魚米之鄉,四面環水,美食有“溱湖八鮮”之說;宜興紫砂陶以丁蜀鎮所產最為著名;震澤鎮享有“中國蠶絲之鄉”的美譽;安豐鎮明清時曾是重要鹽場,商賈云集;碾莊鎮五金機械產業發達,是蘇魯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綜觀7鎮,記者發現,椏溪鎮、甪直鎮、溱潼鎮主打休閑旅游,是美麗宜居的代名詞,丁蜀鎮、震澤鎮、安豐鎮在傳統文化的挖掘和保護方面成績顯著,而商貿物流和現代制造兩個特征則在碾莊等鎮得到了集中體現。
2016年7月18日,住建部、發改委和財政部三大部委在《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應成為全國小城鎮發展的“特色”內涵。
江蘇省正是契合了發展時機,避免了“千鎮一面”的同質化。
福建本次入圍的5個特色小鎮分別為:福州市永泰縣嵩口鎮、廈門市同安區汀溪鎮、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鎮、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
記者了解到,上榜的5個鎮多以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為世界知曉,古田鎮位于上杭縣東北部,是著名的“古田會議”舊址所在地,曾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文明村鎮”。
福建省政府日前印發《關于開展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實打實”地對小鎮建設進行支持。其中規定:對特色小鎮給予債券和貼息支持;小鎮范圍內符合條件的項目,優先申報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和相關專項資金,優先支持向政策性銀行爭取長期低息的融資貸款;支持特色小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生活垃圾處理收運設施建設。
為了引進技術型人才,福建借鑒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福建自貿試驗區的做法,對特色小鎮范圍內的高端人才實行稅收優惠和個稅優惠政策,加大對高層次人才運營項目的擔保支持。
知名專家表示,與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大而全”相比,特色小鎮講究“小而美”,往往以當地具有一定特色的產業或業態為基礎,重視產業鏈上下游各要素的集聚。在寬松優化的政策環境下,小鎮發展的步伐將更快。
在要素保障方面,福建優先滿足特色小鎮用地需求,對每個特色小鎮各安排100畝用地指標,在符合相關規劃和不改變現有工業用地用途的前提下,對工礦廠房、倉儲用房進行改建、擴建及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容積率的,可不再補繳土地價款差額。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小城鎮”。特色小鎮在全國開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在建設的過程中難免產生一些“瑕疵”。
記者經調查了解到,2015年,海南橙邁縣以打造風情美食街的名義,投資上千萬元對瑞溪小鎮的老街進行立面改造,可一年過去后,除了節假日外,美食街平時游客寥寥,很多小吃店早已關門,與周邊的商業圈幾近脫節。
“單單跑到瑞溪吃美食,誘惑力實在太低,基本上沒有什么配套娛樂設施,真的很難提起興趣來”,市民小王表達了自己對改造的不滿。
專家肖金成指出,目前特色小鎮已在各地啟動,產業的選擇和培育是建設發展成敗的關鍵。有的地方將建設特色小鎮簡化為房地產建設,而忽視了對特色產業本身的培育和發展。部分特色小鎮以旅游地產開發、悠閑娛樂、農旅結合等服務產業為主,多數僅停留在建設上,沒有深入挖掘形成具體的市場產品,產業缺乏持續“造血”動力,是目前最棘手的問題。
產業發展“大而全”的理念明顯已經不適應小鎮建設,一些地方談及自己的產業投資,動輒幾百億上千億,將重心放在打造經濟開發區上,而忽略了讓社會資本、本地人口參與到建設中來,缺乏生命力。
專家們對當前小鎮建設提出了建議,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傳統產業遭遇挑戰,新興產業的發展也面臨激烈競爭。選擇特色鮮明的產業,需要立足產業鏈條做深入分析,對市場需求有科學把握。而這個過程,單純依靠政府部門難以完成,必須堅持市場主導,尊重市場規律。
特色小鎮的基礎是特色新興或歷史經典產業,如果沒有特色產業,特色小鎮就無從談起。因此,在特色小鎮申報評審中,現有基礎和軟環境就顯得至關重要,還要避免傳統的攤大餅式的城鎮建設模式。在實際工作中,政府絕不可大包大攬,應廣泛征求投資主體、各方專家及社會公眾的意見,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創建工作進行客觀評價,扶持資金要力推“以獎代補”的形式。
對于資源稀缺和需求特定的特色小鎮而言,關鍵是做強特色和提升品質,并不需要或較少需要全面的擴張。特色小鎮的建設必須緊扣提質增效這一主題,突出特色與品質打造,盡量規避空間和產業規模的盲目擴張,走“集約化”和“高密度”的路子,實現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
格拉斯小鎮
“世界的浪漫在法國,法國的香氛在格拉斯小鎮”。一座環境優美清幽、氣候溫和濕潤、街道交錯狹窄的中世紀小城,不到4萬人的地方,有超過30家的香水工廠,風靡世界的品牌香奈兒5號就誕生于此。小鎮最初成名于皮革業,后來因環境污染發展了養花,再到后來,格拉斯便借了花的精髓成了世界的“香水之都”,并最終走上了以綠色農業為基礎(鮮花)、新型工業為主導(香水)、現代服務業為支撐(旅游)的經濟發展模式。

卡倫堡
丹麥卡倫堡市踐行了企業共生與循環經濟的理念。最初,這里只有一座火力發電廠和一座煉油廠,經過數年的發展,其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已經成為其他國家發展循環經濟、實施區域循環經濟的傳統典范。目前在卡倫堡工業共生體系中主要有四家企業:丹麥最大的火力發電廠,發電能力為150萬千瓦;最大的煉油廠年產量超過300萬噸,消耗原油500多萬噸;最大的生物工程公司挪伏?挪爾迪斯克公司;瑞典企業吉普洛克石膏材料公司。
達沃斯小鎮
達沃斯擁有歐洲最大的天然溜冰場,這里還是阿爾卑斯山中一塊因空氣潔凈清爽而大受好評的地區。20世紀初這里設立了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所,奠定了現今賓館業發展的基準。除此之外,世界經濟論壇等大型會議在此設施完備的會議中心召開。
格林威治
作為美國康涅狄格州的一個小鎮,面積小到只有174平方公里,卻集中了五百多家對沖基金。幾十年前,格林威治開始發力吸對沖基金的時候,當地稅收比紐約要低很多。大概1000萬美元的年收入,在格林威治要比在紐約省50萬美元。再加上本身環境優勢,交通也方便,在聚集效應方面做得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