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良培 方琳珊
高聳于僑鄉人民心中的老年學府
——泉州老年大學的三十載風雨彩虹路
□俞良培 方琳珊

丹桂飄香的十月,在喜逢國辦《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印發之際,泉州老年大學迎來了30周年華誕。
2016年10月27日,泉州老年教育發展30周年暨老年大學建校30周年紀念大會隆重舉行,福建省政協原主席、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名譽會長游德馨,福建省委原副書記、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副會長、省老年大學名譽校長黃瑞霖,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省老年大學校長楊根生,福建省政協常委、省老年大學第一副校長李福生,中共泉州市委副書記陳奕輝,副市長季翔峰出席會議。
陳奕輝在講話中指出:“老年教育是一項開創性、探索性事業,也是一項極具發展潛力的朝陽事業,更是功在千秋、蔭及后代的事業。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老齡問題日益成為牽動和影響全局的重要問題。加強老年教育,豐富老年生活,促進社會和諧,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持續、高度重視老年大學、老年教育發展,紀念大會當天,由市委、市政府劃地20畝,撥款1.5億元的泉州老年大學新校舍進行了奠基。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新校舍,必將為泉州老年教育錦上添花,為泉州老年教育繼續保持全省、全國前列奠定堅實基礎,這也是泉州老年大學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30年來,泉州老年大學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辦學條件逐步改善、辦學水平不斷提高,辦學成效日益顯著,走出了一條僑鄉人民愛拼敢贏、充滿活力、特色鮮明的辦學路子。各級老年大學(學校)已逐步成為廣大老干部、老同志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弘揚先進文化的陣地、豐富晚年生活的樂園、發揮老有所為的平臺,成為對外民間文化教育交流的一個“窗口”,為促進泉州市和諧社會發展,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要以黨章黨規為準繩,嚴格自己的一言一行,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做到忠誠、干凈、擔當,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秋季開學,泉州老年大學“時政講堂”第一講,也正好是第200期,邀請市紀委書記溫惠榕為老年大學全體教職員工、老年大學臨時黨支部黨員、時政系學員、部分班級學員代表作《遵守黨章黨規》專題講座。學校自成立以來,始終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工作首位,舉辦時政講堂,幫助老同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做到“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時政講堂的開辦也得到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先后有5任市委書記、20多位市領導、50多位市直有關部門主要領導、100多位著名專家教授為學員講課。泉州老年大學分校——老警官大學創辦十幾年來,也邀請了50多位專家學者、英模人物、黨政領導、基層民警到校作報告達50余場次。
在課程設置上,針對老年人的興趣、愛好,泉州老年大學聘請名師授課,創建精品課程。如,中醫保健課教師是全國第四批著名中醫藥專家、泉州中醫院主任醫師;聘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國家級傳承人擔任南音教學……依托名家辦名課,學校逐步推出南音、國畫、音樂等若干品牌課程,并將其列為精品課程建設的重點。通過精品課程的創建,泉州老年大學教學更加規范,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為規范教學,泉州老年大學率全省之先,編輯了一套共有35門課程的《泉州老年大學課程標準》,先后新編出版了《老年攝影》《老年保健必讀》《南音》等20多部教材,為教學規范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校充分挖掘和依托泉州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唱響先進文化主旋律,將校園文化建設融入日常教學工作中,努力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良好的發展環境。
學校文化標識清晰。確立了“政治建校、質量立校、特色興校、文化強校”的辦學理念,確定了校歌、校徽等一系列校園文化標識,使校園處處洋溢著文化氣息。
文化宣傳設施齊全。幾年來,學校先后改造建設劇場、報告廳、排練廳以及鋼琴、古箏等專用教室,每個場館均配備多媒體設備,在進出門廳創設了LED大屏幕,每個樓層開辟特色文化長廊,展示師生作品、對外交流成果,在各專業教室內張貼勵志名言、格言等,并創作了校歌。
主題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泉州老年大學現有專業學會、社團10個,學校年年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校慶系列活動、學習成果匯報會,結合節日、重大事件、重要紀念日等,組織學員、社團舉辦詩書畫、攝影等各類作品展,編印作品集,舉辦演唱會、朗誦會、校際社團交流等活動,形成了一個“制度完善、標識清晰、載體齊全、活動豐富”的校園文化氛圍。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在全市紀念晚會上,泉州老年大學合唱團以一曲慷慨悲烈、雄沉壯闊的大合唱《婁山關》,博得了滿堂掌聲。多年來,合唱團一直堅持系統訓練,先后摘得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的第四屆國際中老年藝術節合唱比賽金獎,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銀獎,全國中老年合唱比賽金獎。
在“以文強校”的同時,學校大力開展“以學促為”活動。據統計,僅泉州老年大學藝術團近年來承辦,參與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各類演出活動就超過50場次。在不斷豐富校內老年學員文化生活的同時,大力開展“泉州市老年大學文化惠民走基層”活動,已累計為社區、農村、部隊、企業送去100多臺異彩紛呈的節目,進一步活躍和豐富了基層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今年,“泉州市老年大學文化惠民走基層”活動還獲得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組織部、文明辦等部門聯合公布的福建省“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殊榮。
泉州是著名僑鄉和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泉州老年大學抓住這一文化優勢,成立泉州老年大學名老藝人地方戲曲傳習所和泉州市老人老戲老弦友聯誼中心,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積極、主動地開展對臺、對外文化教育交流活動。1998年起,學校首辦海外班,先后出訪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以及港澳臺等地區,舉辦過40多場文化教育互訪交流活動。
泉州老年大學藝術團擁有一批從梨園、高甲和木偶劇團退休的名老藝人。他們藝術精湛,在海內外知名度高、影響大,是該校的知名品牌。近10年間,該團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達30余次,在加深國際聯誼、溝通鄉情、弘揚傳播中華文化、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社會各界、海內外朋友充分了解泉州打開了一扇窗口。
老年人普遍具有思鄉情懷,更容易形成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也更容易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早在2000年,臺灣師專退休教授,臺灣著名作家、詩人,泉州籍鄉親龔書綿女士,滿懷赤誠愛鄉之心,踏上了闊別多年的故土。在泉州期間,龔教授徜徉在泉州老年大學這個大家庭的歡歌笑語中,感受到了濃濃的鄉情鄉誼,并作為泉州老年大學合唱團的一名團員赴江蘇無錫參加由文化部等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老年合唱節,捧獲最佳組織獎和演唱銅獎,書寫了一段“兩岸老人一家親”的佳話。
2011年11月,泉州老年大學還成功承辦了首屆海峽兩岸老年教育論壇,讓兩岸老人加深了解,互助合作,更健康、更快樂、更長壽地生活。
目前,泉州老年大學已先后與新加坡淡濱尼藝術團、韓國光州老年福利館協會等建立友好關系,定期開展往來互訪、聯歡聯誼活動,既展現了泉州市老年人熱愛生活、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精神風貌,又把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泉州老年大學與市老教委辦公室合署辦公。自1998年市老教委成立以來,先后牽頭制定并組織實施了“創建老年教育強市”和全市老年教育發展三個五年規劃,組織開展了“鞏固年”“質量年”“規范化建設年”等十多個主題年活動和六輪市級示范校評審。每年舉辦全市老年大學(學校)教學觀摩交流活動,定期組織全市老年大學文藝匯演、書畫展評、調研指導、骨干培訓等,帶動全市基層老年教育蓬勃發展。
2010年起,依托市委組織部“農村(社區)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2015年底又借助泉州廣電網絡“泉州老年遠程教育”云平臺,開通老年遠程教育接收點2275個,參加學習的學員達24萬余人、近200萬人次,已基本實現“泉州老年遠程教育”全覆蓋,有效鞏固提高基層老年教育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目前,全市有泉州、晉江、德化三所老年大學被評為省一級示范校(占全省一半)。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建立各級老年大學(學校)2423所,市、縣、鄉三級建校率達到100%,村級建校率91.7%。在校學員26萬余人,占全市老年人總數的30%,普及率、入學率居全省、全國前列。各級老年大學(學校)已經成為老年人精神養老、文化養老、健康養老、積極養老的溫馨家園,創新社會管理,傳遞和諧正能量的重要陣地。
泉州老年大學將永遠感恩黨委、政府的重視關心,感恩有關部門、社會各級的大力支持,感恩老領導、老校長的辛勤創業,感恩教師們的傾情授業和廣大老年學員的愛校如家。不忘起點時許下的“辦老年人滿意的老年教育”的承諾和信念,繼續前行、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在刺桐古城里舞出更加絢麗的夕陽圓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