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玉華
合作學習的教育思想,在我國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詩經·衛風》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國外,亞里士多德等多位教育家對合作學習有所提及。它的廣泛推廣則是出現在十八世紀的英國。而它的一旦興起,在全世界就得到了迅速發展。那么到底什么是合作學習呢?簡言之,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習形式。下面談談我對合作學習的初步探索。
一、在英語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意義
《義務教育初中新課程標準》(2011版)對合作學習做了如下表述:“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從課表的解讀中,不難看出,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至少有以下幾點意義。
1. 從學習方式上講,相對于傳統的講授法,它更強調的是體驗、探究性學習,獲取知識及語言規律更多是靠自己努力去發現。合作學習將舞臺還給了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翻轉課堂成為了可能。
2. 合作學習是多人相互協作,與個人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相比,更能激發學生潛能,消除學生語言表達的緊張心理,形成和諧的交流氛圍。
3. 合作學習讓學習的形式多樣化,使英語教學的靈活性成為可能,避免課堂教學的呆板枯燥,讓課堂充滿生機。
4. 合作學習最終實現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習效率事半功倍。開展好合作學習,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
正因為合作學習對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使得很多老師對此趨之若鶩,但隨之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二、英語小組合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身在曹營心在漢
學生在老師提供有限的合作學習時間內,并沒有討論學習相關內容,而是談天說地,議論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具體表現為: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開始人聲鼎沸,一會兒竊竊私語,老師靠近時,又佯裝討論,一會兒,私語聲又起。甚至先說幾句英語,然后就是漢語交流。分析問題的根源是老師給學生的任務太難,學生缺乏相應的認知基礎及語言基礎,無話可說,無言以對。沒有成功體驗與真正的情感體驗,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
(二)合作學習的時間不夠充分
具體表現為:老師一聲令下,給出二、三分鐘,幾人一組,馬上人聲鼎沸,喧嘩不已,看上去學生合作得非常愉快,老師雙掌一拍,群響畢絕,然后老師讓若干學生交流發言,完畢即結束。而老師也自認為給足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而事實則是時間不充分,這樣的討論只流于形式。特別是英語新課教學的對話練習中,學生往往生詞讀音都還未解決,合作對話練習就結束了。學生這樣下去,時間的限制便成了條件反射,學生的討論只能淺嘗輒止以交差。
(三)小組發言人固定不變
具體表現為:其中一人侃侃而談,其他人則靜靜傾聽。在每一次發言之時,同一小組的發言人總是那一位。該發言人往往是小組中最大膽、聲音最洪亮、英語口語最好的學生,小組成員以他為榮,老師也可以順利獲得積極的教學反饋,不影響順利的進入下一教學環節,不經意間認可了這種狀態。久而久之,勢必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小組之中就根本沒有合作,沒有互助,優生一人唱著獨角戲,其他學生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完全失去了小組學習的意義。教學未能面向全體,優生更加優秀,其他學生則收獲甚微。
(四)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不夠
表現為:有的巡回“考察”,作忙碌狀;有的負手而立,作遠眺狀;有的面帶微笑,作放松狀;有的聚精會神,作思考狀…… 老師們認為,合作學習就是把學習時間、學習權利完全教給學生,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鍛煉學生學習能力。事實上,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學生單方活動,他們的見解有時可能幼稚、甚至是錯誤的。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沒能及時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更不清楚后進生的參與學習的狀況,勢必導致教師的教學引導出現偏差,對學生的評價出現偏差。
以上問題,是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活動熱鬧之余留下的反思,所以要更好的開展合作學習,還需理清合作學習的根本。
三、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有效開展合作學習
一堂課,需要有好的設計,才能精彩,學生合作學習也是如此,所以我認為要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避免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是開展有效合作學習的基礎
由于傳統教學思想和模式的影響,對合作觀念不僅是部分教師淡漠,許多學生也表現出諸多的不太適應。尤其是英語教學,傳統的教學觀念就是覺得知識是死板的,老師教讀,學生跟讀,聽聽磁帶,不停的模仿,就是學習英語的方法,沒有探究、合作的必要和可能性。事實上,正因為英語知識相對死板,更要在學習方法上下功夫,否則,英語教學將變得索然不味。因此,教師在改變自己的觀念的同時,還必須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合作觀念,這是一種長期的養成過程。我告訴學生合作是現代做人的一項原則,又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客觀要求。試想,一個沒有合作精神的人,如何在社會中輕松的生存下去?當然,單一的給學生講道理,很明顯是行不通的。只有通過實踐、通過嘗試,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合作成功的愉悅,才能真正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潛能得到有效的發揮。
(二)科學合理的分組是開展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
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分組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一般情況下,一個組四人,但這四人并不是根據學生前后座位進行很“方便”的分組,相反,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性別,學習成績,能力傾向,性格、心理素質等因素。一般而言,較為科學的分組是既有優生、也有中等生與后進生。小組內的差異性更能體現合作學習的互助性、幫扶性。小組之間的實力相當,更便于激勵機制的運行。同時,小組內各成員要分工合作,每個人既是學生的合作者,也是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個體,二者并不矛盾。比如,誰組織討論、誰做記錄、最后誰代表小組發言,都要進行分工,而且這樣的分工不是要輪流變換,是每一個成員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得到鍛煉的機會均等,這樣的合作才是有效的。
與此同時,我還不定期的對全班分組進行重新調整。因為通常說來,幾個人長期在一起交流,久而久之,由于缺乏來源于不同角度的見解,小組成員間沒有新鮮感,大家在一起合作的興趣就會慢慢變淡,而其中那些愛發言的學生一直在起主導作用,雖然他活躍,但無形中也就讓其他學生缺乏了自信。
(三)找準恰當的時機是開展有效合作學習的根本
“合作學習”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進行的,也不是由老師隨意安排的。有的機會教師可以從教材中挖掘、可以課前預設,有的機會是在課堂教學進程中突發的,這種時機轉瞬即逝,更考驗教師臨場應變能力。若沒有抓好機會,隨意安排學生合作學習,學生沒有合作學習的欲望,“趕鴨子上架”,最終導致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所以作為老師要善于捕捉時機,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種時機進行:
1.學生難以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時
在英語教學中,許多學習任務是學生無法獨立完成的,或者說對完成的難度極大,比如對話練習、情景劇表演等。這時候,就得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通過角色扮演、角色交換來實現口語學習與訓練。這種時機在英語教學中無處不在,也是英語教學中最為常見的。最典型的教材內容包括:購物、問路、就醫等話題,這些都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2.不同學生對同一問題有不同見解時
當學生對同一問題意見不統一時,教師不要急于給學生提供答案,這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好時機。學生可以通過豐富的互聯網資源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資源查詢,可以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辨析與討論發現思維的偏差,實現思維方式的互補。落實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這種機會往往存在于英語語法教學、試卷講評的過程中。比如,在教學food一詞時,大多數學生認為它是不可數名詞,但是有幾個學生提出是可數名詞,理由是他在某教輔書籍上看到這個單詞加了s。我就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分析交流,最后明白food一詞常作不可數名詞使用,但在個別語境中做可數名詞使用,有復數形式,表示類別。英語教學中,類似于這種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很多,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開展合作學習,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又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從而避免教師一講到底的枯燥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
3.處理知識重點及難點時
在教學中,知識目標及能力目標的重、難點也較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特別是英語教學中近義詞、形似詞辨析的教學時,即使在教師的清晰的講解后,甚至于多次重復講解、練習鞏固后,學生依然掌握不牢,辨析不清。比如:我在教學sometime /sometimes /some time/some times四個詞的區別時,就果斷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老師先布置任務、學生查閱資料,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讓我驚訝的是,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用到了分類總結的方法,把不帶s結尾的單詞分成一類,帶有s結尾的分為另一類,先找出了兩個類別的區別,再分析同一組詞匯內部兩個詞之間的區別,這樣很容易就把四個詞的區分清楚了,而且因為有了分類的思路,不容易混淆,記憶也就更精確、更持久。英語教學中,這類難解詞匯很多,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解決,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除了詞語辨析,教師還可以拓寬思路,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解決更多的教學重難點內容。
(四)合理科學的學習評價是開展有效學習的動力
評價要講究藝術性。評價是否恰當,決定著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評價呢?評價要有真情實感,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這是一種藝術。從評價的手段上講,可以是口頭的語言評價也可以是一個表情、一個手勢的無聲評價。假如對學生的評價千篇一律,沒有變化,學生會覺得很無聊。評價要客觀公正,要及時,面對學生的錯誤,要帶著誠意與希望的委婉提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勵,這是評價的基本原則。
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是集體努力所得,是集體智慧碰撞的結晶,所以首先要對小組團隊的表現與成果進行總體評價,然而,小組成員在實現集體目標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任務的分工、努力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對小組個人的評價,也是極為重要的。面對有大膽想法、出色的學生,我們應該充分肯定,甚至帶點夸張的肯定。這是一種鼓勵的藝術,使學生更有信心和充滿希望,也對我們的英語課堂會更有興趣,甚至會充滿期待。對于不夠大膽的同學,也要對其做出的努力給予有針對性的評價,這樣才能讓評價深入人心,讓每一個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我們的所有學生才敢說、愿意說。如果只是大概的評價,那么學生們就不會知道自己的勞動成果究竟如何,會覺得越來越困惑,他們的心理逐漸就會產生反感,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就會喪失信心、就會對合作學習感覺無趣,最終使合作學習變成形式,沒有任何實效。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正視小組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積極反思,吸取教訓,解決問題。同時要善于發現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的素材及時機,一旦發現,毫不吝嗇的給他們,讓學生合作學習中樹立自信息、體驗成就感,從而提升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 雷富平.走出“合作學習”誤區,開展有效合作[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12).
[2] 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 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6,172.
[3] 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