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本文對我國專業店與專賣店兩大業態的全國連鎖發展現狀進行了比較研究。研究表明,從整體規模比較來看,全國專業店連鎖企業規模總量高于專賣店連鎖企業規模;從擴張方式來看,專業店業態連鎖企業明顯更多選擇了直營擴張,而專賣店的直營擴張和加盟擴張比例相當。從區域競爭力比較來看,專業店和專賣店業態在全國各區域的規模競爭力有一定差異,一些經濟強省出現一種業態強而另一業態較弱的情況,部分省市在兩種業態上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既包括經濟發達地區也包括經濟不發達地區。西部欠發達地區省份兩種業態的規模發展均較滯后。文章指出,為提升區域專業店與專賣店業態連鎖發展,地區相關主管部門應引導合理調整地區之間兩大業態的發展規模,中、西部地區應重點培養地區專業店和專賣店連鎖品牌企業,同時應根據發展階段合理選擇兩大業態的擴張方式以及提升專業店業態企業專業服務水平。
關鍵詞:專業店 專賣店 連鎖發展 比較研究
專業店是以專門經營某一大類商品為主的零售業態。近十年來,全國各地專業連鎖店迅速崛起,為地方的商品零售市場帶來活力。專賣店與專業店最大的不同是專門經營或被授權經營某一主要品牌商品為主的零售業態,但它們在商品銷售的種類上相似。在我國,兩種業態出現時間均較早,但真正發展于改革開放以后。專賣店的發展先于專業店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就已開始有專門的服裝專賣店出現。進入九十年代,專業店開始逐漸出現,發展至今,專業店已成為商品零售業中規模最大的業態。2015年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表明:2014年全國專業店零售總額達15702億元,占到統計的商品零售業態所有總額的57.4%。專業店與專賣店雖然在產品類別上有極大的相似性,但它們在全國的連鎖擴張規模、擴張方式以及在全國區域的發展現狀卻有一定差異,本文擬對專業店與專賣店兩大業態的全國連鎖發展現狀進行比較研究,展示兩大業態的連鎖發展差異,并就業態的健康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專業店與專賣店連鎖發展的整體比較
表1為全國專業店與專賣店業態連鎖企業經營情況比較,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專業店連鎖企業總數明顯高于專賣店總數,原因是實際上多數專賣店品牌的產品不僅在專賣店進行銷售,同時也在專業店進行銷售,例如很多家電品牌不僅有自己的品牌店,同時在全國190家家電連鎖企業設專柜銷售。2015年統計的2014年全國1460家專業店連鎖企業中,份額最多的產品線品種是與人們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的連鎖藥店企業,在全國多達639家,占到專業店業態企業總數的43.8%。另外比較多專業店品種包括加油站專業店,家用電器專業店和汽車、摩托車配件專業店,分別占到所有專業店業態企業的19.8%、13%和12.3%。全國專賣店業態企業的產品種類分布相對比較均勻,其中食品飲料品牌占30.7%,服裝品牌占32.3%,家電品牌占6.7%,醫藥品牌占13.4%。專業店連鎖企業數遠多于專賣店企業數量,說明從經營者角度,更多選擇了提供多個品牌的同一產品線的連鎖銷售形式;從消費者角度,也更多愿意去有較多品牌選擇的專業店進行購物。雖然專業店連鎖企業總數遠高于專賣店連鎖企業總數,但兩種業態每家企業的平均分店數差異不大,分別為74.5和73家。同時,兩種業態的批零銷售額比差異不大,專業店的零售額比占總的銷售額67.26%,專賣店的零售額比為64.61%,說明兩大業態的中間渠道市場和零售市場的比例相當。
從擴張方式來看,專業店業態連鎖企業明顯更多選擇了直營擴張,直營比達78.1%。而專賣店的直營擴張和加盟擴張比例相當,直營比為50.47%。由于專業店對供應商和信息化管理要求更高,并且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來自于供應鏈的整合能力,因此專業店業態企業更多選擇穩健的直營發展模式,如家電專業店的蘇寧、國美,藥品專業店的海王星辰、大森林,化妝專業店的屈臣氏、姣蘭佳人等。專賣店由于更多是獨立品牌經營者,對供應鏈的整合要求低,市場擴張相對容易,為快速提高市場知名度和占有市場,較多新的品牌企業會采取特許加盟的模式。
專業店與專賣店區域連鎖規模發展比較
(一)全國區域專業店連鎖規模分析
1.統計數據提取及公共因子提取。為展示業態各區域的規模發展現狀并進行比較研究,采用較能反映業態整體規模競爭力的三個指標類進行評價,包括規模總量、規模發展速度和規模效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再根據公共因子得分對各地區省市各業態的規模競爭力進行比較分析及評價(彭娟,2014)。
本研究以《中國零售和餐飲連鎖企業統計年鑒2015》的專業店業態統計數據為基礎進行數據提取和處理分析,年鑒中統計時期為2014年和2013年年末數據。運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因子分析,提取的三個公共因子特征值大于1,其累計方差達79.973%。根據SPSS17.0運行結果顯示,KMO檢驗統計值為0.575,表明可進行因子分析。Bartlett 的球形度檢驗的原假設為相關系數為單位陣,Sig值為0.0000,小于顯著水平0.05,因此拒絕原假設,說明可進行因子分析。為提高公共因子的解釋性,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得到因子載荷矩陣。可看出公共因子F1在從業人員、零售總額、營業面積、門店總數均有較好解釋。F2在店均銷售額、人均銷售額、業態零售額占地區比三個變量有較好解釋。F3在門店數增比、從業人數增比、營業面積增比、零售額增比四個變量有較好解釋。因此F1代表業態規模發展總量的公共因子,F2代表業態規模效率的公共因子,F3代表業態規模發展速度的公共因子,三個因子方差共享率分別為33.8%,27.7%,15.4%。
2.區域專業店業態連鎖規模競爭力綜合評價。表2為全國30個省市區的專業店業態連鎖規模3個公共因子的得分與排名(由于統計數據缺失,部門省市區數據未統計在列)。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三個因子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加權匯總,得出各省市區規模競爭力綜合得分及排名。統計數據表明,雖然專業店在最近十年才得以快速發展,但在各地區專業店業態卻呈現出相對均衡的規模發展格局。
由表2可見,在規模總量 (F1)方面,江蘇省優勢明顯,以較高的得分位居第一。江蘇省專業店業態在連鎖門店數量、營業面積、從業人員以及零售總額四方面均領先于其它省市。江蘇省連鎖專業店占全國統計專業店門店數量的10.5%,從業人員占該業態全國統計從業人員的23%,營業面積占全國15.8%,零售總額占全國統計量的7.2%。規模總量排在二、三位的分別是廣東省和浙江省。廣東省專業門店的總數是全國最多的,達12179,占到全國總量的11.2%。浙江省門店總量排在第三位,但門店的營業面積和零售總額僅為江蘇省的1/2左右。F2代表的是規模發展效率水平,從排名來看,連鎖規模總量突出的省市區規模發展效率并不突出。浙江和江蘇省規模總量居于全國前列,但規模發展效率并不高,一定程度說明業態發展已經進入飽和期,不適宜再繼續擴大規模。一些規模總量落后的地區,專業店的發展跟不上當地的實際需求,會出現規模效率更高的情況。甘肅省從統計數據來看規模總量是全國最低的省份,但全省專業店規模發展效率卻是全國第一名,其專業店人均銷售額達547萬元,是江蘇省的10.7倍,店均銷售額達4993萬元,是江蘇省的5倍。在規模發展速度(F3)方面,規模發展總量較低的省份其發展速度相對較高。貴州、江西、海南省以較高的得分分別位居前三名。貴州省2014年門店增加6.2%,營業人員增加5.3%,營業面積增加10.3%,零售總額增加8.4%,是少數幾個增長指標均為正值的省份。另外湖北省門店增長最多,達28.2%,海南省營業面積增加最多,達28.6%,遼寧省的零售額增加最多,達18.7%。這些業態規模發展落后地區正以較快的速度擴張。
(二)全國專賣店連鎖規模分析
1.統計數據提取。提取2015年統計年鑒公布的2014年和2013年全國有統計數據的25個省市區專賣店業態連鎖規模指標統計數據(由于統計數據缺失,部門省市區數據未統計在列)。運用統計軟件進行因子分析得到表3,提取的三個公共因子特征值大于1,其累計方差達83.365%,方差貢獻超過80%。根據SPSS17.0運行結果顯示,KMO檢驗統計值為0.554,表明可進行因子分析。Bartlett 的球形度檢驗的原假設為相關系數為單位陣,Sig值為0.0000,小于顯著水平0.05,因此拒絕原假設,說明可進行因子分析。三個因子方差貢獻率分別為32.35%,28.99%,24.62%。
2.區域專賣店業態連鎖規模競爭力綜合評價。表3為全國25個省市區的專賣店業態規模3個公共因子的得分與排名。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三個因子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加權匯總,得出各省市規模競爭力綜合得分及排名。
F1代表了專賣店業態連鎖規模總量因子,廣東、上海、北京位于前三位。廣東省專賣店統計總數最多,為7180個門店,從業人員達30350,遠高于其它省市區。上海市專賣店規模總量因子排名全國第二,特別是業態零售總額達2308374萬元,居于全國第一,是廣東省的2.3倍。福建、山東和浙江省在規模總量上也表現突出。特別是福建省,統計數據反映的專賣店門店總數排名在全國第四,但零售總額卻排名第二,其零售額增長了34%。規模效率(F1)方面,新疆、內蒙古、福建、西藏表現突出,新疆店均銷售額達到2053萬元,是規模排第一的廣東省的店均銷售額的13.87倍,內蒙古的店均銷售也達到1624萬元。業態不發達地區較高的規模效率再次說明這些地區的業態發展跟不上地區居民的消費需求,而經濟發達地區雖然規模總量高,但業態的飽和度已較高,業態成長空間有限。另外內蒙古不僅店均銷售額高,業態零售額占地區零售額的比例相當高,達19.7%,在規模發展速度(F3)方面,河北、甘肅、寧夏表現突出,它們在所有發展速度變量指標上均出現了正增長,河北省的門店增長率達250%,從業人員增長率達88.4%,營業面積增長率達243%,但零售總額增長相對較弱,為14.6%。發展速度出現負增長的主要是業態規模相對飽和的地區,如規模最大的廣東省在門店數、從業人員、零售額等均出現了負增長。
(三)專業店與專賣店規模競爭力比較
規模競爭力是業態在規模總量、規模發展效率和規模發展速度三個評價指標的綜合測評結果,根據專業店和專賣店業態規模競爭力的綜合得分及排名,可將全國主要省市區劃分為四個層次。綜合得分高于平均分(正值)列為具有競爭力,綜合得分低于平均值(負值)的列為缺乏競爭力。具有競爭力的省市區再分為四個層次。表4為全國主要省市區專業店和專賣店連鎖規模競爭力的層次比較。
專業店業態中,江蘇省因其突出的連鎖規模總量得分和較強的連鎖規模發展效率使綜合得分大于1,被列為具有強競爭力的層次,并且整體分數高,表現出在這一業態較強的區域優勢。在第二層次中,列為較強競爭力的省市區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在規模總量方面較為靠前的省市,浙江和廣東兩省的規模總量雖然與江蘇省的規模有一定差距,但兩省與其它省市相比仍具有較強的優勢。另一類是規模發展速度或規模發展效率方面較為突出的省市,如甘肅和福建的規模發展速度位于全國前列,同時規模總量和規模發展效率也處于中上水平。甘肅省是全國規模發展效率最高的省,使其也進入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層次。專賣店業態,上海市綜合得分大于1,被列為第一層次。第二層次中,甘肅、福建、廣東被列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城市,與專業店業態相似。
統計表明,專業店和專賣店業態在全國各區域的規模競爭力表現出一定差異和共同點。首先,一種業態強的省份,在另一業態往往較弱。如江蘇省的專業店業態最強,但專賣店業態就較弱,上海市的專賣店業態較強,但專業店業態就缺乏競爭力。說明兩省主要選擇其中一種進行重點發展。其次,仍有部分省市區在兩種業態上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涵蓋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甘肅、福建和廣東三省的專業店和專賣店業態均具有較強競爭力,但它們在三個指標的優勢有差異。廣東省在兩大業態的規模總量上有較強優勢,甘肅和福建在兩個業態的規模發展效率和發展速度上具有較強優勢。另外,專業店在較多地區表現突出,而專賣店具有突出競爭力的省份不多。最后,有較多省市區專業店和專賣店兩種業態的規模發展均在全國缺乏競爭力,包括云南、黑龍江、貴州、內蒙古、寧夏、山西、重慶等。
提升區域專業店與專賣店業態連鎖發展的路徑
(一)合理調整地區間兩大業態的發展規模
綜上,兩大業態在中、西部地區發展較為滯后,其中的山西、內蒙古、西藏、寧夏、黑龍江、重慶、貴州、云南的兩大業態發展規模都處于缺乏競爭力的層次。這些省市區的主要問題是地區三、四級城市的商業發展較為落后。發達地區的兩大業態已經深入到區域的三、四級城市,并且已表現出規模飽和的趨勢。各區域的政府相關部門應重視業態發展的統籌指導以及加強企業的橫向溝通,注意業態結構的調整。江蘇、浙江、廣東經濟發達省份應在保持兩大業態現有規模的同時注重提升規模發展效率。經濟較發達地區,往往兩大業態發展不平衡,如上海市的專賣店業態處于強競爭力層次,而專業店業態卻處于缺乏競爭力的層次;安徽省的專業店具有較強競爭力,而專賣店業態又缺乏競爭力,因此應注重這些省份在兩大業態的平衡發展。經濟欠發達地區同樣應協調業態的發展,甘肅省作為經濟較落后地區其業態發展形勢良好。甘肅省專賣店業態近幾年以較快的規模發展速度和較好的規模發展效率提升了專賣店業態的競爭力,位于較強競爭力層次。同時專業店業態以規模效率第一的得分位于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層次,其成功經營值得其它省份借鑒。
(二)中西部地區應重點培養地區專業店和專賣店連鎖規模品牌企業
經濟發達地區兩大業態相對發達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培育了較多業態品牌企業,這些品牌企業往往優先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作為規模發展主要陣地。中西部地區應借鑒經濟發達地區由政府引導重點扶持一批商貿類品牌龍頭企業,帶領地區業態的健康發展。2014年中國特許連鎖120強中,專業店和專賣店企業共35家,其中專賣店企業22家、專業店企業13家,這些企業總部主要設在北京、廣東、福建、上海等地,并將連鎖店擴展到全國大部分地區,但經濟發達地區和總部所在省份往往是主要發展區域。以藥品專業店為例,全國規模最大的藥品專賣店品牌分別來自于不同的省市,包括來自深圳的海王星晨、廣東的大森林、北京的同仁堂、上海的國大藥房。這些專業店品牌早期均以本省為發展的核心,逐漸開始走全國擴張的發展道路,并迅速成長為全國知名品牌。
(三)根據發展階段合理選擇兩大業態的擴張方式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專業店連鎖的直營擴張比達到近70%,專賣店連鎖的直營與加盟擴張比相當。事實上為了提高兩大業態規模擴張的成功率,除了考慮業態本身的經營模式特征外,在擴張方式選擇上還應考慮業態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在企業發展初期,由于經營模式不夠成熟,經營管理水平相對低下,兩種業態均應以直營模式為主。企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專業店業態由于對資源整合要求較高,因此應以區域為中心開展以直營為主的擴張模式,而專賣店業態由于產品主要是自主品牌產品,經營模式相對簡單,可考慮以全國市場為主,直營和加盟兩種經營方式同時采用的擴張方式。隨著企業的經營實力不斷增強,企業的資金籌集能力越來越強,專業店業態在企業發展進入成熟階段應堅持向直營化發展道路擴張。專賣店業態則可繼續保持兩種方式同時進行的擴張模式。
(四)提升專業店業態專業服務水平
目前我國專業店業態企業較多,但大多數企業只是把眾多制造商的產品集中在一起賣,更多只是形式上的專業店,在專業化程度、服務水平以及供應鏈管理等方面還有較多問題。專業店有別于綜合百貨商場、專賣店等其他零售業態,關鍵是要突出其專業性。進行專業化經營,根據專業店的經營特點和規律開展經營,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是經營商品的專業化,專業性的商品結構是專業店專業化經營的前提,專業店里需要提供該產品線內所有產品品種商品。二是店員服務的專業化,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許多顧客對專業店銷售的商品缺乏足夠的商品知識,選購商品時缺乏經驗,有一定的盲目性,他們希望銷售人員能為其提出有益的購物建議,充當他們的購物顧問,因而在消費中非常依賴專業店提供的專業服務。三是供應鏈整合的專業化,由于是連鎖化經營,因此所有店內的庫存管理、信息管理、促銷管理、財務管理都應該高度的一致,以提升企業整體經營水平和對外品牌形象。在提升專業店專業服務水平的基礎上,開展連鎖規模發展是業態企業發展成功的前提。
結論
本文對我國專業店與專賣店兩大業態的全國連鎖發展現狀進行了比較研究,分析出兩大業態的連鎖發展共性與差異。分析顯示,全國專業店連鎖企業規模總量高于專賣店連鎖企業規模。從擴張方式來看,專業店業態連鎖企業明顯更多選擇了直營擴張,而專賣店的直營擴張和加盟擴張比例相當。另外,兩種業態每家企業的平均分店數差異不大,兩種業態的批零銷售額比差異不大,說明兩大業態的中間渠道市場和零售市場的比例相當。從競爭力比較來看,專業店和專賣店業態在全國各區域的規模競爭力表現出一定差異和共同點。部分省市區表現出在一種業態很強而另一業態較弱的情況,這與當地商業結構和地區業態重點發展選擇有關。其次,仍有部分省市區在兩種業態上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包括部分經濟不發達地區,這些地區由于業態的規模發展速度很快,從而提升了業態的規模競爭力。另外,專業店在較多地區表現突出,而專賣店具有突出競爭力的省份不多。并有較多省市的專業店和專賣店兩種業態的規模發展均在全國缺乏競爭力,主要集中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為提升區域專業店與專賣店業態連鎖發展,地區相關主管部門應引導合理調整地區之間兩大業態的發展規模,中西部地區應借鑒經濟發達地區由政府引導重點扶持一批商貿類品牌龍頭企業,帶領地區業態的健康發展。為了提高兩大業態規模擴張的成功率,除了考慮業態本身的經營模式特征外,還應根據發展階段合理選擇兩大業態的擴張方式。另外,在提升專業店專業服務水平的基礎上,促進連鎖規模發展也是業態企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彭娟.零售業態分類研究——以中國為例[J].商業研究,2014(7)
2.彭娟.基于規模分析的區域商品零售業態發展現狀實證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12(4)
3.岳中剛.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區域零售業競爭力研究[J].產業經濟研究,2006(2)
4.馬惠.河南零售業競爭力研究[D]..鄭州大學管理學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