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英


◆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本文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商業模式創新的四個維度:客戶界面創新、企業戰略創新、戰略資源創新以及價值網絡創新。并以此為基礎提出假設,之后通過問卷調查獲取樣本數據,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對各項假設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商業模式創新的各能力因子均對企業競爭優勢存在正向作用。
關鍵詞: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創新 競爭優勢 概念模型
文獻研究回顧
商業模式的基本含義就是企業如何在特定的價值鏈或價值網絡中提供產品與服務給客戶,并以此來獲取利潤。對系統論進行研究的學者指出,通過商業模式各基本構成要素的集體表現形式、連接關系以及商業模式系統的動力機制這三方面的內容可以對其結構體系的建立進行定義。在這一系統中有若干構成要素,對這些要素及其內在聯系予以把握是有積極意義的。通過整合企業商業模式的各項要素,嚴中華(2011)提出,商業模式通過客戶界面、核心戰略、戰略資源以及價值網絡各要素的結合實現經濟價值創造與社會價值創造的平衡與保持。在商業模式創新的相關研究中,丁敏嘗試從價值鏈的角度對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過程與演進機理進行探究。
通過對已有文獻進行整理與分析,可發現商業模式創新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提出新的商業模式,二是再造既有商業模式。對于原創的商業模式來說,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業應在整個經營過程中對商業模式的創新予以關注。企業家面臨的考驗是多重的,其必須充當一個試驗者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并在一定的范圍內對企業進行試驗,評估商業模式創新的績效,發現其中的不足并予以修正,再進行檢驗,直到獲得滿意效果為止。
商業模式創新對競爭優勢的作用機理假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商業模式創新分為4個模塊:客戶界面創新、企業戰略創新、戰略資源創新以及價值網絡創新(見表1)。
(一)客戶界面創新與競爭優勢
在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時,企業需要對客戶的需要進行全面考慮,通過處理客戶信息與反饋、聯系動態更新以及優化定價結構等措施構建出一個界面系統,從全方位對客戶的需求予以滿足,以此來鞏固與客戶的和諧持久關系,使客戶的體驗得到優化。除此之外,客戶界面系統還需要給客戶提供一個互動的平臺,使其可以圍繞企業的品牌與服務展開交流。這些內容設置的目的就在于挖掘顧客價值,實現價值主張創新。基于顧客價值挖掘的客戶界面創新可分為目標顧客與挖掘價值需求兩個方面。而客戶價值需求又有顯性與潛在需求之分,敏銳的客戶需求捕捉有利于客戶價值主張的提出。客戶界面創新會督促企業關注對客戶真正有價值的內容,企業對客戶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其做出明智的選擇。以顧客價值挖掘為基礎的客戶界面創新在企業各項活動之首,新的價值主張可以使企業完善自身策略,重新培育并強化自己的競爭優勢。因此,假設1:企業的客戶界面創新會對其競爭優勢產生影響,兩者正相關,客戶界面創新程度的提高會使企業更加具有競爭優勢。
(二)企業戰略創新與競爭優勢
戰略創新指企業發現并填補戰略定位空間中的空缺,并將這一空缺發展成為一個大眾市場。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戰略創新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幫助企業適應競爭環境,使企業的運營績效得到提高,發揮其競爭優勢。二是戰略創新可以使企業獲得先行者優勢,對現有或潛在的發展機會予以把握,比競爭者更早進入市場或者研發新品牌以及提供新服務,這有利于其免于承擔不必要的轉變成本。若是企業與競爭對手規模以及資源都相似,那么先行者優勢會更加明顯。三是戰略創新能夠提高企業的適應能力。即使創新初期艱難,但是新目標一旦實現,創新取得成功,初期的艱難都是可以獲得回報的。反之,若一個企業一直不創新自己的發展戰略,員工的創造性會受到限制,企業也會錯失各種良機,最終走向衰敗。因此,假設2:企業的戰略創新會對其競爭優勢產生影響,兩者正相關,戰略創新程度的提高會使企業更加具有競爭優勢。
(三)戰略資源創新與競爭優勢
企業進行戰略資源創新包含了政策、市場、管理、技術等多方面的原因,概括起來,其驅動力量有以下幾種:對宏觀經濟形勢做出反應,對變革趨勢予以適應;增加市場份額;鞏固品牌價值,使市場影響力得到提升;減少企業的內部競爭;開辟市場或分銷渠道;研發新產品與新服務;重組產業價值鏈,實現組織增長,追求規模經濟;通過對政治與法規變化的利用,獲取競爭優勢。進行戰略資源創新是企業發展戰略選擇的結果,因此,假設3:企業的戰略資源創新會對其競爭優勢產生影響,兩者正相關,戰略資源創新程度的提高會使企業更加具有競爭優勢。
(四)價值網絡創新與競爭優勢
一個完整的價值網絡有利于企業與其商業伙伴一同為顧客創造價值。價值網絡是一種可以生成價值,并對其進行分配、轉移以及使用的關系及結構,它的形成來源于有利益關系的主體對彼此的相互影響。價值網絡的思想對傳統線性思維的價值鏈以及機械模式予以打破,通過客戶價值對原有價值鏈進行重構,使各環節在價值最優原則的指導下銜接起來,實現互動,同時加大利益主體對各節點聯系的關注度,以提高網絡對價值創造的促進作用。
價值網視角下的商業模式不同于單一要素創新,其可以從多個方面實現創新。價值網利用網絡的優勢對客戶的價值進行創造,屬于系統化的商業模式創新方式。由于價值具有可加性,價值網絡的價值便等于企業原有價值與企業新創造價值之和。在價值網絡中,各成員企業以雙贏為基礎形成動態而又有有機聯系的價值創造機制,并在這一體系中進行核心能力優勢的互補,共享收益,同擔風險。開放的經濟環境使得各企業通過價值網絡共同抗衡市場競爭,每一個成員的競爭力都會對整體競爭力產生影響。因此,假設4:企業的價值網絡創新會對其競爭優勢產生影響,兩者正相關,價值網絡創新程度的提高會使企業更加具有競爭優勢。
通過上述理論分析,文章初步提出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競爭優勢作用機理的概念模型(見圖1)。本模型的構成分為兩個部分:自變量與因變量。自變量指商業模式創新構成的一級維度,包括客戶界面創新、企業戰略創新、戰略資源創新以及價值網絡創新。因變量指企業競爭優勢。
數據調查與研究
本文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通過數理統計方法進行實證分析。以前文的假設為基礎,明確問卷量表中有如下需要測量的變量:客戶界面創新、企業戰略創新、戰略資源創新以及價值網絡創新,此外,企業競爭優勢的測量項目也包括在內。將這些變量視為商業模式創新的維度并對其進行測量。在每一個部分中有不同的測量項目數量,被調查者對問卷進行回答,各變量指標的測度使用李克特5點量表,從1—5分別代表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調查問卷發放300份,有效回收244份,數據的樣本特征如表2所示。
通過考察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以及結構化效度指標對該量表的信度與效度進行檢驗。在商業模式創新的4個維度中,13個項目的信度指數大于0.5,最高值可達0.834,最低值為0.792。由此可得出結論:該項目具有比較高的可信度。此外,子項目的Alpha值總值高達0.841,表示在商業模式創新量表中,其對變化的解釋能力高達84.1%,這又表明此量表的測量合理且可信。
采用KMO檢驗與Bartlett球體檢驗方法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內在結構進行測量,結果顯示,13個項目的KMO檢驗值為0.697,大于0.6,表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同時,因子分析結果中4個因子的方差累計解釋為67.65%,這又說明量表在對相關概念進行測量時解釋力比較強。另外,由因子分析所提取的因子與理論框架中的分類大致相同。多項結果表明,量表具有比較高的效度。
通過結構方程模式(SEM)對變量間整體的相互影響關系進行分析,并采用SPSS16.0軟件予以統計,并借助于AMOS7.0軟件,可以繪制出初期結構方程模型,其中測量模型的計算結果表示的便是測量指標對因子總變異量的解釋程度,也就是因子與指標的負荷系數。通過t值計算判斷負荷系數的統計顯著性,得到如下結果:在判斷絕對擬合指數時,卡方值X2 =623.107,由于樣本容量比較大,此處考慮對X2 與自由度(df)的比值進行計算,X2 /df=4.458 ,介于2.0與5.0之間,表明模型是可以接受的。此外,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的值為0.094,比0.10低,表明該模型有較好的擬合度。
結果顯示,商業模式創新的4個維度:客戶界面創新、企業戰略創新、戰略資源創新以及價值網絡創新與企業競爭優勢因素負荷值都在0.001的水平上顯著;且各項創新與企業競爭優勢間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25、0.31、0.41以及0.36,這就表明客戶界面創新、企業戰略創新、戰略資源創新以及價值網絡創新越明顯越導致明顯的企業競爭優勢,即假設1、2、3、4得以驗證。
結論
商業模式創新對于企業競爭優勢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對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優勢間的內在機理進行實證分析,可以看出各種商業模式創新因素都發揮出不容忽視的作用。這種競爭優勢提高中所具有的獨特創新方式可以為我國各地區企業建立企業競爭優勢提供參考。
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商業模式創新是一個開放而又動態的系統,其對競爭優勢的提高程度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在某一段時間內,一個商業模式創新的某一個維度可能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程度最大,但是這段時間過去后,其影響程度可能就會有所變化。基于此,各地企業在對這種優勢提高模式進行學習與借鑒時,就需要對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把握,通過與自身商業模式創新因素相結合,走出一條適合提升自身競爭優勢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嚴中華,姜雪,林海.社會創業組織商業模式要素組合分析——以印度Aravind眼科醫院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
2.黃謙明.論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持續競爭優勢[J].商業經濟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