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城文



◆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第三產業發展時空演化規律
(一)第三產業發展時間演化
基于行業集中度的內部行業發展差異分析。在信息熵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2004-2012年第三產業內部行業發展具體情況。依公式(1)計算第三產業內部行業發展集中度,如表2所示。
CR1即為第三產業內部所有行業中增加值排名第一的行業——批發和零售業,約占總的第三產業增加值18%至21%,CR3即為第三產業內部所有行業中增加值排名前三的行業,約占總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的44%至46%,CR5即為排名前五的行業,約占總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的62%至66%,CR7即為排名前七的行業,約占總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的76%至78%??偟膩碚f,第三產業內部行業發展較為集中于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等少數幾個行業。
圖1第三產業內部行業發展集中度變化情況,CR1、CR3、CR5呈不斷上升趨勢,CR7略有波動但幅度較小,說明第三產業內部行業之間發展差距明顯,各行業之間的發展水平差距有拉大趨勢。
(二)第三產業發展空間演化分析
基于Theil 熵的空間均衡度分析。由公式(2)計算出第三產業發展Theil熵,結果如表3所示。
2000-2013年第三產業發展Theil熵值取值范圍在0.26至0.32之間,接近0即極端情況全國31個省份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相當,說明2000-2013年第三產業發展在空間區域上31個省份均有較大發展。2000-2013年第三產業發展Theil熵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第一階段2000-2001年Theil熵總體呈上升態勢,說明第三產業發展空間分布相對不均衡,表現為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存在較大差距,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差距明顯;第二階段2001-2013年Theil熵總體呈下降態勢,說明第三產業發展空間分布較為均衡,表現為中西部地區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且取得較大進步。
第三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一)基于指標間的相關分析
在前文研究基礎上,選取第三產業發展較好的廣東省和江蘇省為例,采用前文所列指標對影響廣東省和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的因素進行相關分析。
采用spss 20.0對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指標進行相關分析,如表4所示,影響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總人口數、城鎮人口數、年度存款額度、年度貸款額度、資本形成額、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外商投資額、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出,相關系數均大于0.75且極度顯著(p<0.01),恩格爾系數與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負相關且極度顯著。15-64歲人口數、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消費價格指數與第三產業發展相關性不顯著。
采用spss 20.0對廣東省第三產業發展指標進行相關分析,如表5所示,影響廣東省第三產業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總人口數、城鎮人口數、年度存款額度、年度貸款額度、資本形成額、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出,相關系數均大于0.70且極度顯著(p<0.01)。15-64歲人口數、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數、外商投資額、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消費價格指數、恩格爾系數與第三產業發展相關性不顯著。
江蘇省與廣東省影響因素相比存在兩點差異:一是廣東省第三產業發展與外商投資額相關性不顯著,而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與外商投資額相關性極度顯著,說明廣東省與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過程中對外資的依賴程度不同,江蘇省更加依賴外資;二是廣東省第三產業發展與恩格爾系數相關性不顯著,而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與恩格爾系數極度顯著負相關,說明江蘇省與廣東省人民生活水平存在差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第三產業的發展。
(二)基于相關分析基礎上的線性回歸分析
在相關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影響廣東省和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的因素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研究變量間的依賴程度。剔除相關性不顯著的變量,即以總人口數、城鎮人口數衡量勞動力因素,年度存款額度、年度貸款額度、資本形成額、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外商投資額、地區生產總值衡量資本因素,人均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出、恩格爾系數衡量市場因素對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的影響。以總人口數、城鎮人口數衡量勞動力因素,年度存款額度、年度貸款額度、資本形成額、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地區生產總值衡量資本因素,人均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出衡量市場因素對廣東省第三產業發展的影響。
表6中,R、R方及調整R方均大于0.95,Sig.F極度顯著,說明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可以解釋影響廣東省第三產業發展95%以上的因素。
運用方差檢驗多元線性方程的擬合度,如表7所示,F值為125.546,顯著性檢驗小于0.01說明多元線性回歸方程整體擬合度較好。且回歸標準化殘差呈正態分布形態,回歸標準化預計值呈隨機分布形態。
由表8可得廣東省第三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回歸方程為:Yi=-1.556+0.04Li+0.145Ci+0.037Mi?;貧w方程變異膨脹因子及容差較小,說明回歸方程多重共線性較弱。
對多重線性回歸方程的共線性進行檢驗,如表9所示,特征值較小且條件指數小于10進一步說明多重線性回歸方程共線性較弱。
表10中,R、R方及調整R方均大于0.95,Sig.F極度顯著,說明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可以解釋影響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95%以上的因素。
運用方差檢驗多元線性方程的擬合度,如表11所示,F值為114.838,顯著性檢驗小于0.01說明多元線性回歸方程整體擬合度較好。且回歸標準化殘差呈正態分布形態,回歸標準化預計值呈隨機分布形態。
由表12可得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回歸方程為:Yi=-8.033+0.018Li+0.175Ci-0.012Mi。回歸方程變異膨脹因子及容差較小,說明回歸方程多重共線性較弱。
對多重線性回歸方程的共線性進行檢驗,如表13所示,特征值較小且條件指數小于10進一步說明多重線性回歸方程共線性較弱。
總的來說,廣東省第三產業發展影響因素方程為Yi=-1.556+0.04Li+0.145Ci+0.037Mi,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影響因素方程為Yi=-8.033+0.018Li+0.175Ci-0.012Mi。勞動力、市場和資本是影響廣東省和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勞動力因素對廣東省和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資本要素是影響廣東省和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最重要因素,資本要素對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的影響要大于廣東省。影響廣東省和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的因素中市場因素對廣東省第三產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對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具有阻礙影響,說明江蘇省市場限制了江蘇省第三產業的發展。
結論
第三產業時間演化分析,表明我國第三產業發展包含的行業門類雖較為多樣,但行業間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第三產業空間演化分析,表明我國31個省份第三產業均取得較大發展,但區域之間發展水平差距明顯,東部沿海地區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區第三產業發展水平較為落后,西部地區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最為落后,但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差距有所緩和。勞動力、市場和資本是影響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資本是三者中影響第三產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新常態下第三產業發展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在財政資金上擴大對第三產業資金投入,扶持第三產業的發展;二是加強東部沿海地區對中西部地區第三產業的幫扶,將中西部地區勞動力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三是東部沿海第三產業發達地區進一步開拓全球市場,吸收外來資本,實行全球化戰略,堅持可持續增長和均衡增長戰略。
參考文獻:
1.馬鵬,李文秀,方文超.城市化、集聚效應與第三產業發展[J].財經科學,2010,8
2.蘇建軍,孫根年,王麗芳.1982年以來中國旅游業對第三產業的關聯帶動性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11,8
3.吳振球,謝香,鐘寧波.基于VAR中國城市化、工業化對第三產業發展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4
4.肖智,張杰,鄭征征.勞動力流動與第三產業的內生性研究——基于新經濟地理的實證分析[J].人口研究,2012,2
5.羅文斌,徐飛雄,賀小榮.旅游發展與經濟增長、第三產業增長動態關系——基于中國1978-2008數據的實證檢驗[J].旅游學刊,2012,10
6.涂湘蕻,曾國軍.中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發展規律[J].學術論壇,2002,5
7.李惠娟.中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產業關聯分析[J].改革,2003,1
8.曾國軍,劉博.我國第三產業及其內部結構發展的若干特征[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