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巍
創新農業經營主體是新時期的研究課題,齊齊哈爾市緊緊抓住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機遇,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加快“三化” 建設的重要措施,不斷加大推進力度。通過積極努力,現已初步形成了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其它經營方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格局。
1 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本情況
1.1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現代農機合作社。以克山、克東為代表,推廣仁發模式,全市現代農機合作社發展到207個,經營面積413.95萬畝,其中帶地入社面積390.85萬畝,自有面積23.1萬畝;去年9月末以來,現代農機合作社通過擴容新增入社農戶47611戶、新增入社面積190. 63萬畝,為提高效益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由村干部領辦組建合作社。以泰來、訥河為代表,全市由村干部領辦的合作社1465個,比2016年9月增加572個;經營面積783.6萬畝,增加321.7萬畝。三是農民自發組建合作社。據統計,自2016年9月以來農民自發成立合作社318個。目前參與土地規模經營的種植合作社3557個,規模種植土地面積1517.9萬畝,占規模經營總面積的64.9%。通過以上三種方式,目前全市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5028個,入社農戶763754戶、入社耕地面積2669.94萬畝,
1.2 比2016年9月末增加43家。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企業集團建設基地。這種方式現有福建象嶼集團1家。2013年9月,象嶼集團與依安鵬程公司合作,注冊資本5億元,組建黑龍江象嶼農業物產有限公司。公司業務涉及種植、種業、肥業、糧食加工、貿易、倉儲物流等多個領域,現已建生產基地420萬畝,其中最大的依安縣達90萬畝。未來這個企業還將在依安等地建設3個綜合性平臺,力爭在黑龍江北部建成集約化種植、分銷與深加工為一體的大型農業企業。二是龍頭企業依托合作社輻射基地。這種方式現有企業68家,依托合作社425個,輻射基地409萬畝,其中僅克山昆豐集團就在克山、甘南、龍江等地依托310個合作社,輻射面積328萬畝。三是龍頭企業組建合作社帶動基地。這種方式現有企業87家,組建合作社127個,帶動基地142萬畝。黑龍江省興佳薯業有限責任公司在克山縣組建的立濤馬鈴薯合作社,入社農戶676戶、面積2.2萬畝,形成了企業與基地緊密連接的機制。
1.3 引導和推動家庭農場搞標準化經營,提高綜合生產水平。在家庭農場經營主體的發展中,主要推行了種植、養殖、種養結合三種模式,重點引導家庭農場在擴大規模經營的同時,向標準化方向發展。由于過去搞家庭農場的農戶很多已經轉入合作社,目前全市還有593個,其中1000畝以上的種植業家庭農場264個,200頭以上的養殖家庭農場421個,分別比去年9月末增加36個和369個。
1.4 支持專業大戶擴大規模,提高規模效益。在積極引導農民加入合作社的同時,鼓勵大戶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營水平。全市采取大戶經營方式的現有33059個,比去年9月末增加了12883個。
2 存在的問題
土地、資金、管理、人才是制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四個實際困難,如果這四個問題不解決好,新型經營主體就難以實現大發展。具體表現在:一是農機設備配套不夠。除現代農機合作社外,其它經營主體普遍缺少大型農業機械。二是水利設施較少。我市地處全省西部干旱地區,十年九旱,水利設施需要進一步增加。
3 幾點建議
3.1 規范土地流轉行為,著力解決規模經營中土地流轉行為“亂”的問題。針對流轉無合同、土地流轉價格缺少調整機制、自發流轉合同無備案等問題,建議要從基礎抓起,搭建土地流轉平臺,規范土地流轉行為,進一步搞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
3.2 扎實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著力解決經營主體發展資金“缺”的問題。一是建立信用體系平臺。堅持“先評級、后授信、再用信”的思路。政府主導,人民銀行牽頭,各個專業銀行配合,評定出各等級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信用合作社,以年度為限度實行動態管理。二是建立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在確權基礎上,建立土地認證、評估、流轉平臺,縣有大廳、鄉有中心、村有服務站,對土地進行確權認證、收益評估、流轉登記。三是建立金融擔保平臺。采取政府注資、社會融資方式搭建金融擔保平臺,并把各村集體機動地、林權、草原、水面等資源評估作價集中到擔保平臺擴充資本金,這樣既解決擔保難的問題,又通過擔保分紅增加村集體積累。四是防范金融風險平臺。申請貸款主體資格,大戶要做到“兩有”,一要有賬目,二要有農業保險;合作社要做到“四有”, 一要有賬目,二要有農業保險,三要有公積金留存,四要有農機具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