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榮
【摘 要】本文針對耕地土壤有機質和其它養分失衡,土壤板結,耕性差,保水保肥能力降低,耕地地力明顯下降的趨勢,探究耕地土壤有機質提升技術,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作為有機肥料有效地歸還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持久地培肥地力,全面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形成作物良好的生長環境,保證實現糧食安全、穩產增收和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耕地;有機質;提升;技術
[Abstract] This paper utilization of crop straw resources as an organic fertilizer effectively returned to the soil;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Key words] plowland;organic material;promote;techniques
1 興安盟耕地土壤有機肥源現狀
興安盟是農業大盟,具有年生產85億斤糧食以上的綜合生產能力,同時又是畜牧業大盟,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有機肥資源豐富,但不能得到很好地利用,全盟耕地土壤施用有機肥的農戶較少,據2015年對1365個農戶施肥情況調查結果統計,施用有機肥的農戶僅占調查農戶的10.8%。目前秸稈還田量和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綜合利用率較低,秸稈直接還田量不到秸稈資源總量的15%,部分地區焚燒秸稈和棄置亂堆的現象比較嚴重,散養農戶和部分規模化養殖場的畜禽糞便隨意堆放,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造成養分流失,極大地浪費了寶貴的有機肥資源。
2 耕地土壤有機質提升技術
2.1 玉米機械收獲秸稈粉碎還田腐熟技術
2.1.1 機械收獲 玉米9月下旬成熟后,采用玉米聯合收獲機械邊收獲玉米穗邊粉碎秸稈,使其均勻覆蓋地表,粉碎后秸稈長度小于10cm,茬高小于5cm。粉碎效果不好的要用秸稈粉碎機進行二次粉碎。注意問題:就青還田,即指玉米秸稈還田收獲的最佳時期在玉米成熟后秸稈呈綠色,含水率在20%~30%以上,此時秸稈含糖分、水分較大,易碎,有利于切割粉碎和加快腐解,提高秸稈腐爛效果。
2.1.2 施用秸稈腐熟劑 玉米收獲粉碎秸稈后,按每畝2~5kg用量及時、均勻地噴灑秸稈腐熟劑,促進秸稈腐熟。同時每畝施5~10kg尿素均勻撒到玉米秸稈上,調節碳氮比。注意問題:腐熟劑品種篩選,即選擇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腐熟劑品種,確保腐熟劑能起到較好的催腐效果。
2.1.3 深翻整地 采用大型耕作機械進行深耕作業,耕作深度25cm以上,將玉米秸稈全部翻入土層,盡量減少表土秸稈量。土壤墑情較差的地塊要及時灌水使土壤保持較高的濕度,促進秸稈快速腐爛。注意問題:秸稈還田量,即根據土壤狀況而定,一般在較肥沃土壤、施肥量充足情況下,還田數量在800kg/畝以上;在較瘠薄土壤、施肥量不足情況下,秸稈還田量不宜多,在400~600kg/畝為宜。耕翻時要將秸稈全部深翻入土,翻到不影響播種深度,并及時用旋耕機或圓盤耙耕耙,平整耕地,以保持良好的土壤墑情和玉米秸稈含水率,利于秸稈腐爛,保證下季作物的播種質量和出苗率。
2.1.4 田間管理 第二年春耕季節,及時進行耙耱,并根據種植的作物種類進行播種、施肥和其它田間管理措施。注意問題:病蟲害防治,即在玉米秸稈還田地塊,早春地溫低,出苗緩慢,種植玉米易患絲黑穗病、黑粉病,播種前可選用包衣種子或相關農藥拌種處理;后期發現絲黑穗病和黑粉病的植株要及時深埋病株,玉米螟發生較嚴重的秸稈,可用Bt200倍液處理秸稈。
2.2 實施效果評價
2.2.1 對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 通過建立的5個實施效果監測點,統計分析各監測點秸稈還田前和秸稈還田1年后的土壤理化性狀。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實施秸稈還田的地塊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等各項指標均有所提高,土壤pH基本不變,容重有所下降。有機質平均提高0.2g/kg,增幅0.7%;全氮平均提高0.01g/kg,增幅0.5%;有效磷平均提高0.3mg/kg,增幅4.7%;速效鉀平均提高10 mg/kg,增幅6.4%。可見,實施秸稈還田能一定程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培肥土壤。
2.2.2 提供大量元素養分量和減少化肥用量 根據秸稈中氮、磷、鉀養分含量和秸稈還田量,統計分析了秸稈還田后帶入土壤中養分的量。玉米秸稈還田平均帶入土壤中的氮(N)、磷(P2O5)、鉀(K2O)分別為5.5kg/畝、1.5 kg/畝、7.7 kg/畝。同時減少化肥用量氮(N)、磷(P2O5)、鉀(K2O)分別均為1.5 kg/畝。
2.2.3 經濟及社會、生態效益 通過實施秸稈還田,提高了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有效地提高了作物產量和品質,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種植玉米畝增產47kg,畝節本增收89元。通過實施秸稈還田,改善了土壤結構,培肥了地力,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一定程度減輕了由于施用化肥產生的土壤板結、污染地下水等負面影響;同時通過實施秸稈還田,有效遏制了因焚燒和棄置亂堆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凈化了農村環境,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產生了顯著的社會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