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大鵬+++朱建軍
【摘 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在林業建設方面過于追求速度,不注重質量,忽視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這使得我國在林業發展初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只有認識到林業建設發展的重要性,建立相應的制度進行管理,才能夠充分保證我國林業建設能夠長足發展。
【關鍵詞】林業工程;經濟效益;分析
[Abstract]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forestr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set up a corresponding system for management are able to fully guarantee the forestr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forestry engineering;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我國林業的發展始終不能滿足社會生產的需求,本文作者通過對我國當前森林投資建設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和措施,在充分保證社會經濟建設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我國綠色森林覆蓋率,以實現我國生態長足的發展。
1 我國森林建設的現狀分析
1.1 森林覆蓋率較低
我國陸地發展的歷史時間悠久,森林遭受了幾千年的破壞,加上自然氣候和地形條件的復雜,這就給森林覆蓋增加了過多的困難。在我國,除去現有的土地資源、草原、森林、水體,以及城市、鄉村、礦山、道路和其他土地占有情況,估計還有兩億土地可供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提高我國的森林面積,改善生態環境,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
1.2 森林建設投入度不足
林業的發展相當于是一項復雜的改造自然的工程,它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我國土地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復雜,存在大量的水土流失、洪水、干旱、沙塵暴等極端天氣現象,林業發展的情況復雜。除此之外,我國經濟目前的發展水平仍比較低,難以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建設和發展林業。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林業的發展同社會的發展相比仍會有很大的差距。
1.3 森林儲備量不足
雖然我國人口眾多,但是人均消費水平數量在世界上仍處于較低的水平,且這一數值已經接近消費水平的底線。果我們現在不認識到森林需求增長的決定性要素,隨著時間的推移森林面積的需求一定會與我國的經濟發展之間產生較大的差距。根據現有的資源來看,如果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不去盡可能快速地保證我國森林面積的占有數量,在未來將很難實現社會的快速發展。
2 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的首要措施
2.1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中國的森林面積覆蓋率較低,加上過度開采的人為破壞,使得許多地方的森林地區的面積在逐步收縮。近幾年來,我國的森林面積約減少了一億多畝。在覆蓋面積下降的同時,土地沙漠化、草原墾荒、水文生產的破壞等一些掠奪資源的生產過程,加重了水土流失的嚴重性,不斷地進行道路建設、礦山開發,使得我國的生態環境更進一步的逐漸惡化。因此,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的首要步驟就是要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國家應該嚴禁相關單位進行砍伐森林的舉措,逐步退耕還林,合理地利用草原,防止草原荒漠化。農田水利建設的同時還要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礦山建設等其他各種建設項目的發展,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保持水土。因地制宜的進行森林使用建設,保證森林再生能力。
2.2 經營管理好現有森林
中國目前所擁有的森林面積雖然人均量較少,但絕對數量仍然相當可觀。森林面積在世界上居第六位,儲蓄量占第七位。可以發現,我們現有的森林資源能夠帶來非?,F實的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繼續為林業提供相應的專業技術和資源,實現人類和資源共同發展的和諧生態效益,為創造擴大再生產的提供有利的先決條件。難以想象,如果不對現有的林業基地進行有效保護,而是再去破壞新的森林資源會繼續增強林業的發展。
2.3 發展地區優勢,因地制宜
為了提高我國林業地區生產的經濟效益,我們就必須要在南方集中物資和精力進行大面積的建造。在過去,我們雖然在南方大面積種植杉木林,但是樹木生長情況并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種植過程中違背了科學規律,不符合自然發展的客觀現實。杉木適合生長在背風面、日照時間短的地方,陰涼的山谷和山較低的相對濕度對于杉木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活環境。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林業建設的新環境新背景下,我們應該加強對林業整體投資結構的創建,并對區域分布范圍進行適當的調整,根據國家林業局在每個五年計劃的統籌管理中,衡量各地區程度,因地制宜的設計不同的建設規模。同時,我們還要增強林業勘探的頻率和力度,又快又好地編制出全國地區的林業規劃,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設計,不斷提高林業投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一閩,雷娜.福建省國有林場營林投資經濟效益評價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0,06.
[2]蘇明,楊良初,石英華,等.我國林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研究[J].林業經濟,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