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明
摘要:鑒于近年來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學生群體中的網絡犯罪案件也出現了上升的勢頭。怎樣更好地預防與處置大學生群體的網絡犯罪行為,已成為社會各界都十分關注的重大問題。文章在概述網絡犯罪的基礎上,分析了大學生網絡犯罪現狀,探討了大學生網絡犯罪的成因,并提出了防范大學生網絡犯罪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犯罪;防范;對策
因為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的快速推廣應用與普及,網絡已經融合到現代人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觸發了諸多社會問題以及一種全新的犯罪形式,也就是網絡犯罪。大學生是利用網絡的重要群體之一,相當多的大學生精通網絡技術,一旦產生了網絡道德缺失等問題,就很容易引發網絡領域的犯罪問題。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網絡犯罪問題,積極采取有效對策加以防范和治理。
1 網絡犯罪概述
因為對于網絡犯罪的各自認識程度有所不同,全球各國對網絡犯罪所下的定義也并不完全一致。但是,當前絕大多數研究者均覺得,網絡犯罪主要是以計算機網絡為主要犯罪工具或犯罪對象而進行的一種極大地威脅網絡空間安全的犯罪行為。網絡犯罪主要可以歸納成3種不同的類型:其一為以網絡為主要工具的犯罪形式;其二是以網絡為其主要攻擊目標的犯罪形式;其三是以網絡為其主要獲利源頭的犯罪形式。
2 大學生網絡犯罪現狀分析
鑒于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如今大學生群體的網絡犯罪已經成為全社會都高度重視的焦點問題。依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所公布的一項數據,我國20~29歲之間的網民占全體網民總數的30.4%,這其中大學生網民群眾又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還有一項統計表明,自從我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之后,大學生群體的網絡犯罪案件數量逐年不斷增加,對社會所產生的危害也變得愈來愈大。如今,大學生群體運用網絡所實施的各類犯罪行為主要可分為下面5種主要形式:其一是危害網絡安全類的犯罪;其二是侵害公、私財產類的犯罪;其三是通過網絡制作或者復制、傳播色情物品,危害社會秩序類的犯罪;其四是運用網絡危害國家安全類的犯罪;其五是利用網絡來侮辱與誹謗、侵犯公民人身權類的犯罪。與傳統犯罪方式相比,大學生群體的網絡犯罪具備了犯罪主體突出的高智商性、犯罪方式的隱蔽多變、危害后果的嚴重性和犯罪自身虛幻性等鮮明特色。
3 大學生網絡犯罪的成因探討
大學生網絡犯罪之產生,不僅會受到犯罪人主觀因素之影響,而且還會受到各類客觀因素之制約。在通常狀況下,各類主客因素彼此相互結合,就構成了推動大學生群體實施網絡犯罪行為的力量。
一是主觀上的原因。這是造成大學生網絡犯罪的本質因素,也是在大學生群體網絡犯罪中發揮決定作用的重要因素。沒有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是導致大學生群體實施網絡犯罪的首要原因。辨別是非以及自控能力不高則是產生大學生網絡犯罪問題的又一主因。同時,道德意識欠缺也是造成大學生網絡犯罪的一項原因。當然,過于沉溺于網絡而造成的生理與心理異常問題,也推動了少數大學生滑到了網絡犯罪的泥潭之中。
二是客觀上的原因。大學生群體的網絡犯罪無法離開特定社會環境所產生的作用以及影響。如今,網絡上經常有非主流的負面消息傳播,這可以說是引發大學生網絡犯罪的一大因素。目前教育制度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沒有能夠切實滿足大學生群眾積極追求新觀念與新思想的實際需求,導致大學生群體過于沉迷與依賴網絡。當然,家庭教育也難以逃脫責任,許多大學生的父母不懂網絡,沒有對子女開展網絡家庭教育。同時,網絡監管缺位以及網絡法制建設進程滯后也是產生網絡犯罪的客觀因素之_。
4 防范大學生網絡犯罪的幾點對策
近年來,大學生群體之中的網絡犯罪案件多次發生,產生了極大的危害,造成了十分惡劣的社會影響。所以,為切實維護社會安全,更好地保護廣大社會公眾的權益不會受到侵害,推動大學生群體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一定要運用預防為主的原則,從諸多方面著手加以防范,從而力爭有效遏制大學生群體網絡犯罪的高發態勢。
一是要落實各項網絡技術監管措施。網絡環境之優劣對于大學生群體的成長與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不好的網絡環境會引發大學生們的網絡犯罪。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更加注重強化網絡犯罪的監管工作力度,徹底放棄以往那種只注重建設與應用卻忽視管理與安全的理念,不斷強化網絡執法工作的力度,從而為大學生群體上網創設出更加安全的環境。政府管理部門一定要下大功夫實施好相關網絡技術研發等工作,不斷健全技術防范舉措。比如,可通過信息加密、防火墻、身份識別及漏洞修復等相關技術,對信息系統實施定期的排查,有效修補系統以及程序之中的漏洞,切實提升其安全性,進而阻止其他方面對于計算機系統所進行的非法入侵。二是政府管理部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網站以及網絡信息開展全面排查,對于不良網站及其信息做出技術屏蔽或者過濾等處理,強化對網民上網過程中各類行為之監管,切實創建起網絡安全預警體系,對于不當網絡行為加以警告,并落實對網絡從業者的監管工作,強化對非法網絡經營人員的依法打擊力度,盡可能地為大學生們創設出健康、積極、安全的網絡環境。當然,高等院校也要加大自身校園網絡安全技術經費投入的力度,通過加裝不良網絡信息屏蔽設備等手段來處理校園網中的不良信息,讓高校校園網絡管理機制能夠發揮出實實在在的作用。
二是健全網絡立法切實做到有法必依。面對著逐年增多的大學生網絡犯罪,許多國家已經在著手實施和計算機網絡相關的立法工作,比如,美國、歐盟、澳大利亞以及日本等國家在此方面的起步比較早,為我國有關部門實施網絡立法研究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借鑒。近年來,我國已經施行了多部涉及網絡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對于更好地控制網絡信息發布與維護網絡安全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考慮到網絡自身屬于新生事物,目前的立法已經難以有效地控制網絡犯罪高發的勢頭。為此,應當及時對現行法律做出合理的補充,并且積極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做到為我所用,從而更好地健全我國的網絡犯罪立法體系。當然,還應當積極推進面向大學生群體的法制教育,讓其懂得網絡犯罪的內容、危害以及法律責任等,從而讓法律能夠真正形成威懾力,并且有效提升青年大學生群體的自我保護意識。
三是要針對大學生群體開展道德教育。道德具備了別的教育方式所難以取代的獨特功能。道德能夠讓人們從內心深入產生道德情感、信念以及善惡觀,這樣一來就能夠很好地支配人們內心的各種活動及其動機,從而推動其內在的自我約束性。在當前網絡立法還不夠完善的狀況下,倡導網絡道德顯得十分必要。所以,在強化傳統意義上的道德教育的基礎上,絕對不可忽略網絡道德方面的教育。要將網絡道德教育列入大學德育教育范圍之中,積極指引大學生們做到正確地對待網絡,合理地處置虛擬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切實引導大學生們形成合理的網絡人際交往道德觀念,切實引領大學生們能夠恰當地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網絡信息,規范自身的上網行為。雖然我國大學生的網絡犯罪率總體上還低于別的犯罪形式,但是網絡犯罪具有非常大的危害,必須予以充分重視,這也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
四是要強化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少數大學生之所以會陷入網絡犯罪之中,這與其過于依賴網絡具有極大的關系。每天流連于網絡世界之中,不但會荒廢其學業,而且還對其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為此,高等院校應當在校園中開展更多健康而富有益處的課外活動,運用一些創新性活動以吸引大學生們參與其中,從而有目的地提升其實際動手能力以及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們做到合理使用計算機網絡,重點是運用網絡來解決學習、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而不是成天依賴于網絡,從而在最大限度上消除不良網絡文化對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讓其能夠享受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
5 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網絡犯罪不但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對其個人也會產生終生難以彌補的重要負面影響。大學生群體是否能夠健康地成長,將直接影響到全社會的發展狀況。防范與處置大學生網絡犯罪可以說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必須得到全社會的共同配合與努力,為大學生們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其能夠實現健康的成長,進而推動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