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管建濤

放棄過萬月薪和解決北京戶口的工作,回到國家級貧困縣做農產品電商,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想法卻給28歲的喬衛齊帶來了百萬元以上的營業額。喬衛齊,5年前畢業于蘭州大學,在北京工作一段時間后,自主選擇返回家鄉黑龍江省明水縣樹人鄉創業。
喬衛齊5年前畢業于蘭州大學,在北京工作一段時間后,自主選擇返回家鄉黑龍江省明水縣樹人鄉創業。他說:“黑龍江是農業大省,農產品豐富,我出身于農民家庭,較為熟悉和了解農村。結合自身優勢,決定做一家農產品淘寶店,貨源就是村民的黃豆和大米等。”
2012年,喬衛齊憑借一臺電腦,使淘寶店上線運營,當年營業額超過10萬元。之后效益逐年攀升,去年營業額達到百萬元以上。
在黑龍江省產糧大縣勃利,“互聯網+”同樣在這里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不可思議”。
“沒有互聯網,誰能想到咱這小縣城的紅小豆能賣給韓國‘最火的面包坊巴黎貝甜啊。”勃利縣樂寶赤豆沙廠廠長高鳳山去年嘗到了“互聯網+農業”的甜頭,他通過電子商務招標成功與韓國企業簽訂了4000噸紅小豆餡出口合同。
如今在勃利縣,“互聯網+”已經成為當地最時髦的詞匯。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電商把當地農產品賣到全國甚至世界。勃利“東北特產人家”粘豆包、小雜糧等產品通過電商年交易額達1200萬元。
“互聯網+農業”就是做農產品電商嗎?在黑龍江省“互聯網+”推進工作會議上,黑龍江省長陸昊詳解了我國糧食生產第一的大省借助“互聯網+農業”打造現代化“大農業”、“大糧倉”、“大廚房”的路徑:可以把全部綠色、有機種植的數據都展示到互聯網上,體現龍江農作物綠色、有機的核心競爭力;銷售環節可以把產地、自然條件、渠道、產品品牌全部融入線上線下銷售之中;農機使用可以運用互聯網提高配置使用效率;金融保險可以通過互聯網掌握農民和農業生產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互聯網金融保險最擅長的“點對點”服務產品,擴大業務領域;還可以運用互聯網探索農產品價格撮合機制,形成中期動態價格,形成穩定的供需關系……
黑龍江省政府研究室專家認為,黑龍江省發展“互聯網+農業”具有非常明顯的競爭優勢,包括雄厚的農業基礎,生態、資源及深加工,對俄優勢,人才及高技術成果等。“互聯網+”必將推動黑龍江省農業發生根本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