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衛計委:2017年實現新農合全國異地報銷
據報道,為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包括衛生計生部門負責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聯網結報工作,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財政部制定了《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異地就醫聯網結報實施方案》。《方案》提出2016年底前實現省內異地就醫聯網結報,開展新農合轉診住院患者跨省定點就醫結報試點;2017年底前實現新農合轉診住院患者全國異地就醫聯網結報。《方案》提出,實現異地就醫信息系統互聯與數據共享、規范異地就醫補償政策、建立異地就醫轉診制度、實行定點聯網就醫、建立省級結算中心等措施。《方案》提出了明確的時間進度表,要求各省(區、市)2016年6月底前,完善省內異地就醫報銷政策,確保政策落實。
2.全國農村建成670多個“兒童快樂家園”全國婦聯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
為了讓農村留守兒童能感受到父母之愛、社會關愛,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近期部署開展了“讓愛留守·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特別行動”。這一行動旨在發揮婦聯組織關愛服務優勢,通過深化家庭教育指導、加強親情關愛服務、推進快樂家園建設等,促進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近年來,全國婦聯通過深化調查研究,開展試點工作,組織關愛活動,健全關愛網絡等,為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奠定基礎。2011年以來,全國婦聯聯合教育部等部委共同開展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工作。目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正逐步建立,各項政策措施逐步完善。
3.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落地在即將在東北和內蒙古建立補貼制度
財政部表示,在支持大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將在東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首先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即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同時中央財政將對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給予一定補貼,并鼓勵地方將補貼資金向優勢產區集中,保障玉米種植收益基本穩定。其次,定額補貼、調整結構。在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的基礎上,國家對各省(區)畝均補貼水平保持一致,充分發揮價格對生產的調節引導作用,體現優質優價,促進種植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再次,中央支持、省級負責。根據國務院有關決定,中央財政將一定數額的補貼資金撥付至省級財政,并賦予地方自主權,由各省區制定具體的補貼實施方案,確定本省區的補貼范圍、補貼對象、補貼依據、補貼標準等。
4.2016年中央財政投入13.9億元培育100萬新型職業農民
“2016年國家加大了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中央財政投入13.9億元,確保完成100萬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近日召開的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經驗交流會暨農廣校工作會議上做如上表述。
2016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健全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體系,定向培養職業農民。“各級農業部門切實加強農廣校機構建設、隊伍建設和條件建設,發揮農廣校定向培養職業農民的主體作用,使農廣校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專門機構。”張桃林說,農廣校要制定教學計劃,精選師資隊伍,開發教學資源,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