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在校門口發傳單、通過購買電話進行電話推銷、提供試聽課、報名課程越多享受優惠越多,這些都是通常做法。一些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甚至會潛入家長群,在群里制造焦慮,引導家長報名上課。
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個國家的家長,會像中國家長一樣糾結于“數學”:一方面,數學家們疾呼“數學是藝術,藝術是不可以直接用分數衡量的!”另一方面,在升學考試中,老師們普遍認為,數學是最有說服力、可以量化考核的學科。
這組矛盾帶給家長直接的問題是——到底要不要上奧數班?如果你相信“數學藝術說”,那么就得用潤物細無聲的啟蒙法,慢慢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如果你要應付升學體系的“分數高下論”,那么就不得不提前練習,甚至刷題。
相信絕大多數家長已經做出了選擇,否則也就不會出現深夜排隊、凌晨秒殺、搶座位、陪讀這樣五花八門、摻雜著血淚與無奈的奧數學習史了。在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又拼不起爹媽的普通人面前,拼學習成績、特別是理科成績大概是唯一一條相對公平進入名校的“捷徑”。
正是因為有著巨大的升學剛需,各類數學、語言、教輔類培訓機構在全國遍地開花,成為教育焦慮的助推者,有時候甚至是直接制造者。
培訓機構的生意經到底是怎樣的?
學而思還是學而死?
學而思的套路很簡單——饑餓營銷。在一個時間點開放報名,只放少量的班級額度,人為造成稀缺感。每個孩子報名前要進行入學測試,按成績進入基礎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每年定期選拔)。然后是拼命提前學習:一節課的知識密度非常大,2-3個小時,要學四五個知識點,老師把教學內容極力壓縮,沒有合理引導,直接告訴解題捷徑。一道例題講完,接著就是四五道練習題跟上。課后回家,需要刷更多的題來鞏固記憶。
長期從事校外培訓的業內人士吳雨聲(化名)透露,學而思的教學可以用“簡單粗暴”來形容。學而思招聘老師的原則是數理化成績好、解題能力強的大學生,沒有和學生溝通的經驗,更不懂得兒童心理學?!拔易约河H歷過一次,一個孩子學得不夠好,年輕的老師在課堂上開罵,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吳雨聲說,學而思成功地對家長進行了洗腦,讓家長們認定孩子學不好,不是老師的教學有問題,而是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
學而思的上課不僅超前,而且難度極大。一位資深數學老師評價,學而思數學體系基本沿用老的奧數教材,學的內容難、深,不符合教育規律。很多一線數學老師更是反映,學而思填鴨式教學,教孩子如何解題,如何走捷徑。這種教學方法,已經對現行的學校課堂教學造成很大干擾。更大的惡果還在于,這種揠苗助長的方式,過早地扼殺了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與愛好,完全培養不出家長期望的各種思維能力,而只是讓學生無休止地機械式刷題。
可就是靠搶跑和刷題戰術這個“一招鮮”,學而思的提分效果十分明顯,在唯分數論的考學面前,許多家長只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將自己和孩子捆綁在學而思這趟飛馳的奧數戰車上。

河南省安陽市,一棟商業樓的窗戶上掛滿了輔導班的廣告。
“學習顧問”的推銷套路
相比學而思的饑餓營銷,一般的教育培訓機構還沒有如此緊俏,所以在招生上只好動別的腦筋。
成熟的培訓機構都會對銷售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培訓機構通過孩子了解家庭情況、經濟能力、孩子的喜好與性格,通過家長了解孩子個性、教育投資理念、對孩子的預期、家庭背景等等,然后努力和孩子成為朋友,讓孩子對家長說“我要在這里學!”更高級一點的,銷售人員會努力和家長成為朋友,讓家長一定要把孩子放在這家培訓機構。
在校門口發傳單、通過購買電話進行電話推銷、提供試聽課、報名課程越多享受優惠越多,這些都是通常做法。一些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甚至會潛入家長群,在群里制造焦慮,引導家長報名上課。
用一位業內資深人士的話說,就是“制造危機感,往傷口上撒鹽,然后再往傷口上涂藥”。
培訓機構為家長準備好了各種“危機”。比如說,年級危機——不同年級危機有區別,隨著年級的增長,知識逐漸加深,危機感日甚一日;時間危機——初一是打基礎,初二是關鍵,初三是飛躍; 分數危機——高中、大學錄取分數;學校危機——各個學校的升學率;地域危機——本地&外地;家庭危機——雙親&單親,是否有兄弟姐妹,父母的學歷,父母的關心度等。還有個人危機——習慣,態度,興趣,能力,方法;性格危機——外向,中性,內向;性別危機——男孩子理科好些,女孩子文科好些(男孩女孩的消極心理暗示)……總有一款危機“適合”你家孩子。
家長認同了危機感,銷售人員還要給家長足夠的刺激,明確并放大目前所遇到的困境。
經過這么一番“設計”之后,自然就是簽單了。通常的“逼單”說辭有“馬上要漲價了”“活動贈送”“優惠”,或者告訴你優秀老師的課程很滿了,不簽單就上不到他的課了……
近幾年,早教機構在中國的大城市風生水起。唱唱跳跳的試聽課結束以后,銷售人員都會以當天下單折扣優惠的方式,勸說家長簽約,在“便宜”面前,幾乎沒有幾個家長有抵抗力。
可是在優惠價格、可以退款等承諾背后,卻可能并沒有對等的服務。不少早教機構沒有辦學資質,也沒有專業師資,上課沒有任何教材,老師也沒有備課。2016年6月20日,上海培正逗點早教中心(長壽路分校)工作人員用垃圾桶邊緣給3歲孩子擦嘴的新聞曝光,調查結果顯示這又是一家沒有辦學資質的教育機構。
除了沒有辦學資質、辦學質量無法考核、孩子可能遭遇不良對待、老板可能卷款逃跑之外,即使運營正常的培訓機構,家長也有可能遭遇退費難題。一些機構不僅退費條件苛刻,更有些黑心機構故意設卡,提高退費要求,導致很難退費成功,即使能夠退費,也是大打折扣。
一線老師往往是家長熱捧的,但很多機構卻玩起了文字游戲,直到孩子上課時,才發現老師并不是面對面授課,而是在視頻文件里講解知識點。
如今英語的培訓機構恒河沙數,但英語老師資質如何呢?很多機構往往將剛畢業,缺乏經驗的普通師范大學畢業生硬生生給包裝成北師大畢業的老師。而所謂的外教,部分也只是徒有外國人的面容,來自母語為英語的國家,并沒有教師資質,到了中國的培訓機構就成為了名師。此外,培訓機構給予教師的薪酬微薄,導致教師更換不斷,流動性大,更有不設門檻招收新老師來填補缺口。
商業教育培訓機構魚龍混雜,亂象叢生。
2016年5月,為了給孩子報名上教育培訓機構“百花學習塾”,許多上海家長連夜排隊,黃牛號從1000元到最高5000元。當官方證明其中山公園教學點并無教育培訓資質后,該培訓機構在上海各點的報名收費全部叫停,但大部分接受采訪的家長表示不太在意有沒有資質。“有沒有資質有什么關系?我看中孩子(升民辦小學)的面試通過率。只要結果是好的就行,沒有辦學資質又不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隨著素質教育的“拔亂反正”,又有一批國學培訓班誕生。
該不該上培訓班?
各類培訓班的火熱也從另外一個層面證實了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一般的義務制教育當然無法滿足所有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全部期待,課外輔導機構自有其存在的道理。
滬上某數學思維培訓機構創始人劉仁杰老師指出,數學思維在很多人看來是抽象的,高冷的;然而事實剛好相反,數學是培養孩子思維能力的最佳載體,而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對年幼的孩子而言,思維能力需要經歷從“具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逐步過渡發展的過程,學習方式也有其特別的規律,突出特點就是“好奇”“好動”“好玩”“好表現”。
如果我們把握好孩子特定年齡階段的特點,用他們更樂于接受的“游戲、互動”的方式,借助“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讓孩子動手探究、動腦思考,這將更容易幫助孩子鍛煉提升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促進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建構。
“講故事還是刷題,你覺得小朋友會喜歡哪個?!而講故事的方式,看似見效比較緩慢,卻能讓孩子在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中獲取數學世界的驚喜,與此同時,他們對枯燥的機械訓練那部分記憶就會相對淡化。
“很多爸爸媽媽說自己工作太忙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或者是童年刷題的經歷讓自己害怕數學不想再碰,又或者是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教孩子?那么,有替代方法嗎?優質的教育培訓機構就是一個很好的補充?!?/p>
劉仁杰老師也承認,現在的教育培訓市場太過浮躁,大家都忙著賺快錢,快賺錢,而忘記修煉企業的內功。
在劉老師看來,教育不能太功利,尤其對孩子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能力的培養,更要細水長流?!拔覀儾毁澩蠎嚱逃拇罅?,早期孩子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比分數和擇校更重要?!眲⑷式芾蠋熡X得很多時候,家長也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不是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