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狂
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的頒獎禮就像是一幕好萊塢大戲,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這里既有惺惺相惜的友誼,也有不見硝煙的相愛相殺。愛與恨,永遠是人生名利場上兩個永恒的主題。無論是哪個主題,它都是真實的。所以,這里就是個江湖。
“父子”情深
連續第二年登上總決賽舞臺。在里約奪得奧運金牌,而且距離飽受關注的勇士季前訓練營開營日(9月28日),時間已經不多了。
是的,此時的德雷蒙德·格林早已身心俱疲。
即便如此,格林還是經歷了一段長途飛行,來到馬薩諸塞州的斯普林菲爾德,去赴一場不容他缺席的盛宴。畢竟你不是天天都有機會見證自己的大學老教練兼密友步入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的,這是屬于密歇根州大主帥湯姆·伊佐的紀念日。
“去那兒就是為了看他站在臺上,這是一個重大時刻。”格林說。“我不記得我人生中有什么重大時刻是他不在場的。當我的人生遭遇困境時,他總會在我身邊。對我來說,為他犧牲幾個小時是理所當然的。他會為我做任何事,而能親眼見證他步入名人堂,是我絕對不能錯過的事。”
格林與伊佐的淵源還要追溯到2008年。即使他在四年前就已離開大學,但令人驚異的是,他們之間的關聯依舊緊密如初。
實際上當格林在密歇根州的薩吉諾高中閃耀星光時,他最初承諾會就讀肯塔基大學。但隨著資深名帥塔比·史密斯在合同還剩四年的情況下離開肯塔基,轉而執教明尼蘇達大學,他改變了主意。事實上,格林一直認為密歇根州大對他的招募不是很用心,但等到他重新開啟招募窗口時,伊佐第一次打來了招募電話,但兩人的談話內容意義深遠。
最終,是伊佐的真誠打動了格林,他決定留在家鄉附近,正式加盟密歇根州立大學斯巴達人隊。
那段真誠的談話內容是這樣的——“他說,‘我們還有最后一件事要討論,那就是上場時間。”格林回憶說。“當時我說,‘那好吧。他說,‘我真的不能保證你的上場時間。如果我現在向你保證什么,那肯定在說謊,我真的不知道你會得到多少上場時間。”
“我喜歡聽他這么說。作為一名教練,他現在不會知道還有誰在我之后加入球隊,也不會知道派誰上場更合適,更何況到時我的身體狀況如何也是個未知數。因此我感覺他很真誠,于是我心想,‘這恐怕就是我最好的歸宿了。”格林說。
格林從小就有一個NBA夢想,但他也承認直到自己來到密歇根州大之后,“還不知道如何著手達成夢想”。是伊佐不斷的鞭策,幫他美夢成真。
格林兩次幫助斯巴達人隊闖入NCAA四強戰,并在2012年贏下十大聯盟桂冠,他本人也在同年獲評NABC大學籃球年度最佳球員,并全票入選全美第一隊。在2012年的NBA選秀會上,勇士用次輪總第35號簽摘下了格林。在那之后,也是伊佐給他指引了在NBA的正確前進方向,并讓他始終能堅信自己。
“大一時,我甚至不知道該怎么訓練。”格林說。“他那時就嚴格要求我,教給我那些不明白的東西。你如果只是天天坐在那里,是很難聽得進別人的關心與忠告的。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有人天天沖著你吼。在你對一件事真的熟能生巧并理解真義之前,你是無法把它做到盡善盡美的。問題是,他想讓我成為一個更成功的人,一旦我意識到這點,心里就會想:‘你怎么不會去愛上他呢?”
伊佐稱格林是他執教過的球員中真正的“終極贏家”,而格林則把他進入密歇根州大描述成“他人生中最棒的決定”。去年,他還為母校捐贈了310萬美元。
“德雷蒙德把我們的球隊、學校,我及其他每個人都放在他之上,而且我一直都知道贏球對他來說再重要不過。”伊佐說。
盡管格林已經有了一位繼父雷蒙德·格林,但這位2016年NBA全明星仍將伊佐視作是第二生父。后者在這個人生角色上的表現也是非常“稱職”的——上賽季,伊佐到現場觀看了格林的六場比賽,其中包括他解禁復出的總決賽G6。
“我們之間情同父子。”格林在談到伊佐時這樣說。“我們之間有友情,也有師徒之情。他于我而言代表了一切,通常來說,你有了一個父親,就不會再有第二個父親了,所以我們之間的感情真的很特別,簡直獨一無二。”
雖然兩人的種族差異顯而易見,但格林認為這并沒有成為他們溝通的障礙。
“我們誰都沒想過那方面的事,這就是愛。”格林說。“這真的和種族沒有關系,因為我們之間的愛發自內心。”
格林拿到過總冠軍,他是一位全明星,甚至是聯盟中集愛恨于一身的爭議性球員。他從新秀年只能拿到底薪,前三個賽季年薪不到100萬美元一路攀升,直至去年簽下一份五年8500萬美元的大合同。但從今年六月開始,他陷入困境中——總決賽遭禁賽,因打球太臟而飽受批評。而在備戰里約奧運期間,他又因在社交媒體上誤發不雅照而公開道歉。
經歷了這些,格林說伊佐“始終站在他這一邊”。
“他是我永遠能夠去傾訴的對象。”格林說。“有時你只需和人訴訴苦,然后聽他給你提供一個中立的觀點,而有時你甚至只需要一個聆聽者。在那些艱難時刻,他總在電話那頭陪著我。有時他會向其他人了解情況,然后又給我打回電話,而他本來無需這么做的,這又不是他的義務。”
“我很懷疑是不是還有人在經歷我這樣的處境時,會向他們的大學教練傾訴衷腸。這極不尋常,而且還不是你打給他,而是他主動打給你,他是我所遇見過的最真誠高尚的人。”
伊佐稱這位勇士前鋒仍在學習如何適應成名和富有的生活,他希望格林能妥善處理一些麻煩事,并在新賽季繼續肩負起勇士的領袖職責。
“在那些事情發生之后,我和他談了很多。”伊佐說。“我告訴他所有人都要學習怎樣去做一位名人。好吧,你的年薪從90萬暴漲到8500萬,我都不敢擔保自己能正確應對。過去幾周我們討論了要不要重新開始,結論是他無需徹底改造自己。他是多棒的孩子啊,作為球員和男人,他出色得令人難以置信。他只需明白,‘有時即使你沒有犯錯,人們也會對你另眼相看。他已經走在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上。”
在伊佐炫目的教練履歷表上,記錄著524場勝利、12次分區冠軍、7次殺進NCAA四強戰和一次NCAA總冠軍(2000)。他曾告訴妻子盧佩,自己非常享受這個名人堂周末。
在趕赴斯普林菲爾德之前,格林曾經以為伊佐在發表演講時會流下眼淚,畢竟他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是如此充滿激情,但他沒有。伊佐在演講中提到了兩個密歇根州大培養的NBA球星的名字,一個是史蒂夫·史密斯,另一個就是德雷蒙德·格林。
看到忙碌的格林來捧自己的場,伊佐又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我沒有一定要求他來這兒,我覺得他今夏的長途跋涉太多了。”伊佐說。“我希望他能回家好好休整一下,不過他還是過來了。看到他,我只能說,‘能擁有你真是太好了。”
化“敵”為“友”
在今年的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新聞發布會上,出現了非常有愛的一幕:當主持人準備為姚明穿上名人堂專制的橘色夾克時,由于兩人身高差距懸殊,場面非常尷尬。這時,原本坐在臺上的奧尼爾突然起身,從主持人手里拿過夾克,并主動幫助姚明穿上了它。之后,兩人還親熱地握手擁抱。
看得出,奧尼爾和姚明如今已成為非常好的基友,但這一幕放在以前不可想像。奧尼爾在職業生涯早期在球場上有著巨大統治力,所以他很少瞧得起對手,這其中也包括姚明。后者當時被視為奧尼爾的接班人,這在無形中也增添了他們之間的敵對味道。然而這一切,隨著奧尼爾接到的一個電話而徹底改變了。奧尼爾在名人堂儀式上說:“那個電話是父親打來的,他告訴我,‘你應該給姚多一些尊重。”
這讓奧尼爾感到不解,他甚至在電話里和父親爭辯起來。“為什么?我想知道,我憑什么要尊重他?”
那是因為奧尼爾的父母當時正為他打理球迷俱樂部,并偶然發現了一些舊信。“那里有姚在少年時代給我寫的信。”奧尼爾說。“他還寄來了一些圣誕卡和生日卡。我父親說,‘他非常崇拜你。我想我們的關系從那時開始就發生了轉變。”
自姚明在2002年進入NBA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姚鯊對決”這個噱頭被聯盟炒得很熱,但實際上他倆的直接對話只有13次(2004年季后賽還碰了5次),所以他們之間的戰斗還沒有真正拉開戰幕就匆匆結束了。在姚明加盟NBA之前的幾個月,奧尼爾曾在一次電視采訪中對姚明說了一些挑釁的話。顯然,那時他已經把姚明視為自己一定要打敗的對手了。
在與姚明關系密切后,奧尼爾對自己當初所說的話表達了歉意。很遺憾,腳傷讓姚明過早終結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否則他今天依然可能在聯盟打球。讓姚明和奧尼爾一起步入籃球名人堂,是非常恰當的決定,因為如今他們已親密無間。
“我一直很崇拜他。”姚明說。“當你進入聯盟時,奧尼爾是你必須去尊重的人,因為他是聯盟里最好的大個子,而且他在場外的表現更偉大。”
奧尼爾回憶起在姚明進入聯盟的第三個賽季時,兩人那時還沒怎么說過話,因為奧尼爾覺得姚明在采訪時總是帶著翻譯,他可能只會說中文吧。“當時姚明用一個漂亮的腳步晃過我打進了一球。”奧尼爾說。“然后我說,‘該死的,他的腳步這么棒。姚明居然回了我一句:‘謝謝,伙計。我當時驚訝極了:‘你會說英語?他說:‘是啊,沙克,可你從來都不和我講話。”
既然兩人都來到斯普林菲爾德,奧尼爾自然不能錯過和姚明私下聚聚的機會。“我去過中國七八回,我們每次都會見面吃飯,甚至和他的家人聚在一起。你知道的,姚這個人真的非常棒。”
“飛人”很忙
在兩張熟悉面孔的襯托下,公牛老板杰里·勞斯多夫在名人堂會場發表演講。即便如此,人們還是覺得有個更重要的人物沒有出席。
勞斯多夫的貢獻顯而易見——他在1985年買下了公牛隊,并在1990年代親手構建了一支六冠王朝球隊。無需做特別的介紹,菲爾·杰克遜和斯科特·皮彭這兩位名人堂引薦人,理應出現在勞斯多夫身旁。
但是,為什么邁克爾·喬丹沒來?
喬丹和勞斯多夫之間雖然交流不多,但他們至少還算是彼此尊重的。而且他此前曾表示,以勞斯多夫擺脫困境和經營球隊的能力,他理應得到更多的認可。事實上,喬丹已經在2009年入選名人堂。如果他能當前任老板的名人堂引薦人,無疑是更合適不過了,而且這也是個充滿善意的回應。
根據《芝加哥論壇報》記者K.C.約翰遜的爆料,在名人堂候選人這個選項上,菲爾·杰克遜和皮彭都不是勞斯多夫的第一選擇,他更中意此前曾答應幫忙的喬丹。但最終,這位黃蜂隊現任老板只是給名人堂官方寫了一封支持勞斯多夫入選的推薦信。
“單就這件事而言,我很早就和邁克爾交流過。”勞斯多夫在名人堂入駐儀式前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這樣告訴記者。“但他在時間安排上有沖突,來不了。我理解,我知道他講的是事實,我不認為他在編造借口。好吧,你們想知道的,我也就能說這么多了。”
這句“喬丹很忙,來不了”的答案,顯然不能令人滿意。那么在表象背后,真相又是什么呢?
有三件事可以說明喬丹對勞斯多夫一直懷恨在心。一是在喬丹1999年第二次退役后,勞斯多夫并沒有在公牛管理層給他留出一個職位,也沒有分給他一定比例的球隊控股權。另一件事則眾所周知,在1985年喬丹受傷痊愈后準備復出時,勞斯多夫給他施加了很大阻力。第三件事是喬丹在2000年成為奇才的小股東時,勞斯多夫當時就對他的前景嗤之以鼻。“兩年前他就和我談過這件事,那一幕我至今不會忘記。但講真的,我覺得邁克爾并沒有能力操控一支NBA球隊,他不再是個超人了。”勞斯多夫說。
回到現實中,當被問到自己如今和喬丹的關系如何時,記者們從勞斯多夫那里也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答案。“很好,我們的關系一直都很好。”他說。“因為我很少參加聯盟會議,所以不常見到他。但我們的關系很好,一直都沒有問題。”
真是這樣的嗎?天知道喬丹現在是怎么想的。但我們惟一能知道的是,即使喬丹現在成了NBA老板,他依然對此耿耿于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