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分析了“一帶一路”戰略對企業“走出去”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基于此提出陜西有色集團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如何才能走出去,如何才能走得更遠,僅供參考。
我國政府創新提出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在加快對外貿易發展、搞活實體經濟的同時,也對肩負引領企業“走出去”重任的有色金屬工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有色金屬工業轉型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基于此,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西有色集團”)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順應時代發展形勢,借力于“一帶一路”,進一步拓展有色金屬國際市場,提高自身轉型速度,從而更好地投身于國際市場發展事業中。
過去十多年,中國企業走出去取得了輝煌成就,今天更需要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更高價值的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要實現這一目標,中國企業必須變得更具戰略性、競爭力和高效率。
不斷做大海外市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人口近50億,經濟總量約39萬億美元,蘊含了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今天,中國企業有能力幫助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并推動汽車、高鐵、鋼鐵、電力等產業的發展,擴大中國企業海外業務收入比重,更好地順應企業走出去和多元化發展的需要。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在國內,要素成本上升、市場供需變化使部分產業失去了價格競爭力,但在要素成本低、市場需求大的其他國家,這些產業可以得到合理估值,重現生機。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進展,中國企業在研發、技術、品牌上將進行新的投入,引導國內產業轉型和再升級,為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實施,必將引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創新,這包括區域發展模式、產業戰略選擇、經濟技術路徑、區域間合作方式等。中國企業通過學習借鑒海外成功企業的經驗,推動企業改革和創新,其間的每個改革和創新都蘊涵著無限的機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法律制度存在巨大差異,中國企業走出去時必須高度重視防范風險,加深對對象國的了解、政策解讀和風險評估,提高海外投資利益的保障能力,實現與當地社會、文化、法治的良性融合。
海外投資環境。中國企業大部分只能到投資環境差、風險高的國家和行業去尋找機會,有的市場看似空間巨大,實則有效需求不足,盲目進入將帶來高風險。許多境外國家實行土地私有制,征地面臨著重重困難。此外,“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經濟發展落后,基礎條件薄弱,諸多大型投資項目的基礎設施完全要依靠自身配套。
企業管理能力。我國海外投資起步較晚,企業不熟悉國際市場、缺乏海外投資經驗,以及會計、律師、咨詢等中介機構發展程度低、風險評估能力弱等問題比較突出。海外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復雜多變,商業規則、法律體系、行業標準等與國內截然不同。投資所在國與中國文化差異較大,處事思維和行為方式也有所不同。
協調支持機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很多都不是英語語系,中國企業人員普遍存在語言障礙。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還面臨著信息不對稱、資源碎片化、惡性競爭等問題。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環境并不完善,對中國企業的金融支持有限。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陜西有色集團應建立健全海外發展相關體制與機制。一是構建科學合理的國家和項目海外領導管理小組,抽調集團中具有良好身體素質和較強專業素質的人才。在思想上,應做好長期外出工作的心理準備,敢于開拓國外市場,具有大無畏、勇敢、奉獻的精神和高瞻遠矚的眼光,能獨立完成自身工作。二是構建相對應的海外市場獎懲機制。按照集團績效,有效激勵員工。在集團股份制改革時,可允許一定量的員工持股,使員工在股權激勵下更積極投身工作。三是健全海外人才培訓選拔制度。招聘方面,招聘專業素質高、身體素質強的員工奮戰到海外項目中,為海外項目給予強大的人才支撐。
要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和陜西有色集團“聚”文化包容、開放的特點,同時與有色金屬工業未來發展理念相結合,以“讓資源更有價值”的核心理念為統領,力爭讓文化力轉化為企業科技創新力、人才競爭力和產品提升力,讓文化力轉化為企業的重組擴張力、項目輻射力和經營協作力。同時,要利用企業文化的感染性、滲透性,在企業中營造濃厚的歸屬感、認同感,從內到外,內外相輔,使得員工切身感受到主人翁地位。此外,要注重在境外企業中傳播中華文化精髓,潛移默化地熏陶外方員工的思想信仰、價值觀念;積極搭建文化融合的載體,創造性地實行黨組織和工會組織一體化,將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助推企業在具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的文化氛圍中和諧發展。久而久之,企業便具有了“人格化、人本化”特質,樹立了優秀的企業形象,提高了國際市場競爭力,加快企業走得更遠。
陜西有色集團應積極響應政府“一帶一路”倡議,憑借自身優勢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首先,對國際規則和對象國規則進行全面了解,并善于利用規則來贏取項目的經營權。陜西有色集團權屬企業西北地礦集團在成功實施國際地質找礦和勘探的基礎上,通過資本市場實施對境外上市企業的收購,擴大礦產資源儲備,取得了成功的經驗。陜西有色集團應積極執行國家戰略,借助“一帶一路”政策機遇,在沿線國家開展承包合作、項目投資,憑借自身優勢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其次,提高自身服務和產品質量,促使項目開發具有長遠性。陜西有色集團權屬企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利用在巖土工程專業方面的技術優勢積極承攬海外建設項目,相繼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阿根廷、孟加拉、越南等國開展項目建設,并中標委內瑞拉中央電廠6號600MW蒸汽輪機發電機組工程樁施工項目。陜西有色集團應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地質勘察和項目施工等傳統產業優勢,積極承攬承包境外項目。最后,適度多元,在注重主業開發時還應進一步拓展三產,提高服務品質,實施多元戰略,將其發展為企業項目增收增產的基礎。陜西有色集團積極踐行“一帶一路”戰略,并以陜西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五新”戰略為契機,促使企業價值鏈向高端延伸,進一步鞏固利益鏈。
地質勘查、礦山采選、冶煉加工、勘察設計、加工制造、內外貿易是陜西有色集團的主營業務。順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陜西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五新”戰略及有色金屬資源開發改革等要求,面對新形勢,陜西有色集團應堅持“夯實主業強基礎”的戰略目標,“立足當前”、“走出去”、“適時轉型”(適時引入市場參與主體、主動參與市場化),全力以赴鞏固現有(大)客戶,吸引和“創造”新客戶(服務于拓三產、服務于新三產),通過充分擴展有效需求支撐企業增加有效供給,在總體上形成“新舊互補、點面結合、有色金屬資源開發總量保障、多元動態響應”的有色金屬資源開發新格局。
在對外合作開發發展到了一定時期時必然會出現安全風險、政治風險、經營風險與社會風險等境外投資風險。這些風險將一直貫穿于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發展中,企業必須積極應對,對其進行全面剖析,謹慎處理。基于這一情況,陜西有色集團在項目選擇、區域選擇、投資方向上均采用差異化經營戰略,在投資切入點、投資主體與投資方法上也采用多樣化措施,對境外投資風險進行有效轉移,同時有效控制項目財務,并實施信息報告機制,確保資金安全的同時提高流轉效率,有效監控境外企業。另外,企業還應構建法律風險防控機制,對安全風險進行有效防控,科學處理勞資關系、公共關系,有效預防大規模沖突事件的出現。
我國企業不僅是單純的“走出去”,更應該融入當地。陜西有色集團應立足于長遠發展戰略,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可通過向項目地區中小學校、公益組織等捐贈物資和資金;為該地區社區投資建設農貿市場、寺廟、學校和公路等基礎設施;邀請當地醫生、購買醫療器械,免費為當地群眾和職工看病等,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途徑,順應了當今世界經濟、政治、外交格局的新變化。中國企業要走得出、行得穩、立得住,就必須趨利避害,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勇敢迎接各種挑戰,不斷完善自己,以適應激烈的國際化競爭,讓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在異國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