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留勛,
(襄城縣人民醫院,河南 許昌 461700)
37例口腔癌痛患者治療體會
張留勛,侯愛云
(襄城縣人民醫院,河南 許昌 461700)
目的總結口腔癌患者晚期癌痛的臨床特點、治痛效果及風險。方法對37例口腔癌痛患者臨床特征、心理特點、疼痛程度、院前治療狀況、親屬依從性等進行總結分析,對其采用個體化三階梯用藥、疼痛滴定原則并輔以抗焦慮治療。結果全組37例患者中,疼痛緩解有效率100.0%,其中優點91.9%,良占8.1%。全組37例患者治療過程中伴隨的精神癥狀明顯改善;無因鎮痛而出現呼吸抑制患者;6例用藥依從性較差患者鎮痛藥物缺乏時疼痛加重,情緒波明顯。結論個體化三階梯用藥原則輔以抗焦慮治療用于口腔癌的晚期癌痛患者,能有效控制疼痛,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不增加臨床風險。
口腔癌;癌痛;三階梯用藥;阿片類藥物
劇烈疼痛是晚期口腔癌常伴的臨床癥狀,患者不但疼痛,而且飲食受限很早出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控制疼痛是口腔癌晚期姑息治療應考慮的主要問題。作者對自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門診收治的37例口腔癌晚期癌痛患者的癌痛臨床特點、鎮痛效果、風險性等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門診收治的37例口腔癌晚期癌痛患者,年齡45~83歲;男21例,女16例;從接診開始存活時間3~69個月。所有患者均已進行反復手術切除、化療、放療及其他治療,放棄針對腫瘤的治療,進行姑息治療。惡性腫瘤原發器官:舌癌6例,牙齦癌4例,口底癌3例,腮腺癌7例,頜骨惡性腫瘤3例,頰癌7例,其他部位者7例;顱內轉移者5例,肝部及肺部轉移者12例,骨轉移者9例,局部復發者11例。37例患者中院前未使用止痛藥物者5例,曾使用非阿片類藥物者11例,弱阿片類藥物者7例,強阿片類14例。患者身體狀況:7例患者精神狀態可、可進食和下床活動、生活能夠自理,26例僅能少量流質飲食并持續2~3個月、完全臥床,4例已不能進食、僅依靠輸液增加營養維持生命;主訴均以疼痛為主要癥狀,要求開具和使用麻醉藥品緩解疼痛;28例患者可清楚指出疼痛部位或疼痛原因,9例則全身疼痛、活動時加重;31例親屬協同用藥依從性強,6例用藥依從性相對較差。
1.2疼痛程度評估采用數字評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1]:用0~10來描述疼痛的強度,0分:表示無痛;10分:最劇烈的疼痛。患者根據自己的疼痛程度指出數字,即為疼痛的量。37例中,3~5分5例伴焦慮、失眠;5~7分7例,因疼痛睡眠受到干擾,伴焦慮;7~10分25例,夜間無法入眠伴煩躁、焦慮、自殺念頭。
1.3治療方法根據NRS評分和WHO三階梯用藥原則[2]:3~5分患者使用非甾體類藥物+曲馬多,5~7分則使用非甾體類藥物+小劑量強阿片類,7~10分使用大劑量強阿片類藥物+精神類藥物。所有患者均輔以多慮平25 mg,每天2~3次。強阿片類藥物包括嗎啡緩釋片、羥考酮緩釋片;注射劑有嗎啡、氫嗎啡酮、苯巴比妥等。治療原則:滿足患者緩解疼痛需要、因人而異,足量用藥、目標達到疼痛緩解至NRS評分在3分以下,隨時根據疼痛程度進行藥物劑量滴定[3],調整藥物劑量;此類患者就診特點為親屬前來取藥,醫生對患者情況掌握不全、無法及時對疼痛進行評估和藥物滴定,要詳細告知代理人藥物的調整方法、注意事項;嗎啡緩釋片最大劑量達到360 mg·d-1、羥考酮緩釋片最大劑量達到500 mg·d-1、嗎啡針劑達到120 mg·d-1。疾病終末期,部分患者不能進食,不能口服用藥,采用皮下注射嗎啡和苯巴比妥、或持續自控靜脈泵入阿片類藥物或芬太尼貼劑。
1.4療效評定標準優:治療后疼痛消失或明顯減輕,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擾、情緒穩定,NRS評分0~3分。良:治療后疼痛較前減輕,睡眠、情緒改善,NRS評分3~5分。差:治療后疼痛較前無明顯減輕,NRS評分6~9分。以優+良計算有效率。
全組37例患者中,疼痛緩解有效率100.0%,其中優占91.9%(34/37),良占8.1%(3/37)。規律用藥期間,有爆發痛者使用注射劑緩解疼痛。37例患者治療過程中所伴隨的煩操、失眠、抑郁等精神癥狀也隨之明顯改善;無因鎮痛而出現呼吸抑制患者;6例用藥依從性相對較差患者,鎮痛藥物缺乏時,疼痛加重,情緒波動明顯。
劇烈疼痛是口腔癌患者晚期常見的癥狀。患者常因軀體的疼痛折磨,對疾病、死亡的恐懼,對人生、家庭、經濟的顧慮等因素影響而出現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失眠、焦慮、消極情緒,部分患者甚至有自殺傾向。終末期患者特別是身體衰弱、長期臥床,感覺疼痛不適的位置并非一處而為多處或全身疼痛不適,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組患者均接受晚期癌痛的姑息治療,追求好的生活質量(無痛)就成為其最高標準,這也是姑息治療和終末期治療的最終目的。本組患者根據NRS評分、癌痛三階梯治療方案及藥物滴定原則,個體化使用以強阿片類藥物為主的方案使患者的疼痛及相關癥狀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緩解。居家治療的患者多為預期生存時間有限,滿足患者用藥需求,不考慮阿片類藥物的成癮性或可能引起的神經毒性,目的在于能有效消除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輔以抗焦慮藥物,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消除不良情緒,還可提高阿片類藥物鎮痛效果,減少阿片類藥物用量。晚期時患者身體狀況極差、已到終末期,單純嚴格按照三階梯治療,藥無不良反應較大、不能耐受,易發生呼吸抑制并發癥;疾病晚期,患者身體狀況下降、患者不能進食,不能口服用藥,采用皮下注射嗎啡和苯巴比妥,持續自控泵入阿片類藥物或芬太尼貼劑來滿足患者的需求,提高生存期身體無痛的基本要求。尤其是患者居家用藥,要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評估疼痛、治療效果,糾正不正確的用藥方法,指導家屬基本護理常識、心理舒緩技巧、防壓瘡及飲食調整等來提高生活質量。目前,全社會晚期癌痛患者根據NRS評分、癌痛三階梯治療方案及藥物滴定原則,個體化使用強阿片類、抗焦慮藥物能滿足患者止痛需要,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消除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不增加臨床風險,是居家癌痛治療值得推廣的一種方法。
[1] 宋文閣,王春亭,傅志儉,等.實用臨床疼痛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31-32.
[2] 張錦豐,楊權烈,吳國武,等.鹽酸羥考酮緩釋片與曲馬多緩釋片治療中度癌痛的近期療效比較[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4, 27(3):243-244.
[3] 陳淑萍,蘇東峰,何苗苗.鹽酸嗎啡劑量滴定在中重度癌痛治療中的應用[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4, 27(6):524-525.
張留勛(1966-),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口腔頜面外科及惡性腫瘤終末期患者癌痛治療工作。E-mail:z408356244@sina.com
10.3969/j.issn.1673-5412.2017.04.024
R79.8;R730.6
B
1673-5412(2017)04-0351-02
201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