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張詹強寇智君崔太松
·學術探討·
詹強教授“三部三層”理論治療脊柱相關疾病經驗
陳張1詹強2寇智君1崔太松1
平秘論;脊柱疾病;三部三層理論;推拿
詹強教授為杭州市名中醫(yī),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推拿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在近30年臨床實踐中,總結出“平秘論”學術觀點,運用在脊柱疾病治療上,并通過“三部三層”法指導治療,頗具特色。余等跟師三年,淺析如下。
“平秘”二字出自《素問·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詹老師“平秘論”的核心觀點認為[1]:治病的過程即是調和患者陰陽平衡的過程,無論采用何種療法都是幫助患者調節(jié)陰陽、氣血以及力學結構等諸多方面的平衡。醫(yī)者的治療是讓患者在自身適應病理條件下的新平衡建立,而不是一味的消滅疾病。特別是對許多老年退行性疾病,為了獲取生理上的無病狀態(tài)常打破患者已在病理條件下代償構建的平衡,甚至于治療帶來的危害遠遠超出疾病本身的痛苦。“平秘論”思想適用于指導治療各系統(tǒng)疾病,在治療脊柱及相關性疾病上,詹老師又創(chuàng)新性提出“三部三層”理論,在各個層次選擇各種不同方法治療,以期最快建立新平衡。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脊柱屬于人體的中軸部分,上承接頭顱和雙上肢,向下延續(xù)于雙下肢,并參與構成胸腔、腹腔、盆腔三大體腔,保護并支持著體腔內的重要臟器。它維持身體的平衡,是完成人體各項活動的重要保證。脊柱對人體的直立、承重和運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脊柱的穩(wěn)定不僅取決于椎骨各關節(jié)、其間的椎間盤的結構和功能正常,還依賴于附著于椎骨上的肌肉、韌帶、筋膜的協(xié)同作用。只有構成脊柱的筋膜、肌肉、骨骼關節(jié)三者生理上相互協(xié)調才能保持平衡。中醫(yī)傳統(tǒng)經典對三部理論早有闡述,《內經》曰:“夫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天人地稱謂“三才”[2]。皮脈肉筋骨的層次劃分是中國古代基本的解剖層次劃分。“天部”為皮部,皮部是人體最表淺的部分,也是病邪出入的門戶。《素問·皮部論》曰:“皮者脈之部也,邪客于皮則腠理開。”“人部”因其層次較多,分為筋、肉、骨三層,三層互相協(xié)同保持平衡。“地部”為最深層的臟腑,蓋因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臟腑疾病也可通過經絡體現(xiàn)。
詹老師認為,中醫(yī)的脊柱分層與現(xiàn)代醫(yī)學極為相似,也可分為天、人、地三部。脊柱及相關性疾病癥狀不一,有局部疼痛麻木,也會出現(xiàn)內科相關性癥狀如咳嗽、胸悶、心悸、胃痛等。臨床上可以運用中藥、針灸、推拿、微針刀、浮針、探穴針等各種方法,具體選擇得當與否相當關鍵。
詹老師認為,基于分部分層理論指導,就能找到合適的方法及時治療。如中暑、感冒、局部扭傷等病位在表疾病,可通過艾灸、膏摩、刮痧、拔罐等方法作用于皮部就可起效。腰背肌筋膜炎、棘上韌帶損傷等“筋傷”疾病,宜選用微針刀、浮針、探穴針松解筋膜。對于腰肌勞損、頸型頸椎病等,則選用推拿手法療效確切。對于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正骨手法最為合適。對于腰膝酸軟等為主癥的退行性疾病,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為本,因此,臨床應用補益肝腎的方藥內調,如腎陽虛腰痛病,方藥以右歸丸為主方,同時也可選用膀胱經和督脈的擦法治療,以達到調節(jié)臟腑的功效。
患者,男性,某公司財務人員,36歲,2016年4月因腰背疼痛就診。2個月前因彎腰搬運貨物,頓感腰背部疼痛不適,立刻前往就近醫(yī)院就診,腰部前屈活動障礙,X線片顯示無異常,囑患者貼敷骨痛貼膏,回家修養(yǎng)。1個月后,患者自訴癥狀不見好轉,前往詹老師門診就診。檢查在脊柱L4~S1節(jié)段棘上韌帶處觸及條索狀,西醫(yī)診斷為棘上韌帶損傷,中醫(yī)診斷為筋傷。根據(jù)“三部三層”理論,治療病位在人部天層,用探穴針法在局部痛點以及L4、S1上下兩點棘上韌帶松解,出針后腰部活動自如,一次而愈。
詹老師以“平秘論”的學術思想為指導,總結了“天-人-地”三部三層的中醫(yī)思維理論,通過現(xiàn)代醫(yī)學和傳統(tǒng)醫(yī)學不同角度的闡述,說明了該理論的歷史淵源和創(chuàng)新基礎。同時在對脊柱相關疾病的治療運用上,提出了適合臨床實際治療方法。詹老師通過四診明確損傷部位深淺,并逐部分層治療。根據(jù)病情變化及病變部位,采取由外向內、由表向里,按照“天-人-地”、“三部三層”理論逐層治療,同時也可視病情采用二部或三部同時治療,例如皮部和筋層,皮部和臟腑,筋、肉和臟腑同時治療。
[1]王睿,詹強,羅華送,等.平秘論指導治療功能性內科疾病理論初探[J].新中醫(yī),2016,03:8-10.
[2]孔凡涵.《黃帝內經》“天地人三才”一體醫(yī)學模式與思考[J].光明中醫(yī),2012,27(1):22-24.
(收稿:2016-11-14修回:2017-02-10)
1浙江中醫(yī)藥大學(杭州310053);2杭州市中醫(yī)院推拿科(杭州310007)
詹強,Tel:18958077712;E-mail:zqto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