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媛
通常騙人都要悄悄地騙,但高調行騙、大張旗鼓,唯陳光標一人。
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的頭銜很多。
“全國首善、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英雄模范、全國道德模范、中國最具號召力慈善家……”這些頭銜,是汶川地震后陳光標獲得的。他在震后向各地政府要員寫“工程申請報告”時,總會用這些榮譽頭銜來介紹自己。
慈善家身份之外,陳光標是再生資源回收領域的一名商人,以“總能拿到好工程”著稱。但他掌控的江蘇黃埔很少親自施工,而是慣于賺取差價后轉包他人。
近幾年,陳光標轉變業務重心,試圖利用個人品牌進軍飲料和減肥產品業務。為此,他用3個月時間,掉了52斤體重,現身說法為減肥產品背書。全國的減肥業人士奔向南京,希望代理這一減肥產品。
無人知道,陳光標能夠瘦身成功,或與專業減重中心的切胃手術有關。
這場突如其來的轉型背面,隱藏著一個由輝煌走向落寞的現實:2012年之后,陳光標的慈善光環逐漸褪色,在再生資源利用領域已接不到新項目,他不得不把經營十余年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的大部分員工遣散。
目前,他的轉型并不成功:陳光標綠色食品股份產業有限公司,因產品滯銷,拖欠經銷商百萬欠款至今未歸還;減肥食品項目尚在推進之際,他又與合作多年的生意伙伴陷入“到底誰在私刻公章”的糾紛之中,驚動警方介入。
切胃減肥與好人涼茶
陳光標瘦了。
2016年5月,陳光標以“瘦成一道閃電”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他的個人微博也大多采用瘦身后的形象照作為配圖。陳光標及其公司團隊稱:“他用3個月時間,甩掉了52斤體重”。
與瘦身成功相伴出現的,是一首名叫《讓你快樂讓你瘦》的動感單曲,陳光標用蘇北普通話演唱,該曲子現已入駐多種音樂軟件平臺。陳光標曾率領1000位體型較胖的人,在南京市玄武湖蓮花廣場,一起跳為這首單曲搭配的“削肉舞”。

以上這一切,都是為新商業項目造勢,即一款名叫“天杞園特殊膳食”的減肥產品的上線與推廣。
這款產品的官網介紹,“天杞園特殊膳食”由江蘇天杞園網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推出,隸屬陳光標旗下,由陳光標與其他資本聯合投資。工商資料顯示,直到2016年7月29日,該企業才由陳光標與深圳市天杞園云商網絡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目前,“天杞園特殊膳食”的日常工作推廣,均在南京市江寧區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大樓內進行,面向全國征集代理商,打造微商創業項目。其宗旨是“讓你瘦、讓你賺”。
“微商產品有很多,減肥產品也有很多,但陳光標只有一個。”在江蘇黃埔大門口,一位來自北京的代理商說。與他抱著同樣信念的代理商從全國各地奔向南京市,他們穿過擺著陳光標瘦身海報的江蘇黃埔大院,走入擺著陳光標瘦身前后對比照的江蘇黃埔大廳,打算見見“瘦成一道閃電”的標哥,希望自己可以瘦下來、賺到錢。
“天杞園特殊膳食”推出之后,其營銷團隊對外宣稱,該產品是有關科研機構研制的,無副作用;陳光標親自吃了之后,配合鍛煉,已掉52斤體重且無反彈;陳光標是慈善家、社會知名人士,他的投資本身就是保障。
但這些細節卻存在疑點。知情者透露,陳光標的“華麗瘦身”,與一項手術密切相關。
2015年9月,在北京市某專業減重中心,陳光標身著白色病號服居住在此,于9月13日在該中心做了“單切口袖狀胃手術”,該領域人士稱,這項手術,是治療病態肥胖的方法之一,術后一年內,平均可減去超重體重的70%。
意欲投資該項目的全國代理商不知道,他們信得過的“慈善家”,瘦身成功的主因之一,是專業的減重手術。至于“天杞園特殊膳食”為陳光標瘦掉的52斤體重貢獻了多少力量,陳光標拒絕回應。
將食品類商品捆綁個人形象進行商業項目運作,“減肥膳食”并非陳光標的第一次嘗試。2012年,陳光標聯合5位股東,共同注冊成立“陳光標綠色食品股份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色食品公司”)。5位股東分別是陳光標的妹妹、妹夫、司機、保安以及本家侄子。
不久,該公司以陳光標個人品牌影響力為營銷切口,對外推出好人涼茶,面向全國征集經銷商。該公司的商業運作模式,與“天杞園特殊膳食”多有類似。除都面向全國征集經銷商之外,“陳光標好人涼茶”推出時,也號稱由相關研究所的專家研發;同樣打著“好人牌”。2012年,陳光標在福建參加食品行業的糖酒會,稱“百姓每喝一罐‘好人牌飲料,就等于捐2毛錢做慈善,歡迎全國的經銷商前來洽談代理”。
同樣,在陳光標及其團隊著重宣傳過的江浙閩地區,數十名食品行業的經銷商動心。他們分批到江蘇黃埔參觀,聽陳光標介紹這一產品。無錫江陰的經銷商季某回憶,當時家人提醒他小心投資,但他認為“聞名天下的慈善家不會坑人”。季某參觀完江蘇黃埔,見識陳光標滿屋子的榮譽證書后,毫不猶豫簽訂了銷售合同,季某提供的往來對賬單顯示,2013年4月13日,季某向綠色食品公司打款30萬,拿到8.4萬元的貨物,之后未再拿到貨物。當時與季某一樣簽訂合同的江蘇商人有30余位,綠色食品公司最終收到了約3000萬以上的貨款,但經銷商都未料到,“好人牌”飲料的銷路不好、產品滯銷。
經銷商為銷路發愁之際,綠色食品公司卻進入注銷清算程序。2013年8月3日,綠色食品公司成立清算組。同年,清算組在《現代快報》B14版發出公告。根據工商資料得知,此時的綠色食品公司“債權債務情況已清理完畢,零負債”,隨后6位股東之中的兩位死亡。
“投入的錢是不是拿不到了?”此時才反應過來的經銷商,開始請律師打官司。他們發現,綠色食品公司注冊成立時的注冊資金是5000萬元,實收資本是1300萬元。工商資料顯示,企業承諾各股東通過分期出資的方式,付清注冊時認繳的注冊資金,但直到該企業注銷,注冊資金也沒有追繳完畢。
公司注銷,經銷商所告無門。該案代理律師之一葉新稱,他們只能將尚在世的4位股東和2位已經亡故的股東的法定繼承人列為被告。據綠色食品公司的業務負責人稱,“目前陳總面臨的債務額度肯定達千萬以上了”。
如今,該案已經由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法院判決。中國文書裁判網上刊載的5份民事判決書顯示,以陳光標為代表的多位被告方均敗訴,陳光標等人依法賠償經銷商相應錢款,但目前經銷商依舊沒有拿回錢。
進軍再生資源回收業
借助慈善光環進軍食品行業,是陳光標在2012年之后的嘗試。多年來,陳光標從事的行業,是再生資源回收,主要是廢舊建筑物資的拆除與回收再利用。
多位熟悉陳的人介紹,其于2003年進入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十余年間,從江蘇走向全國,身家數億。當年的陳光標,被朋友認為點子多腦子活,跑政府辦事,會想方設法進去大院見到領導才罷休。
2003年初,江蘇省鹽城發電廠的廢舊機組、電纜等物品,需要安置回收。當時,陳光標通過回收行業內的行家時某得知這一消息,并且與時某配合競標。此時鹽城發電廠已經與山東某物回企業談好合作價碼,雙方屬長期合作伙伴,當時已經商定,該山東企業用1050萬元收購該項目,包括廢舊機組、電纜電線等。該山東企業已經找好下游承包商承攬該項目的廢舊機組回收任務。“一般這種情況下,就很難競標了。”時某稱,但是鹽城發電廠的項目,還是被陳光標競得。陳光標前生意伙伴張某與時某均透露,陳攬下該項目的價格僅為500萬元。
上述山東企業的生意落空,但之前已與下游承包商談好工程協議,所以只能花一千余萬元,從陳光標手中買走鹽城發電廠項目中的部分廢舊機組。剩余部分由時某組建拆除工程隊完成施工。
陳光標就此賺得資源回收領域的“第一桶金”。為何陳光標能夠以比競爭對手低的價格購得此項目?時某與張某的解釋均為,“鹽城發電廠說有上面的‘指示”。
值得注意的時間點是,陳光標此前從未經營過再生物資回收業務,他用于競得鹽城發電廠項目的南京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直到2003年4月4日才注冊成立,此時已是該項目招標的消息傳出以后。注冊半年后,該公司更名為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
上述“鹽城發電廠模式”成為陳光標之后做生意的基本模板。多位從江蘇黃埔離職的員工稱,“陳總平臺很好,有領導扶持,看準的電廠回收項目多半都能拿到。”此后,江蘇省內各發電廠的類似項目,成為江蘇黃埔承包工程的主要來源,其依靠此類工程獲利逾2個億。
除不斷承接優質電廠項目外,熟悉江蘇黃埔工程業務的人員稱,從2006年到2010年,江蘇省電力系統的廢舊物資,由江蘇省電力公司統一處理,在這之前,這些電力系統內的廢舊物資,都由各地市電力系統自己招標解決。該知情者稱,處置權統一歸屬省電力公司后,江蘇黃埔會直接或間接獲得部分項目,絕大多數都是一手工程,大多數以邀標加議標、圍標的方式競得,再以市場價的30%入手,轉手以市場價的90%賣出,以此獲利。
通往“中國首善”之路
2003年之后,借助全國范圍內鼓勵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背景,陳光標的慈善布局順勢而起。
2004年,十六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發展慈善事業,提出要“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兩年后,一本名叫《長三角》的月刊,把這項政策稱作慈善事業的春天,并認為,這股春風已讓江蘇地區民營企業的慈善事業有聲有色,比如以陳光標為代表的江蘇黃埔的慈善事業,陳光標被稱為“2004年以來連續進入全國大慈善家行列的江蘇商人”。這本面向長三角地區商界的月刊,在2006年,有8期均刊載有陳光標的慈善事跡。其中一期,陳光標上了封面報道,陳撰寫的《讓慈善遠離嫉妒》成為這期卷首語。

陳光標在媒體采訪現場,終于坦承其在冰桶挑戰過程中的作假細節。
陳光標懂得利用媒體對自己的形象進行包裝。多年來,他不斷更換寫手,與之保持松散的合作關系,合力打造他的民營企業家的事跡。2007年,陳光標見諸報端的捐款捐物累計折合人民幣2.63億元。2008年4月,陳光標以慈善捐贈1.81億元人民幣的總額,在2007年度胡潤中國慈善排行榜上名列榜首,被評為最年輕、最慷慨的“中國首善”。
與高額捐款對應的,則是并不樂觀的實體經濟業務收入。此時他的再生資源回收事業剛起步,正游走于江蘇省內各大電廠承攬項目,其利潤還沒有突破一個億。
但這并未妨礙陳光標繼續曝光,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讓陳光標的“善”名從專業圈子延伸至近乎家喻戶曉。
“陳光標率領60臺大型器械,連同120名操作手進災區,幾乎與軍隊同時抵達災區打通生命通道,救出幾十名幸存者,掩埋了上萬具遇難同胞的遺體。”這是那場地震中,關于陳光標的事跡里,流傳最廣的一則。陳光標在2010年給時任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寫信,希望承接都江堰城市改造拆遷項目時,在信件的第一段,就提到了這則“千里馳援”的事跡。
當時的人們忽略了,南京到汶川近2000公里,蜀道難走,坡陡路窄彎道多,正常情況下驅車走高速公路前往需要30個小時以上。在路面被震得支離破碎的情況下,60臺大型器械是如何進入災區的,成為難以解釋的細節。
“公司沒有采購過大型器械”,江蘇黃埔負責工程的工作人員稱,大型器械的采購都要有嚴格的記錄,江蘇黃埔這么多年沒有相應采購記錄。曾與陳光標同在汶川地震災區的前江蘇黃埔員工石某回憶,“我們在震區租了十幾臺大型設備,還是我去租的。”
“我們還進行過情景再現。”時任江蘇黃埔某高管說,2009年1月,南京市天氣寒冷,陳光標帶著攝影師和50多位工人,穿著迷彩服,在南京市化纖廠的廢舊廠房上拍攝照片,其中一位工人的女兒,還假扮了廢墟中的死者。“我當時憂心忡忡地問光標,會不會被媒體拿來說事?”這位前高管說,他記得陳光標說,“不會,我們這叫‘情景再現。”這位前高管提供的照片,顯示的拍攝時間是“2009年2月”。
2009年2月,也是江蘇黃埔的業務開始滲入到四川省的時候。
當年2月23日,陳光標給時任成都市副市長白剛寫信,稱他受時任成都市市長葛紅林邀請,打算在2009年6月在成都注冊成立新公司,同樣致力于再生資源回收,同時希望獲得彭州發電廠3臺發電機組拆除項目。陳光標在信中首先陳述了他在5·12汶川地震中獲得的榮譽,之后稱,江蘇黃埔已經先后承接了江蘇諫壁電廠等60多家電廠的拆除業務,業務過硬,希望承接此項目。參與該工程的人稱,江蘇黃埔最后獲得了這一工程,轉包后大約獲利一千余萬。
同年4月,江蘇黃埔與成都工業投資集團開始合作,江蘇黃埔承接了成都工投集團下屬891廠房內彩色顯像管生產設備拆除任務,15天后完成任務。
這是陳光標在四川省內的開門紅,之后,江蘇黃埔的業務在四川省落地,再次承接了成都工投下屬企業的后續拆除工作,并且承接了多項震區移動板房的拆建工作。2010年10月,陳光標分別給時任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與成都市市長寫信,希望承接都江堰城市改造拆遷項目。他在自我介紹中說:“我是‘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范”。
這些稱號,均是汶川地震之后,陳光標以“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災區的企業家”之名當選的。他被稱為“中國首善”、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連續4年榮獲“中華慈善獎”。
這些頭銜,成為他進入政界的門票。
2008年之后,陳光標成為南京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汶川地震之后,全國工商聯十屆二次執委會召開,陳光標在會上獲得“全國工商聯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并在這之后,擔任十屆全國工商聯執委。
2009年2月8日,陳光標在政協江蘇省第十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增補為政協江蘇省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2月底,致公黨江蘇省第四屆三次全委會,增補陳為致公黨江蘇省委常委。
陳光標的政治地位與社會知名度,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全面綻放。
2008年前后,江蘇黃埔的商業版圖走出江蘇,擴張到全國。最讓陳光標引以為豪的,是2008年5月后承接的一批來自北京的工程。江蘇黃埔工程負責人提供的資料顯示,這些工程依次是085工程拆除業務、府右街012工程拆除業務、307工程拆除業務(中央警衛局營房、鍋爐房拆除)、商務部房屋拆除業務、長安街拓寬拆除業務。“085”、“012”屬于中央辦公廳的范疇之內。“中辦還給我們發了榮譽證書。”江蘇黃埔的員工稱,他們收到了來自中辦秘書局頒發的“榮譽證書”和“感謝信”。“感謝信”稱,“貴公司無償承擔舊樓拆除任務,充分體現了講政治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美德。”“榮譽證書”與“感謝信”上,均蓋著“中央辦公廳秘書局”的公章。江蘇黃埔所做的商務部4號、5號老辦公大樓項目,也有相應的“榮譽證書”,分別來自商務部和北京市建設委員會,這些“榮譽證書”上分別蓋著“商務部”、“北京市建設委員會”的公章。
這些公章是否為真,目前無法核實。與此相關的事實是,2016年3月,江蘇黃埔身陷私刻公章案。有媒體報道稱,警方在該公司搜出176枚私刻的假公章。
陳光標曾給江蘇、四川、黑龍江、貴州等全國多地官員去信,目前已知信件底稿大約114封,10封以上寄送給省部級以上官員。這些信件內容結構統一為“自我介紹+希望獲得相應工程”,在自我介紹部分是固定的“我是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最具號召力慈善家、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
多位江蘇黃埔員工稱,“這是他成名后的基本工作模式。”即得到工程信息,利用個人光環和社會關系獲得項目,“如果給廳局級主官去信不管用,陳總會繼續給上一級部門去信的。
光環褪色與業務轉型
2003年到2013年是陳光標的黃金10年,他的實體企業從江蘇走向全國,熠熠生輝的“首善”光環讓他在政商兩界格外通達。但這種向行政主官寫信要項目的業務模式,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2011年,有媒體連續就陳光標的發家史、工程問題刊發報道,并引起追蹤報道。由于多則報道提及曾查閱過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的工商資料,所以陳光標曾向南京市以及江蘇省工商部門寫信,希望不要讓媒體查閱工商資料。
“可能也會學著‘悶聲發大財,”2012年陳光標稱,“要將龍年定為低調之年、反思之年、休息之年、學習之年,接下來兩三年,我想逐漸減少80%的媒體曝光率。”
但陳光標并沒有低調多久,從2012年底到2013年秋,在進軍綠色食品行業打造好人涼茶失敗后,陳光標又開始高調露面。這一輪的個人形象經營,超出了慈善領域的范疇,路線更為娛樂化。他先是在2013年以零報酬的方式參與某衛視的明星跳水真人秀節目,又在2014年1月豪言要出資10億美元收購《紐約時報》。
2014年7月6日晚,陳光標宣稱,自己因為在美國免費宴請流浪漢被聯合國授予“世界首善”的稱號,之后網友從陳光標曬出的證書上發現了“聯合國”的英文書寫錯誤,聯合國官方微博也出面澄清:“‘聯合國的英文名稱應該是‘United Nations,而不是‘United Nation。”陳光標對此事的回應是“我可能被騙了”。
“被騙”后的陳光標迅速投入到另一場曝光中。一個月后,他挑戰“冰桶挑戰”,宣揚自己在零度以下的冰水內浸泡了30分鐘,承諾若有人超越他就捐款100萬。之后被“性學泰斗”文德元揭穿謊言。于是陳光標公開承認,“冰桶挑戰”是作假。“這讓他深受打擊”,熟悉陳光標的人稱,在這之后,陳光標真的打算低調了。
2014年11月,江蘇黃埔11年未變過的股東結構出現首次變更,原股東陳光標與李德峰的股權轉讓給另外三個人,法定代表人由陳光標改為姚飛。同時,江蘇黃埔遣散了大部分員工,只有幾名安保人員還與江蘇黃埔保持勞動關系。
熟悉陳光標的人稱,“陳總當時說,資金鏈斷了,發不了錢了”。
此時的陳光標,原有再生資源行業的資金鏈狀況堪憂,又身負綠色食品公司注銷后的債權賠償,新項目“天杞園減肥膳食”的質疑聲逐漸增多……
(王敏薦自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