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吃的”到“種看的”,“農景”變風景,江西省景德鎮市“美麗經濟”大戰略正破題。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該市有160多個農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2個產品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全市休閑農業企業達260家。2016年一季度,該市休閑農業收入達9000萬元,同比增長7.5%;接待旅客50萬人次,同比增長8.6%;全市農民人均收入3590元,同比增長9.8%。
產“綠”賣“綠”
農民“坐擁綠色好致富”
4月24日,煙雨茫茫,云霧繚繞。筆者走進瑤里茶葉有限公司,滿眼的綠色,清新的空氣,路旁茂林修竹,各種山花競相爭艷,來這里旅游購買綠色農產品的游客絡繹不絕。
“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人手,就要減少一般農產品的供應,增加綠色、有機安全農產品的供給。讓手中的‘金碗更加閃亮。成為群眾共建共享的‘綠色福利。”市農業局局長俞永紅說。打生態牌、走生態路的前提是讓綠色“家底”更加厚實。景德鎮傾力推行清潔生產、健康養殖、立體種養,確保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同時,大力治水、治污、治氣,潔化、綠化、美化,營建美麗鄉村。近年來,該市拒絕了5家養豬企業來投資建廠,全市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減少11家。
景德鎮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追求的不是竭澤而漁式利用。而是用發展的眼光,把生態作為發展“美麗經濟”的重要運營資本,作為解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失衡問題的“一號工程”傾力推進。該市依托蔬菜、茶葉兩大特色農業產業,擴大安全優質農產品生產總量規模。截至2016年3月,該市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達12.8萬畝,樂平市成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市、區)之一;全市標準化茶園面積逾8萬畝,已獲認證的綠色有機茶園2.48萬畝。綠色、有機安全農產品的快速發展,推動了龍頭企業的發展。今年一季度,該市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7%,帶動農民28萬多戶,戶均增收1萬多元。
景德鎮始終繃緊綠色低碳發展這根弦,使生態實實在在體現出生產力的價值。筆者在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樂平農業科技大棚發電建設基地了解到,這是全國最大的利用太陽能光伏農業科技項目,通過棚上清潔發電,棚下種植蔬菜、熱帶水果、花卉苗木,公司年發電收入達2000多萬元,食用菌年銷售收入逾4000萬元。帶動當地400多戶農戶種植食用菌。
農民“借景生財”
打造“一鄉一景”品牌
人間四月天,在這山花爛漫的季節,來自省內外的一撥撥游客,在瑤里風景區、洪巖仙境風景區、楊灣風景區尋覓“農景”的美麗。4月24日,一個普通的星期天,來自南昌、合肥、景德鎮等地的游客三五成群流連在浮梁麗景生態園,享受著“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愜意。生態園負責人告訴筆者,這個投資2000多萬元的生態旅游園去年開園以來,純收入已超過500萬元。
景德鎮人將因地制宜發展“美麗經濟”的重點,放在打造生態休閑旅游新品牌,引導農民“借景生財”上。在雙龍灣農業生態園,浮梁縣農業局負責人介紹,這家由莊灣鄉農民李新明投資1億多元興建的農業生態園,以休閑農業為主線,融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文化、生態家園和生態科技功能于一體。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帶動了當地600多戶農民就業,農民戶均年純收入達2萬多元。
景德鎮市走“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滾動發展”新路,以生態農莊為旅游產業發展突破口,將生產、加工、流通、旅游相融合。加快推進“田園變公園、園區變景區、民房變客房、勞動變運動、產品變商品”。在50公里的景瑤線上,筆者注意到,平均1公里就有一個生態旅游農莊。如今,景瑤線已成為集度假休閑、采摘體驗、科普教育、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瓷源茶鄉休閑游”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一鄉一景”“美麗經濟”品牌碩果累累。今年,浮梁縣被評為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縣,浮梁縣嚴臺村被評為2015年中國最美休閑鄉,全市有3家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山清水秀養生地,四季鮮果如花園。”一批精品休閑旅游農業景點景區的建設,帶動了農民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目前,休閑農業企業從業人員達2.2萬人,其中農民1.6萬人以上;進一步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加速了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農業的轉型。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http://www.farm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