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金明珠
摘要:在馬鈴薯晚疫病預警系統指導下,對8種藥劑進行了防治晚疫病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銀法利、抑快凈和施得益對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和馬鈴薯的增產效果較好,4次藥后的防效超過62.25%,比對照增產超過64.27%,商品薯率超過67.84%。為了防止抗藥性的產生,建議不同藥劑交替使用。
關鍵詞:馬鈴薯晚疫病:藥劑防治
晚疫病是影響恩施州馬鈴薯生產的頭號病害,一般年份因病造成減產20%左右,暴發年份減產40%以上,有的田塊幾近絕收Ⅲ。目前防治馬鈴薯晚疫病除了選用抗病品種以外。主要是依賴藥劑防治。本試驗對8種殺菌劑進行田間藥效試驗,旨在篩選出對晚疫病防效較好的農藥品種,結合馬鈴薯晚疫病預警系統,確定最佳的施藥時間和施藥次數,為馬鈴薯生產應用藥劑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馬鈴薯品種米拉。供試藥劑及使用劑量見表1和表2。
1.2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巴東縣大支坪鄉。海拔1000m。試驗地緩坡,黃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為馬鈴薯,所有試驗小區的栽培條件一致。
1.3試驗設計
試驗設3次重復,8種藥劑+1個清水對照處理,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共27個小區。每小區設4行,共40株,小區面積為6.67m2,長約3.33m,寬2m。
播種時間為2015年3月13日,5月15日第一次藥前調查后施藥,5月20日第二次調查后施藥。5月26日第三次調查后施藥,5月31日第四次調查后施藥。末次調查在6月6日,6月19日收獲測產。每個小區五點取樣法,每個點調查2株,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施藥后調查馬鈴薯是否受到所施藥劑的藥害影響。藥害的癥狀類型以及藥害程度等。病害分級標準采用GB,T17980,34-2000:0級:葉片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5%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6~10%;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11~20%;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21-50%;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50%以上。
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數×9)]×100
防治效果(%)=[1-(CK0×PTn)/(CKn×PT0)1×100%
CK0、CKn——空白對照藥前、藥后第n次調查時的病指;
PT0、PTn——藥劑處理藥前、藥后第n次調查時的病指。
1.4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在Excel和DPS軟件中計算處理,顯著性分析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噴施藥劑對植株的直接影響
田間調查結果顯示,所有處理區均無藥害發生。說明在試驗劑量下所有的供試藥劑對馬鈴薯生長安全,未發現變色、畸形、落葉等。
2.2不同藥劑防治對馬鈴薯晚疫病病情指數及防效的變化
由表3可以看出,病情指數越小,其防治效果越好;所有藥劑處理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有所不同,但其病情指數均低于CK(45.01)。處理3(銀法利)和處理2(抑快凈)的防效最好,分別為67.16%和66.42%。兩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與處理3無顯著差異,但與其他5種藥劑處理有顯著性差異;處理5(施得益)的防效為62.28%,排列第三,與處理4無顯著性差異,但與處理1、7、6、8均有顯著性差異;處理4(殺毒礬)和處理1(阿克白)的防效分別為58.24%和56.07%,排列第四和第五,兩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但均與處理7、6、8有顯著性差異;處理7(寶克)的防效為49.08%,排列第六,與處理6、8有顯著性差異;處理6(久生)和處理8(禾本)的防效最差,分別為44.03%和41.21%,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
2.3不同藥劑防治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由表4可知,所有藥劑處理的畝產量與CK達極顯著差異。且藥劑處理的商品薯率均高于CK,CK的商品薯率僅為38.54%。從藥劑處理對馬鈴薯畝產量的影響結果來看,處理3、2、5的畝產量最高,分別為1363kg、1350kg和1316kg,比對照分別增產70.13%、68.47%和64.27%,相互之間差異不顯著,但均與處理8、7、6差異顯著;其次是處理1、4,其畝產量分別為1220kg和1195kg,比對照增產52.2%和49.09%,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不顯著;再次是處理8、7、6,其畝產量依次為1129kg、1093kg和1078kg,比對照增產40.93%、36.4%和34.53%;CK的畝產量最低,僅為801kg。
不同處理的商品薯率變化規律與產量結果基本一致。處理3、2、5、1、4、8、7、6的商品薯率分別為72.62%、72.89%、67.84%、62.31%、63.62%、56.67%、52.15%、52.6%。
3小結
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流行與氣候條件關系極為密切,低溫高濕、早晚多霧多露的環境條件極易發病。2015年在馬鈴薯生長季節連續的陰雨天氣導致晚疫病發生較嚴重,馬鈴薯產量較去年有所減產,商品薯率有所下降。本試驗中,對照區的晚疫病病情指數較高,藥劑處理區的晚疫病病情指數明顯低于對照區,其增產效果顯著,其中銀法利、丁子香酚和抑快凈分別處理后對馬鈴薯的增產效果超過64.27%。因此,合理使用藥劑能有效防治晚疫病和提高馬鈴薯產量。為了防止抗藥性的產生,建議不同藥劑交替使用。
利用馬鈴薯晚疫病預警系統。在馬鈴薯生長期全程實時監測田間溫、濕度、降雨量等氣象因子,分析預測晚疫病田問流行時間,以便及時組織預防。因此,建議由條件的地區安裝馬鈴薯晚疫病預警系統,結合預警結果指導藥劑防治的施藥時間、次數,進而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生和流行,減輕災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