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輝++++劉雪理

走進梅縣區梅南鎮順里村,一座極具客家特色的圍龍屋展現在我們眼前,潔白的外墻、長長的亭廊、嶄新的琉璃瓦,這是順里村2014年落成的東凌光彩同心客家文化中心?!坝辛诉@個文化中心,不少村民就有了休閑新去處?!贝逯Р繒浟_材芳告訴記者,該中心由幫扶單位廣州市委統戰部籌資130多萬元興建,占地600多平方米,中心內革命歷史陳列室、科教室、閱覽室、村委辦公室等等一應俱全。
順里村的變化,是梅縣區第二輪扶貧“雙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在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中,各幫扶單位深入調研,科學規劃,整合資源,結合該區金柚、煙葉等產業基礎,在石扇、白渡等鎮實施金柚種植扶貧,在隆文、松源等鎮實施煙葉種植連片開發。該區積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參與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扶貧、文化旅游產業扶貧,通過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園對接,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該區還創新幫扶方式,專門出臺優惠政策,把發展村集體經濟資金投入到增城—梅縣工業園區,由區財政擔保每年固定收取紅利。該區還幫助貧困村進行飲水安全、農田水利、文化廣場、村址、道路、路燈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把貧困村建成各項基礎設施基本齊全、功能完善的美麗鄉村。
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個核心,梅縣區堅持靶向療法,創新舉措,通過產業幫扶、智力幫扶、旅游幫扶等有效措施,扶貧“雙到”工作碩果累累。據統計,2013年4月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以來,33個幫扶單位共投入幫扶資金1.69億元,平均每村513萬元。其中到村1.54億元,到戶1502.7萬元;到村項目1174個,到戶項目1.9萬個。33個貧困村‘三年規劃建設項目已全部完成、全部達標,1799戶貧困戶6358個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在第二輪扶貧“雙到”收官之年,梅縣區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2016年,新一輪精準扶貧攻堅戰號角已吹響。站在新的起點,梅縣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精準扶貧工作的決策部署和《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的實施意見》,精準扶貧各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扎實開展。
多措并舉 脫貧攻堅
為打好打贏新時期脫貧攻堅戰,自去年11月底,梅縣區開展了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識別工作。按省、市的工作部署,該區32個相對貧困村由廣州市和梅州市負責幫扶,其他323個村的分散貧困戶由區負責幫扶。
據介紹,不少貧困村地處邊遠山區,脫貧奔康的難度比較大。盡管任務艱巨,區扶貧局有關負責人仍表示,至2018年,要讓32個相對貧困村和8366戶貧困戶、19189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與全省、全市人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梅縣區積極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識別工作,逐戶登門核查,對貧困戶的摸查做到全覆蓋,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在相對貧困戶逐戶實行精準識別后,逐戶建檔立卡,做到戶有卡、村有冊。全力落實幫扶到戶,幫思想轉變、幫增收脫貧、幫政策措施落實,落實扶貧工作“1+N”政策措施體系,推進貧困村基本服務均等化和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實現“一相當”目標和積極實施“五個一批”工程。
多方聯動 主動謀劃
“為了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我們成立了區級幫扶工作班子、選派了貧困村‘第一書記和組建了駐鎮幫扶工作組。”梅縣區扶貧局的同志介紹說。
按照省、市扶貧辦的要求,區級幫扶工作班子成員由區領導和珠三角幫扶干部組成,主要職責是制定全區脫貧攻堅具體政策和實施方案;由區選派19名、市直選派13名中層干部到32個相對貧困村任“第一書記”,負責相對貧困村的脫貧工作;從區直和省、市駐梅單位選派70名優秀干部分配到各鎮,組建18個駐鎮工作組,駐鎮幫扶工作組由幫扶單位、鎮主要領導、村支書為成員,主要任務是負責本鎮貧困人口脫貧、組織領導幫扶聯系干部、宣傳精準扶貧政策、精準識別建檔立卡、管好用好項目資金、指導督查扶貧項目落地等。目前,全區32個相對貧困村,村村配備齊工作隊和“第一書記”,有分散貧困人口的18個鎮,鎮鎮組建有幫扶工作組。同時還進行了業務培訓,確保幫扶工作有序開展。
梅縣區積極主動對接好32個省、市對口幫扶單位,共同謀劃做好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各項工作。同時,還將積極發動鄉賢反哺家鄉、參與精準扶貧,動員社會各界及愛心人士捐款捐物,資助特困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完善制度 確保成效
梅縣區切實把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緊抓好。落實了精準扶貧“一把手”工程。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區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領導小組,各鎮也成立了鎮委書記任組長的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領導小組和駐鎮工作組,確保區、鎮、村三級黨政“一把手”直接抓扶貧工作;落實了主體責任,區委、區政府、各鎮黨委、政府承擔精準脫貧主體責任,明確責任分工;落實了區領導掛鎮掛村制度,區領導全部掛鎮掛村,鎮領導掛村包戶,實行“網格”管理制度,分片分區負責,確保幫扶工作無死角。同時,梅縣區建立扶貧資金監管機制,加強扶貧項目立項實施、資金撥付、驗收監管、績效評估等工作,建立督查考核問責機制。
在區扶貧局采訪時,我們看到了梅縣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訂的《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到2016年底,全區30%以上的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到2017年底,全區70%以上的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到2018年底,全區100%的相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梅縣區作為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排頭兵,精準扶貧工作更要走在前頭?!?區扶貧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認真總結推廣前兩輪扶貧‘雙到工作經驗,結合‘一區兩帶開發建設和五城聯動建設,打造產業扶貧新亮點。“我們要用足用好原中央蘇區扶持政策,爭取更多的支持,全力以赴,打贏這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