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瑞 王雪飛
摘要:獼猴桃產業是昭化區的優勢特色產業和農業支柱產業,在助農增收、脫貧攻堅、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昭化區農業經濟的增長點。本文從昭化區獼猴桃產業發展現狀入手,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昭化區獼猴桃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提出了昭化區獼猴桃產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SWOT;昭化區;獼猴桃;發展對策
一、發展概況
廣元市昭化區自1993年開始種植獼猴桃以來距今已建成基地8萬畝,投產5萬畝,年產5萬噸,年產4億元。共發展企業3個,業主57個,家庭農場6個,專業合作社28個,種植農戶4500余戶。從該產業上獲得人均收入3567元。
二、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
1.生態優勢
昭化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降雨量1080mm。相對濕度68%。境內土壤PH值5.0-7.0,平均海拔900m。其自然資源環境非常適合獼猴桃的生長。
2.區域優勢
昭化區位于長江流域上游,境內廣巴高速、蘭海高速廣元段建成通車,京昆高速、廣巴高速分別跨越區境西北、東北,蘭海高速自北向南貫通全境,交通條件十分優良。
(二)劣勢分析
1.規模化程度不高,科技配套不足
產業規模化經營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不足2%;農民參與產業化經營比例不足30%;有特色無規模,有產量無批量。科技配套不足。專業技術人員太少。
2.營銷體系不健全,品牌影響力弱
昭化區獼猴桃產業營銷渠道單一,沿襲“生產者一多級中間商一消費者”的線下營銷模式,線上銷售還處在萌芽階段。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四川省共有淘寶店鋪1460家,其中大成都范圍1118家,占比全省76.6%,廣元市190家,占比全省13%,昭化區13家,占比全省0.9%,占比全市6.8%。線上營銷的薄弱直接導致了營銷成本高、范圍小等結果。
(三)機遇分析
1.政策效應釋放性強。惠農補貼力度不斷加大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連年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廣元將獼猴桃產業納入全市六大優勢特色產業和5個百億產業進行重點培育。昭化區出臺了“89號文件”對該產業進行大力扶持。
2.市場需求缺口大,營銷轉型升級時機成熟
近年來,獼猴桃市場平均以超過10%的速度增加。目前世界人均消費獼猴桃鮮果約為0.22Kg,與新西蘭國內人均消費量5.132Kg相比有很大距離。隨著消費平民化程度加深,其市場容量可擴大3-5倍。且我國獼猴桃的上市時間與新西蘭等國家形成互補,錯時上市為我國獼猴桃進軍國際市場創造了空間。
(四)威脅分析
1.潰瘍病的威脅仍未解除
昭化區有小面積潰瘍病爆發的現象,隨著獼猴桃種植面積的逐年增長、自然災害的頻發,科技配套跟不上等原因,潰瘍病始終是影響昭化區獼猴桃產業發展的重要隱患。
2.周邊地區競爭激烈
目前,成都周邊的蒲江、都江堰、邛崍等地的獼猴桃產業產銷體系已發展成熟。雅安、廣元蒼溪等地的獼猴桃產業正借勢而起。形勢十分逼人。
三、發展對策與建議
(一)戰略選擇
1.SO戰略
利用優越的自然環境。培育出質量過硬的產品;利用政策扶持。幫助產業做大做強;借助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和特殊的轉型時期大力發展電商、訂單等多種營銷渠道。
2.WO戰略
借助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規模化、科學化發展產業;借助營銷轉型的時期建立健全營銷體系,拓寬渠道,依靠政策扶持,加大品牌推廣力度,占有更多市場份額。
3.ST戰略
通過與競爭區域的技術交流,借鑒其病蟲害防治技術,有效降低潰瘍病的發生幾率;學習模仿成功的產業發展經驗,結合昭化區的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宜的產業發展路徑。
4.WT戰略
學習競爭區域的先進經驗,轉變產業發展模式,進行產業內部調整;加強潰瘍病技術攻關,避免由病害和營銷效益低下帶來的雙重威脅。
綜上所述,昭化區獼猴桃產業發展無法規避劣勢和威脅,戰略選擇宜傾向于以增長型為主,多種經營型戰略為輔。
(二)對策及建議
1.科學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獼猴桃產業
總結摸索出因地制宜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潰瘍病的防治方面實現突破;加快優良種質資源的引進、收集與保存,品種改良對比試驗和選育。
2.建立健全營銷體系。加強品牌建設
積極扶持并組織“公司+農戶”的產業形式,引導農戶組建合作化經濟組織。引導發展企業型“訂單農業”模式,建立健全昭化區獼猴桃營銷服務網絡,加快產品的網絡信息建設,加大對外的網絡宣傳,提升產品知名度,拓寬銷售渠道。強化品牌戰略和質量戰略,提高產品附加值。
3.充分發揮政策支持作用。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合理調整產業規劃布局,避免盲目建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統籌資源。認真研究國家、省級及市級政策,爭取符合條件的獼猴桃項目資金和補助,扶持有一定基礎的企業、專合社及業主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