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竹英
摘要:反季節蔬菜主要是指春夏蔬菜秋延后及春季提前生產的蔬菜。冬季生產反季節蔬菜。是保證蔬菜周年供應的有效途徑之一,種植時必須采取防寒措施,以達到提早上市目的。文章針對新塘鄉高山氣候優勢和反季節蔬菜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高山反季節;標準化;無公害
1新塘鄉基本情況
新塘鄉地處恩施市東南部。4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養育著52000土家兒女,新塘氣候宜人、冬暖夏涼,森林茂盛,植被完好,適合人居的地方,歷史以來就是恩施東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物流中心,被譽為“東鄉明珠”。
2氣候特點
總體特征是:氣候溫涼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地形復雜,落差很大,因而小氣候差異很大。
2.1溫度
新塘鄉最低海拔320米左右,最高海拔1800米左右,氣候宜人。溫度的垂直分布是隨拔海高度升高而降低的。在自由大氣中,氣溫的遞減率是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5℃-0.6℃。而山區因受地形、坡向、植被等因素影響,氣溫的垂直遞減率一般比自由大氣的遞減率小,大多數果菜類、葉菜類、根菜類蔬菜的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2-25℃,在具體種植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根據作物的耐熱性,選擇不同的坡向。
2.2水分
新塘山區降雨量多,并隨海拔升高而增多,尤以夏季最為明顯,常比平原地區多兩倍,加之溫度比較低,蒸發量相對要小得多,故一般不易出現嚴重干旱。根據新塘鄉資料分析,從800米~1400米高度上,年平均降水量都在1500-2000毫米之間,雨量的季節分配7-9月占全年的60%左右。另外新塘山區云霧多、濕度大。
2.3光熱
新塘雙河多高山,日照短、光照弱。不同地點的日照時數不一樣。同一座山背蔭和向陽面的日照時數一天可差3-4小時之多。隨高度增加,空氣濕度增加,云霧出現的時間和機率越多,日照時數也隨之減少,這在炎熱、強光的夏季反而有利于蔬菜生長。此外,高山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成分高有利于改善蔬菜的品質。
3存在問題
反季節蔬菜的發展已成為雙河高山區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但是從發展的過程出現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3.1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程度低
大部分菜農生產粗放,未按無公害標準生產,品質差沒有優勢,生產科技含量低,對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推廣緩慢,甚至無法接受;傳統耕作方式帶來管理粗放、生產效率低、產品單一、多年種植同一品種,沒有進行輪作、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老化,嚴重影響了可持性發展。如新塘前坪村從發展高山蔬菜開始一直種植白菜,而且種植過程不按科學方法使用肥料以及各種微肥,導致根腫病大面積發生,而目前對根腫病又無防治藥劑,目前又無抗根腫品種,致使反季節白菜很難種植。失去了優勢;目前種春秋白菜。失去價格優勢,效益明顯降低。
3.2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水平低
在蔬菜種植中,大部分農民都是單打獨斗,形不成規模,并且他們的生產水平比較低,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很難求得發展,同時市場風險的承擔能力也很差,這就給反季節蔬菜種植管理、科技指導帶來困難,形成阻礙。致使產品難以創出品牌。隨著農產品市場準入制的實施,這些農民生產的產品很難跟得上市場要求,特別是產品外觀整齊度以及無公害要求。效益降低,嚴重影響了反季節蔬菜的發展。
3.3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高山蔬菜生產主要靠個體菜農自身投入,他們的資金主要用于生產成本。對基礎設施無法投入;而這幾年鄉政府雖然投入了部分資金對基地進行改造,但大部分基地還是靠雨養灌溉。若高山蔬菜因高溫缺水枯爛,經濟損失慘重
4建議
高山反季節蔬菜生產已成為高山區農民的主產業,為推進該產業發展,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4.1豐富品種創特色
首先在觀念上要改變。引導菜農用科學的方法和創新觀念,試種其它名優特新品種,達到產品的多樣化,滿足市場需求;通過輪作降低病蟲害;通過使用有機肥改良土壤,提高品質,增加收入。
4.2提高質量打品牌
一要瞄準市場缺口,加快發展淡季蔬菜。二要培育環保型蔬菜,大力推廣無公害防治技術。三要樹立品牌意識,加強外觀包裝工作。
4.3培育龍頭多渠道
首先要積極探索完善“公司+基地+農民”、“公司+農民”等有效機制,促進企業和農戶共同發展。其次要重視發展“訂單農業”,通過“蔬菜基地連訂單、蔬菜市場引訂單、發揮農村能人拿訂單、創辦服務實體跑訂單”等方式提高產品銷售量,降低生產風險。
4.4搞活流通占市場
一是建立一個既能貫徹政府意圖,又反映企業意見的全區蔬菜產業協會;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努力搞好政策扶持,以生產、加工、貿易、科研、信息的合作與交流,維護會員的正當權利。二是設立蔬菜信息中心,加強各方(包括網絡)信息收集和溝通,實現與全國各大蔬菜批發市場聯網,并及時收集整理、分析預測和信息發布,從而對國內主要蔬菜批發市場的品種、數量、價格及時了解。
4.5強化服務促增收
為了將反季節蔬菜產業做強做大。政府需要加大投資加強服務。一是要組織和推進蔬菜產業化。二是要進一步通過建立高水節水示范項目,完善田間的灌排水功能,建設標準化農田改造項目,爭取土地整理項目等,以完善蔬菜基地基礎設施。三是強化各項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