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非
摘要:本文筆者根據近年來的實際工作情況,對水稻田間管理技術進行了簡析,希望對種植戶的水稻種植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與參考。
關鍵調:水稻:田間管理:技術
1插秧后的田間管理。
水稻移栽后,因為根系損傷,吸收水肥能力減少,地上部分不再生長,葉色變黃,直到新根出現后方進行繼續生長。
1.1查苗補苗
插秧后一般有缺穴情況。應馬上檢查補苗,來確保應有的基本苗數和密度。
1.2看苗灌水
大苗播秧后能夠灌深一些水,灌兩三天后,落淺到一寸上下。小苗移栽,灌淺水1寸上下。
1.3追返青肥
在新根長出2-3寸時,應追施返青肥,來推動新葉出生快,分蘗早。追肥時灌淺1寸上下。每667平方米追施硫銨2千克上下。
1.4防治潛葉蠅危害
由于水稻插秧,潛葉蠅也從秧田來到大田。應噴施“樂果”,效果最佳。
2水稻分孽期的田間管理
水稻分孽期是水稻長葉、長根的重要時期,做好此時段的水稻田間管理能提高水稻產量。
2.1早期的分孽期田問管理
為了給水稻長葉、長根提供基本養料的供給,我們要追加水稻分孽期氮肥。五千克是水稻每畝最高的使用上限。一般在2.5千克之上就夠了。而且氮肥施用時間不應過長。
2.2在水稻分孽期管理要適當曬田、勤澆水
分孽期育苗不應開展深水灌溉,此做法將妨礙水稻的生長,在這期間的水稻苗期灌溉,應運用淺水勤灌。確保稻田中水維持在1寸上下。把水保持在如此的高度能有效增加地表水溫,便于養分分解,確保農作物的生長正常。
在確保農作物快速生長的基礎上。應關注對其生長速度進行控制,農作物的生長不要太旺,適宜最佳。不然農作物的生產將受到抑制。這是因為農作物的過快生長,可產生不少的無效穗數,影響水稻產量。因此。水稻分孽期的灌溉處理要與水稻生長情況相結合,落實水稻田間管理。對于水稻生長過旺的現象,應馬上運用排水曬田方法,對水稻的生長情況開展控制,減少無效穗數數量,并起到顯著的抗倒伏作用。
2.3水稻分孽期雜草的防除
從水稻的生長情況來看,水稻分孽期既應針對水稻生長情況開展田間管理。還應開展稻田間普遍的防草除草工作。因為較多的雜草可與秧苗爭奪養分,阻礙秧苗的正常成長。所以,我們應該在分孽期進行除雜草。如此不僅可以把雜草消滅在初期,還可降低后期清除雜草的工作量,有利于作物的生長。
3長穗期管理。
水稻此時段的生長特點,是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并進;除莖稈快速增長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蘗向兩極轉化,有效蘗持續生長發育,無效蘗漸漸枯死,稻田要控制較早封行。確保幼穗分化良好。
3.1巧施拔節長穗肥
通常拔節后葉黃缺肥田,要巧施穗肥,對鞏固有效分蘗,增加每穗粒數有明顯效果。通常施用尿素2.5-5千克上下。不應施肥過多,避免引起不良后果。孕穗通常不再追肥,若孕穗末期莖葉發黃,顯早衰情況,應在出穗前15-18天巧施粒肥。通常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2千克。禁止施肥量過大,引發貪青晚熟。
3.2灌好“養胎”水,適時落干曬田
水稻幼穗分化期是需水最多時期和水稻生長很快的時段,是耐寒、耐旱力最弱時段。若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響,不僅影響花粉粒正常發育,還影響養分向穗部運輸。極易導致空殼多、粒數少、穗子短,應該關注水分的管理。這時正處盛夏,溫度高,日照強,適當加深水層,能夠控制水溫。通常保持水層2-3寸深。
3.3加強病蟲害的防治
每年的7月以后。是水稻生長的一個繁盛時期。此時期我國也會處于高溫條件,水稻生長進入了高危時期。此時期是決定水稻生產產量的主要環節。我們必須提高此時期的水稻田間管理,對水稻病蟲害開展綜合的防治管理。提高肥水管理,讓農作物自身抗病蟲害的能力獲得增強,讓水稻進行茁壯生長。把肥、水管理相結合,用水調肥,把池埂中主要的雜草除掉,滅掉主要的水稻寄生蟲??梢赃\用化學制劑,比如施???、稻瘟靈和三環哇等農藥,按照說明書。開展科學殺蟲。
4水稻結實期的田間管理
此時段主要是控制稻葉早衰,防治空殼批粒出現,保根,養根。首先,我們可以在這個時段,開展合理的灌溉,同時第一時間排水,以便調節空氣的濕度,利于花蕊的授粉。經過灌溉開始的調節,主要運用干干濕濕的政策,不僅是水的灌溉,主要是以濕為佳。每開始一次的灌溉,就開展一到二天時間的自然落干,以便達到以濕保葉,以其養根的目的。
在水稻完熟期應開始適時收獲。要打造實用的收獲管理,確保水稻收獲期內水稻的及時收獲、降低顆粒脫落的損失。
5結束語
由上可知,本文對于水稻不同生長時期的需求開展了系統分析,并針對以上特點運用適宜的田間管理方法,為我國高產、優質水稻的生產做出有益貢獻,以保證我國人民的基本生存條件。所以,有必要提高我國水稻田間管理。其有利于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有利于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是農業部門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