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霞
摘要:水稻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我國南方地區農業經濟體系發展中和維持糧食安全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現有的水稻栽培技術制約了水稻產量的提高,因此加強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以求在栽培技術的創新上提高水稻產能。本文結合實際的研究經驗,對我國南方水稻超高產強化栽培技術要點做詳細分析,為高產水稻的種植提供相關的參考。
關鍵調: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前言
我國南方降水量較多。氣候相對于北方適宜水稻生長,所以水稻種植面積十分大,南方水稻的產量在我國水稻的總產量占有十分大的比重。提高南方水稻的產量。保證南方水稻的治療以及預防相應病蟲的發生。對保證我國糧食安全。滿足我國人民對糧食的需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通過調查得知,南方水稻主要種植在福建、廣西、廣東、海南等地省區。但由于種植方法不當,害蟲防護措施不當導致,水稻收割方法不合理等諸多問題導致南方水稻產量低下,水稻品質低下,相應的害蟲災害頻繁出現。嚴重影響我國水稻產量和農民的相關收益。本文通過詳細的介紹南方水稻高產的種植技術,如水稻種植的選擇、科學的田間種植方案優質糧食品種的選擇,相關害蟲的防治等諸多問題方法。
1栽培技術要點
1.1品種選擇
要清楚了解當地的水熱條件、土地肥力、地勢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最適合該地種植的水稻品種。選擇分蘗力較強、出米率高、抗性好、豐產高產的優質水稻品種。
1.2種子處理
在播種之前要進行曬種。之后選出飽滿良種,并用清水沖洗之后再用清水和石灰水先后浸泡一星期左右。如此便可對種子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還能夠預防一些水稻的常見病害。采用室內堆種催芽,當種堆內溫度上升到20-25℃時,噴灑溫水,并經常翻動,約2-3d。待90%左右種子露白時攤開涼曬,至常溫時可以播種。要求快、均、齊、壯。芽長不超過2mm,催芽適溫25-30℃。
1.3培育適齡壯秧
在培育水稻秧苗時,確保秧苗旱地栽培、水域生長;控制秧苗的生長速度,防止其生長速度過快對種植水域環境造成破壞。在培育優質水稻秧苗的過程中,提倡采用塑料軟盤(或無盤)育旱秧,或濕潤保溫育秧,視秧齡長短確定播種量并精細播種。加強肥水管理,培育適齡壯秧。
1.4秧苗的插栽
與其他糧食作物相比,水稻的秧苗對土地的要求相對較高。所以在種植前應該平整土地,細碎土壤,挑出土壤中的雜物。在進行秧苗的插栽時,應該等淤泥靜置后再行扦插。在水稻的扦插過程中,要預防土壤結塊,調整秧苗密度,在種植中選擇風力較低的人進行種植。
2加強田間管理
2.1控制化肥用量
施用化肥可以促進水稻的生長。但是。如果化學肥料施用過量對水稻生長是不利的。施用化肥是在了解水稻生長需要的前提下,對水稻缺失營養的一種補充,因此,提倡施用適量的農家肥,鼓勵將農家肥作為一項有益的補充,與化肥相結合,化肥的施用量要適宜,并且應該依據水稻不同生長階段的要求而適時作出調整。
2.2除草灌溉
水稻扦插完成后的7d內。應該對農田噴灑適當的除草劑,在進行噴灑除草劑時應該做到噴灑均勻。最后是灌溉。在對水稻苗的灌溉時,灌溉原則是按需灌溉,根據水稻的實際需求進行灌溉。提高生理用水,降低生態用水的原則,保證農田的濕度和灌溉的次數。
2.3病蟲害防治
防治蟲害要以預防為主,采用綜合性手段進行治理。水稻的主要病蟲害有稻曲病和瘟病等。稻曲病需要進行提前防治,水稻出穗前的一個星期的最佳的防治期,此時,要對秧苗進行噴霧殺毒,將病毒和細菌扼殺于萌芽狀態。對于瘟病則要從改良培育土壤開始著手。使用化學藥劑對土壤消毒并且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使其更適于水稻的后期發育。蟲害的影響范圍可大可小,防止蟲害要防患于未然,在播種之后的一星期之內就應該對稻田增施殺蟲防蟲的化肥。對水稻多發病都要分時期治理,選擇最合適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2.4適時收獲,科學儲存
水稻成熟后,要將它們及時收集、分揀、晾曬和儲藏。收獲時最好采用機器作業與人工作業相結合的方式,由此可以有效提高收獲效率,減少因操作不當而帶來的損失。同時。在收獲時要注意稻穗的質量。及時將不符合要求的水稻剔除。將作物收集后要進行晾曬,該過程除去水稻的水分,殺菌消毒,避免在收獲入倉后,長時間的貯存使水稻發霉變質。貯藏的場所要確保陰涼干燥,便于作物的運出于運入。方便操作。
3結語
綜述所述,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水稻高產技術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先進的栽培技術的成果也會帶來更高的種植要求。因此要對取得的經驗進行不斷的總結和掌握,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和適應未來栽培技術,從而更好地達到水稻增產增量,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