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梅 地力夏提·吐爾地
摘要:且末縣光熱資源豐富,降雨較少,土壤為沙壤土,非常適合種植色素辣椒。近三年且末縣農技站技術人員通過引種試驗、示范和推廣色素辣椒,種植面積逐年增大,種植模式不斷改進。相應的配套栽培技術逐步完善,產量和品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色素辣椒已成為且末縣經濟的一個新的特色產業。
關鍵詞:色素辣椒:栽培技術
2015年全縣種植色素辣椒達到10000余畝,種植區域位于于恰瓦勒墩管委會、良種繁育場等河東片區,2014引進宏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訂單生產經營模式,示范推廣精量播種、良種覆蓋、育苗移栽、膜下滴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良種良法配套先進集成技術。通過優化布局降低農民種植風險,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1.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示范完成情況:2015種植了10000畝色素辣椒,3月15日播種,9月25日收獲,平均畝產鮮椒2500公斤左右。
大面積生產運用情況:在2015年全縣直播面積10000畝色素辣椒生產規模,建立健全栽培制度及配套規程和機械設施。爭取3年內色素辣椒規模發展到5萬畝以上。
經濟效益:農民種植效益方面經初步估算,應用推廣種植辣椒每畝增加收入2375元,全縣1萬畝辣椒種植區可增加3375萬元的總收入。增加辣椒種植戶生產性純收入,按每畝投資1000元計算,畝均純收入可達2375元。比棉花等傳統作物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即增加農民種植效益,又改善和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實現農業和農民雙增收。
且末縣農技站技術人員經過三年的摸索,結合和碩縣的種植經驗,篩選出適合且末種植的色素辣椒技術,技術要點如下:
2.主要指標
產量指標:干椒產量350-500公斤。板椒保苗株數1.0-1.2萬株/畝,單株成果數(合格干椒)15-18個,平均單果重≥2.5克;鐵皮椒保苗株數0.7-0.8萬株/畝,單株成果數(合格干椒)12-14個,平均單果重≥6克。
土壤肥力指標:土壤耕作層有機質含量≥15克/公斤,速效氮≥110毫克/公斤,速效磷i>20毫克,公斤,PH8.0-8.4,土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排灌方便。3年輪茬,避免與番茄、馬鈴薯重茬。
施肥指標:施肥總量在100公斤以上。畝施有機肥2噸以上。尿素30-40公斤,磷酸二銨25-35公斤,50%硫酸鉀10-15公斤。
3.栽培技術
3.1地塊選擇:選擇土層深厚,保水保肥能力較強、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地種植。前茬最好是小麥、玉米或棉花,應避免與茄科作物重茬,3-5年輪作一次。
3.2秋翻冬灌、平整土地:冬灌時一定要灌足水量、灌透,結合秋翻每畝地施用有機肥1-2噸,入冬前機力平地。開春后平、耙達到整地達到“齊、平、松、碎、凈”標準六字標準待播狀態。
3.3適期早播:適播期內盡量早播,當溫度適合時辣椒會早出苗,這可有效地延長辣椒的生育期,提高單產,提高品質。辣椒種子種皮硬,吸水慢,發芽也慢。不會因早播土壤溫度較低而造成爛種。因此其適播期可以從3月底開始,到4月中旬結束。畝用種量300克,播后穴上蓋上濕土1.5-2厘米。播深1.5-2厘米,每穴3-5粒種子。覆土嚴實。
3.4播種方法:全面推廣機械鋪膜,鋪膜質量要達到行直,膜頭鋪齊,膜面平整,松緊適度,壓土緊密,采光面大,每隔8米膜面用濕土壓膜。鋪設滴管帶、施肥、打孔、點種、覆土一次性完成。行距寬行5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14厘米。
3.5合理追肥
種肥:基肥在整地的時候每畝施農家肥3噸。結合鋪膜的時候每畝施二胺25公斤。尿素8公斤,鉀肥7公斤,在播種帶旁邊深10厘米處施用。播種時帶種肥磷酸二銨8千克/畝,硫酸鉀10千克/畝。
追肥:在辣椒苗期追施尿素10千克/畝,初花期施發酵油渣50千克/畝,尿素10千克/畝,盛果初期施尿素15千克/畝,在盛花期6月25號左右,每畝施磷酸二銨12公斤,尿素10公斤,鉀肥5公斤,硫酸鋅2公斤,在辣椒行間,距椒株10-15cm,機力開溝或人工打洞追施。在辣椒果實膨大期要施用辣椒滴管專用肥2-3次,每次10千克/畝,全生育期施用肥料量100千克/畝。
葉面追肥:在辣椒8月份的時候結合生長情況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每畝磷酸二氫鉀200克加尿素100克噴施,也可用磷酸二銨1公斤浸泡后兌50公斤水噴施,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3次即可見效。以達到護葉,防早衰,增產的目的。
3.6灌水:一般全年灌水5-6次,在辣椒開花座椒盛期,應及時灌水。灌水間隔一般為10-15天,每次灌水量要小,以溝深的三分之二為宜,次數要多,少量多次,嚴禁大水漫灌,積水,最好浸潤灌溉,避免水淹植株基部,而引發疫霉病,中后期灌水,要根據椒田長勢,田問封閉程度控制灌水,使椒田見干見濕。停水時間,根據田間辣椒長勢而定。椒株貪青旺長,通透性差。要適當早停水,一般在8月下旬停水為宜。
3.7病蟲防治:辣椒品種之間抗病性有很大差異。目前在且末縣地域辣椒病蟲害基本沒有達到防止指標。在病害防治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選用抗病品種;種子消毒,用溫湯浸種或藥劑拌種,殺滅種子表面帶菌;輪作倒茬,3-5年輪作一次;合理密植,改善植株之間的通風透光條件;深溝高壟栽培;增施磷鉀肥,合理施用氮肥,使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