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艷
秋馬鈴薯也稱二季洋芋,因秋馬鈴薯上市時間一般在11月下旬以后,此時鮮嫩馬鈴薯上市倍受消費者歡迎,其價格相比與春馬鈴薯幾乎翻一番多。多數農戶把種植秋馬鈴薯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收入。由于秋馬鈴薯種植時溫度先高后低,各個栽培管理環節稍不注意就會缺苗、發病,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甚至絕收。現結合白河縣實際,總結秋馬鈴薯高效栽培關鍵技術要點,供廣大種植戶參考。
1.地塊選擇及精細整地
秋馬鈴薯應選擇地勢平緩、土層深厚、結構疏松、透氣良好、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較為適宜。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翻,揀凈石頭、雜物,打碎土塊,達到地平土細后再起壟,一般壟寬80cm左右。
2.選用良種及種芋處理
秋馬鈴薯生長時間短,應選擇早熟、高產、抗病、商品性好的品種,如早大白等品種。種芋處理一般在播種前半個月進行,種薯一般不提倡切塊播種,宜選用30g左右的小薯整薯播種。種薯選好后,未見萌芽的應進行催芽,以利打破休眠,出苗整齊。催芽一般在通氣、涼爽、有光的室內進行,采用一層種薯一層濕沙的辦法催芽,以不超過三層為宜,待90%以上的種薯萌芽后再播種。
3.適時播種及合理密植
秋馬鈴薯播種過早處于高溫季節不利出苗,播種過遲生長期過短不利高產,應根據當地氣候及土壤條件而定,最好在陰天趁墑播種。白河縣一般在8月中旬即“立秋”至“處暑”播種較為適宜。播種密度80cm起壟種植兩行,株距30cm,畝播種5500株左右,為了便于掌握密度和施肥,最好在壟面上開溝條播。
4.施足底肥
秋馬鈴薯生長期短,施肥的數量和質量對產量影響非常關鍵,底肥要求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1500kg以上,搭配施含鉀量較高的優質三元復合肥25-30kg,施肥方式,有機肥可直接施到種薯上,復合肥必須施于兩種薯之間,做到化肥與種薯隔離,以免燒種缺苗。
5.田間管理
秋馬鈴薯生長期溫度高,雨水多,不僅容易出現荒草,也易發病,因此,田管要及時到位,否則難以達到高產,田問管理主要重視以下環節。
5.1壟面蓋草。秋馬鈴薯播種季節溫度較高,播種后壟面蓋草能降低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濕度,不僅利于馬鈴薯出苗整齊,還能防除雜草。
5.2及時放苗、問苗。出苗期查苗2-3次,發現蓋草有壓苗現象及時將苗放出,同時間苗,每穴保留1-2根苗。
5.3培土除草。苗齊后及時扯草和培土,中耕培土,可加深土層,疏松土壤,降溫保墑,增加土壤通氣性,有利于薯塊膨大。
5.4做好病蟲害防治。秋馬鈴薯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等。除選用抗病品種、規范栽培外,可用代森錳鋅等藥劑進行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斑潛蠅等,蚜蟲可用吡蟲啉、斑潛蠅可用殺螨特等藥劑防治。
6.適時收獲
當秋馬鈴薯植株自然枯死后就可以開挖收獲。但要根據市場需求,在不受凍害和腐爛的情況下,可延遲至臨近春節收獲上市,以利于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