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航談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實效的策略
【摘 要】學講教學方式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了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先學和質疑問學,這就要求教師的提問更有針對性、引領性和啟發性,讓學生的思維圍繞教學目標來展開,讓學生的討論有助于突破重難點,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一項教學藝術,值得我們好好商榷。
【關鍵詞】語文;有效;課堂;提問
一些教師的課堂提問只是提出了問題,而沒有給學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間。學講教學方式的核心是發揮好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師要發揮好引導作用,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提問,重視問題設計的針對性、引領性、啟發性和創新性,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拓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培養其思維的變通性和獨特性,培養小學生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提問要緊扣教學內容、有針對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有目的、有意識地設計教學,根據教學內容規劃出一系列的課堂提問,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去解答這些問題。例如:在教學《夜晚的實驗》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幾個問題:“蝙蝠的哪種表現引起了斯帕拉捷的探究興趣呢?他是怎么設想的呢?”“斯帕拉捷做了分別做了幾個嘗試?他探究出蝙蝠飛行的奧秘了嗎?”“請你概括一下斯帕拉捷是個怎樣的科學家?”這樣幾個問題很有針對性,問到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難點。讓學生循著這樣的幾個問題走進文本,細讀課文圈點劃注,要給學生以思考和討論的機會,讓學生說出自己心里的真切感悟。這樣一來,教師圍繞教學內容提出有目的性的問題,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深入了解,能達到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究的意識、對準確理解文本內容有很大幫助,有利于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究知識的美好品質。
二、提問要注重思維定向、有引領性
學講方式提倡的學生自主思考和合作討論也并不是學生的隨意思維發散和想哪說哪,教師要洞察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思維散亂的特點,設計出一些有引領性的問題,要能定向學生的探究點和思維度,讓學生圍繞教學主線來自由發揮,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表達。例如教學《盧溝橋烽火》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幾個提問:“‘九一八事變后的中國面臨著怎樣的局勢?盧溝橋有著怎樣的戰略地位?”“找出盧溝橋事變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說說事變的經過”“找出描寫日軍慘敗和我國軍民英勇殺敵的詞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盧溝橋事變有著怎樣的意義?中國共產黨發揮了怎樣的作用?”由此作為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來思考和探究,他們的思考和討論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標,有利于理解盧溝橋事變前后的社會背景和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感受到我國抗日軍民的英勇頑強和愛國熱情。對于整體理解課文主題內容,完成教學目標有很好的導向性和引領性。這樣的問題對于高效課堂無疑是很有必要的。
三、提問要層層相扣,有啟發性
學講方式鼓勵小學生質疑問學,質疑問學一般是用來突破課文的重點、難點,讓同學們合作討論,師生共議來解決。但是一些小學生的提問是某個詞語的解釋或是對故事情節的發散,問題過于簡單或是沒有多少價值,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圍繞課文所要突破的重難點給予啟發性的提問。例如在教學《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時,文中寫到日本人民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這是需要探究談論的難點,而小學生的質疑問學中很難能提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問:“通過課文的學習,用你自己的話說說聶將軍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對日本小姑娘的善意和仁慈是一種什么心腸?”“當40年后,美穗子一家和聶將軍在北京飯店相聚時,經過媒體報道,日本人民會不會很感激聶將軍啊?”“我們設想:如果聶將軍出訪日本,他會不會收到日本人民的熱情歡迎和盛情款待呢?”,通過這樣的幾個問題,讓學生動腦思考,展開討論,也就能深刻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日本人民和日本侵略者不同,聶將軍無微不至地照顧這兩個日本孤女,體現了他的至仁至義,締結了中日人民的友誼,所以,日本人民稱他是“活菩薩”和“中日友誼的使者”。這樣通過層層推進的啟發性提問,有助于小學生的正確思考,他們也能學會一種分解思考問題的方法,有利于突破課文的重點難點。
四、提問要拓展延伸,有創新性
小學課文內容一般比較淺顯,所設計的知識面也相對單一,這就要求教師設計一些拓展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一定要求學生馬上回答,可以給小學生留出一些時間,讓他們通過讀書、網絡查詢或是利用節假日走訪調查等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問題能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小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動手動腦來解決問題。例如教學《最后的姿勢》之后,可以讓學生搜集汶川大地震中英雄人物的典型事跡講給大家聽。進而延伸到對“最美教師”“最美司機”“最美清潔工”的故事收集,大家都來講出一個故事,共同感悟人間的真善美。在教學《牛郎織女》之后,可以讓小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民間故事,把這些故事分享給大家,為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讓小學生從文章內容情節、思想感情,以及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燦爛輝煌等等方面來抒發心理的感受。也可以試著對故事進行改寫和仿寫。請把你們最想說的和最想做的寫下來。 這樣的課文問題,能有效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培養積極向上的愛國主義熱情,積累社會正能量,有助于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和綜合素養提升。
總之,學講方式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起到教學組織者和引領者作用,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充分挖掘課文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用精巧的提問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問題設計要有的放矢、因勢利導、循序漸進,還要根據教學內容來拓展提問,注重對小學生的情感熏陶和潛移默化,用精巧、靈活的提問打造出積極思考、合作探究、踴躍發言的課堂教學氛圍,收獲高效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