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徐曉棟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河南 信陽 464000)
抗菌藥物使用管理及細菌耐藥性研究
胡萍,徐曉棟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河南 信陽 464000)
抗菌藥物是臨床使用頻率最高的藥物之一,應用于各種疾病治療中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其臨床療效受到了患者和醫生的肯定,臨床應用范圍和用藥頻度也逐漸提升。近年來,抗菌藥物使用相關的細菌耐藥性逐漸暴露出來,多藥耐藥菌感染病例逐漸增多,成為了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迫切需要規范抗菌藥物地使用。為此,文章針對抗菌藥物使用管理及細菌耐藥性進行了綜述研究。
抗菌藥物;使用管理;細菌耐藥性
20世紀后葉,在世界范圍內就出現了細菌耐藥性問題,而隨著抗菌藥物種類逐漸增多、臨床應用范圍增加、用藥頻度升高等趨勢,細菌耐藥問題日益嚴重。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導致細菌耐藥性的重要原因,而抗菌藥物濫用、不規范使用促進了細菌耐藥性形成,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防控形式嚴峻。我國抗菌藥物使用量較大,迫切地需要探明當前細菌耐藥性現狀,并制定有效的抗菌藥物管理對策,進一步規范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合理性。
近年來,我國臨床治療中抗菌藥物用藥頻度逐漸增加,在各類治療中廣泛應用。頭孢菌素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類抗菌藥在臨床應用最為廣泛,廣譜、高效、低毒等優勢較為明顯,頭孢他啶,頭孢哌酮、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哌酮-舒巴坦、青霉素及其復合制劑等高頻度地出現在臨床治療中[1]。同時,新型頭孢菌素不斷被開發,臨床使用率不斷提升。大環內酯類抗菌藥臨床應用也較多,早期的紅霉素逐漸被新型的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替代,較紅霉素等抗菌作用更強、劑量依賴性毒性更低、生物利用度更高。喹諾酮類藥物是最早應用于臨床的人工合成抗菌藥,隨著其種類的不斷開發完善,其臨床適應證大幅度擴大,用藥頻度提升也最為顯著,是臨床最常用的抗菌藥之一。喹諾酮類藥物可同時抗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殺菌機制作用迅速,抗菌作用較好,尤其是氟喹諾酮類藥物用量居前列[2]。當前,抗菌藥物使用頻率升高的現狀,表明存在一定的抗菌藥物濫用現象,而抗菌藥物使用不規范問題也現實存在,迫切需要進行整改和規范。
當前,醫院細菌培養分離的革蘭陽性細菌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為主,而分離的革蘭陰性細菌,則以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為主。當前,革蘭陽性細菌中球菌耐藥性問題較為嚴重,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耐藥率高達70%以上,肺炎鏈球菌對頭孢類和大環內酯類抗菌藥耐藥性較為嚴重。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菌素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類耐藥性較高,部分醫院發現其耐藥性可達80%以上,而銅綠假單胞菌耐藥問題更為嚴重。隨著喹諾酮類抗菌藥臨床應用的增多,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對其耐藥率也顯著上升,藥物敏感性降低,對臨床治療不利[3]。同時,有文獻研究發現,具有獲得性耐藥特性的非發酵菌中的銅綠假單胞菌,對廣譜抗菌藥耐藥較為嚴重,僅對阿米卡星保持良好的敏感率,耐藥形式較為嚴峻[4]。此外,產生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producing)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已經被發現,這類革蘭陰性菌出現了多重耐藥,目前僅知碳青霉烯類等可對抗該類細菌感染,臨床治療較為棘手[5]。
我國各級醫療機構對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和細菌耐藥性的長期監測發現,抗菌藥物用量增長與耐藥性增長呈正相關性,以氨芐西林鈉-舒巴坦鈉為例,其臨床用藥頻度增長4倍,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兩者耐藥率增長4~5倍,在存在交叉耐藥性的抗菌藥類型中耐藥率增長更快,可知抗菌藥物使用率和用藥頻度增加是加重細菌耐藥性現狀的主要因素,因而必須提高抗菌藥物使用管理水平[6]。
3.1 重視抗菌藥物管理
西方發達國家是抗菌藥物的研發者,其對于細菌耐藥性問題研究也較為深入,并較早地提出了抗菌藥物管理(antibiotic stewardship program,ASP)的理念,采取了一系列嚴格的措施預防和控制細菌耐藥性,取得了較高的管理效果[7]。當前,西方發達國家人均抗菌藥物使用量已經顯著低于中國,抗菌藥物使用量多的問題也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8]。為此,我國衛生計生委也啟動了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對臨床抗菌藥物使用量進行了控制,其整治目標為預防或減慢細菌耐藥性的產生,進而控制多藥耐藥菌產生。
3.2 規范抗菌藥物臨床使用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避免細菌耐藥性形成的關鍵,抗菌藥物管理者需重視抗菌藥物使用全過程的監督、監測和干預。醫院是抗菌藥物使用量較多,細菌耐藥性高發的場所,在醫院臨床用藥管理中,需明確每種抗菌藥物的使用禁忌證,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類型,部分感染者需嚴格進行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性試驗,采用敏感抗菌藥治療,保證臨床治療效果,同時降低多重耐藥細菌發生率[9]。同時,應強化處方審核,對于抗菌藥物種類、劑量和療程進行仔細評估,避免發生過度使用抗菌藥問題。此外,醫院內耐藥菌較多,需采取針對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減少多藥耐藥菌的傳播[10]。
3.3 長期開展藥敏試驗和細菌耐藥監測與管理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和控制細菌耐藥性并非短時間內可完成的任務,相關機構要做好“打長期戰”的準備,一方面應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整治措施預防細菌耐藥性產生,另一方面做好長期的區域藥敏試驗和細菌耐藥監測,從而把握細菌耐藥現狀,便于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11]。醫院內可成立抗菌藥物管理委員會,根據衛生計生委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指南》《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等制度規范,建立抗菌藥物監測網,對臨床使用的抗菌藥物實施重點監測[12]。抗菌藥物管理相關人員,包括醫生、藥師、醫政管理人員等密切關注藥敏試驗和細菌耐藥監測結果,并進行階段性總結,根據細菌耐藥監測現狀采取針對性整治措施,達到控制、預防和延緩細菌耐藥性產生的目的。
在醫改的大形勢下,社會大眾和醫療領域對于抗菌藥使用問題、耐藥性問題關注度逐漸提高,細菌耐藥性防治形勢也極為嚴峻,仍需進一步優化抗菌藥物管理措施。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涉及多種因素,而抗菌藥過度使用、濫用是最主要的原因,因而要重視抗菌藥物管理,并采取措施控制抗菌藥不規范使用,開展長期的藥敏試驗和細菌耐藥監測,及時掌握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藥性特點,為抗菌藥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據,避免多重耐藥菌形成。
[1] 張波,胡揚,趙靜,等.3年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前后我院抗菌藥物使用和細菌耐藥性變化趨勢[J].中國藥學雜志,2014,49(23):2136-2140.
[2] 孫毅東,張美容,張勁新,等.2013年某中醫院骨科病區抗菌藥物使用與細菌耐藥性分析[J].中國執業藥師,2015,12(5):7-11,20.
[3] 鄭繼標,陳麗蓮,陳娟,等.2011-2013年某院抗菌藥物的使用及細菌耐藥性分析[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5,33(5):580-583.
[4] 展冠軍,邵華,陳國明,等.我院2009-2011年住院患者注射用抗菌藥物使用與細菌耐藥性的關系[J].中國藥房,2013,24(6):519-521.
[5] 章小敏,葉愛菊,羅良劍,等.ICU細菌耐藥性與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0):2442-2444.
[6] 陳靜,范芳芳.2007-2011年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住院病人抗菌藥物使用及細菌耐藥性分析[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3,1(34):291-295.
[7] 李新芳,顧華芳,顧永華,等.腸桿菌科細菌耐藥性與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的相關性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16-18.
[8] 黃秋紅,何秀娟.2012-2014年首都醫科大學昌平教學醫院抗菌藥物使用與細菌耐藥性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1):66-69.
[9] 張紅梅,金彩輝,傅萍.專項整治前后醫院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及對細菌耐藥性的影響[J].中國藥業,2016,25(24):77-80.
[10] 林筱琦,沈靜,賈民.2011-2012年重癥醫學科抗菌藥物使用與細菌耐藥性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3,36(7):1030-1034.
[11] 熊宜軍,鄒方友,周莉,等.我院2010-2013年抗菌藥物使用與細菌耐藥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27):27-28.
[12] 林海燕,余煒,謝瑞祥.某腫瘤專科醫院2015年抗菌藥物使用特點與細菌耐藥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2):80-81.
本文編輯:魯守琴
Study on Antimicrobial Use Management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Hu Ping, Xu Xiao-dong
(The Hospital Affliated 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enan Xinyang 454000,China)
Antimicrobial agents are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drugs in clinical use. They are used in various diseases to save the lives of countless patients. Thei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confrmed by patients and doctors. The scop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frequency of drug use gradually improve. In recent years, bacterial resistance related to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gradually exposed,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ed cases gradually increased,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human health, the urgent need to regulate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To this end, antimicrobial use management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were reviewed in article.
Antibacterial Drugs; Use Management; Bacterial Resistance
R954
A
10.3969/j.issn.2096-3327.2017.07.022
2017 - 05 - 15
胡萍,女,副主任藥師,研究方向:醫院藥學。通訊作者E-mail:22126211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