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端娥,李麗萍,鄭 軍,向長海
秭歸縣創建“原料標準化基地”成效與發展對策
文/胡端娥1,李麗萍2,鄭 軍1,向長海3
2006年,秭歸縣開始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涵蓋全縣11個鄉鎮,面積1.02萬hm2。基地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高,效益顯著。柑桔基地范圍內無工業“三廢”污染和生活垃圾及農業、商業、建筑業污染,完全達到了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要求。現就創建取得的成效、做法和發展對策概述如下,以供業內參考。
產業規模快速擴張。通過創建基地,推廣了柑桔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改善了基礎設施條件,促進了產業化經營,年均生產綠色食品柑桔18萬t,過萬噸的鄉鎮達4個;綠色食品柑桔面積過667 hm2的鄉鎮達到了7個,66.7 hm2以上的臍橙專業村達86個;基地內共有4家綠色食品企業。2016年種柑1.922萬hm2,年產38.365 3萬t[1]。
果品質量得到提高。全縣柑桔優質果率達80%以上,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抽檢果品質量,其硝酸鹽、重金屬、農藥殘留含量等各項指標均符合綠色食品標準,食用安全性提高,且品質優良。
品種結構得到優化。通過不斷探索、完善了產業規劃,優化了品種結構布局。全縣堅持在海拔185~350 m發展倫晚、紅肉等晚熟臍橙品種,在海拔350~500 m發展紐荷爾、福羅斯特等中熟臍橙品種,在海拔500~600 m發展早紅等早熟臍橙品種[2]。
品牌創建得到加強。秭歸臍橙品質獨特,品種豐富,品牌著名,文化厚重,殊榮眾多。秭歸臍橙累計獲“中國知名品牌、中國名牌農產品、湖北省十大名牌農產品、湖北省三大名果、湖北省著名商標”等市、省、全國性獎達80多個(次),其中獲國家級以上各類獎項13次。秭歸桃葉橙、秭歸夏橙認證為農產品地理標志。2016年“秭歸臍橙、秭歸夏橙、秭歸桃葉橙”地理標志產品同時入選 “2016全國果菜產業百強地標品牌”,并從百強中分別入選“2016全國果菜產業十大最具影響力地標品牌”“2016全國果菜產業十佳市場口碑地標品牌”“2016全國果菜產業十佳文化傳承地標品牌”[3]。2016年秭歸臍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產業化經營得到發展。通過示范推廣“市場+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培植了屈姑食品有限公司等58家臍橙加工營銷企業,年處理果品能力達20萬t以上,建立了119家柑桔專業合作組織。同時,通過舉辦秭歸臍橙節和參加各種農博會、農展會、農交會、農商農超和產銷對接會,在北京新發地建立秭歸臍橙交易中心,在沈陽等大中城市建設直銷窗口,優化服務,開拓了國際國內市場。目前,秭歸臍橙及其深加工產品已銷往全國30個省市、100多個大中城市,出口到俄羅斯等120個國家和港澳地區。
產業效益顯著。經調查,秭歸臍橙投產園平均 667m2產量達 1.5 t以上,每 667 m2收入3 000元以上,最高收入超過5萬元。2016年全縣臍橙產值達到15億元以上,占農業總產值的39.3%。有1個村臍橙收入過億元,12個村收入過0.5億元,35個村收入過0.1億元[1]。庫區移民依靠臍橙產業,經濟收入逐年增長,走上了富裕之路,全縣農村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領導重視,健全工作機構。縣成立了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組長的秭歸縣創建 “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領導小組,成立了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各鄉(鎮)、村亦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加強了對創建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檢查和督辦。落實目標崗位責任、嚴格考核獎懲,加強協調配合,確保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多種形式宣傳造勢,全縣形成了“共念綠色食品柑桔開發經,共走綠色食品柑桔開發路”的良好氛圍。
嚴格質量標準,加強基地管理。按照《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實施方案》和《秭歸縣綠色食品原料(柑桔)生產基地管理辦法》的文件要求,把更多先進元素植入基地建設,著力強化標準化示范園區等建設。一是建設核心示范試驗區。在水田壩鄉王家橋村建成核心示范試驗區33.3 hm2,建成代表秭歸臍橙最高種植水平的核心板塊。園區內,建設了柑桔基地自然生態信息、樹體果實生理發育信息和果園視頻信息等實時監控和災害預警系統,及時全面、遠程管理和實時監控信息,起到了引領秭歸臍橙產業發展的示范帶動作用。二是推廣清潔化生產模式。在天翼柑桔專業合作社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中,采用微潤灌溉、土地流轉集約經營等模式,形成了集生態、高效、觀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落實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和質量標準,落實改種、改密、改肥、改土、改水、改路等六改措施,集成并示范推廣無害化生產、品種改良、省力化修剪、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節水灌溉、覆膜控水增糖、生草覆蓋等先進適用技術。探討、總結、推廣了“園內無污,園相潔亮美;綠色防控,四掛一覆膜;微潤灌溉、水肥一體化;生草覆蓋、生態攔截溝(帶)”的秭歸臍橙清潔化生產模式。三是建立“五統一”生產管理制度,即“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技術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獲”的生產管理制度。基地內使用的肥料、農藥都必須符合綠色食品柑桔的生產標準;以農廣校陽光工程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三峽移民后扶培訓為平臺,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新模式新技術;實施“一刷二撿三噴四掛五推”綜合防治措施。即“一刷”結合冬季清園,對柑桔樹主干進行刷白。“二撿”及時撿除病蟲果和生理落果,降低果園病蟲基數和再浸染源。所撿拾的病蟲果用塑料蟲果袋悶殺30天以上。“三噴”在盛花期噴施保果劑;在果實膨大期和新梢抽發期,噴施葉面肥;在病蟲害重發期,噴施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控制果園病蟲害猖獗。“四掛”在3月對單葉蜘蛛量高于2頭的柑桔樹釋放鈍綏螨,3—12月掛太陽能殺蟲燈,盛夏掛食物誘劑,黃色誘殺板。“五推”大力推廣使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農藥和性誘劑,減少對環境的農業面源污染,提高防治效果。
狠抓宣傳推介,樹立品牌形象。縣政府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拿出了538萬元用于創建秭歸臍橙中國馳名商標、中央電視臺廣告營銷以及開展重要推介活動。重點爭取中央臺、湖北電視及新華網、人民網等權威媒體,開展廣告宣傳和營銷。在CCTV-1臺18:54時發布秭歸臍橙專題廣告;在全國300家一二線大中城市火車站候車室 《旅途天氣》4 961多個電子顯示屏中展播 “秭歸臍橙”廣告,每天每屏展播15次,每天累計展播7.4萬次,共計展播780萬次。積極參加各類博覽會、交易會,樹立秭歸臍橙品牌形象,提高秭歸臍橙的品牌影響力。
開展原料基地與企業對接。開展產銷對接活動,縣內外營銷組織與專業合作社和鄉鎮人民政府簽訂了秭歸臍橙購銷合同,并承諾高于市場價10%~15%的價格收購,建立了收購明細表,確實保障了柑農的利益,確保柑農增產又增收。
建立質量追溯體系。龍頭企業對基地實行樹編號、果編碼,箱有標,建立秭歸臍橙質量追溯體系系統,實現產品從種植到舌尖全程質量可追溯,實現與國際食品安全體系接軌。消費者可利用加貼在臍橙上或者臍橙包裝箱上的防偽追溯標簽通過網站、電話、短信等方式輸入產品身份碼和防偽碼便可查詢所購買柑桔的產品溯源信息。電商企業采用二維碼技術實施質量追溯。
雖然秭歸縣在創建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基地的立地條件差,水利設施不配套,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部分產區的交通條件也亟待改善;二是檢測體系不健全,缺乏先進的設備,檢測手段落后,監控能力有限,不能完全適應發展綠色食品生產的要求。
以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為重點,強化綠色食品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搶抓機遇爭取項目,加快水利設施配套建設進程,著力改善交通條件,提高綠色食品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水平。
以控制農業投入品為著力點,加快綠色食品柑桔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嚴格執行生產技術規程,加強生產環節的管理,提高綠色食品柑桔生產技術的到位率,實現標準化生產。重點推廣以抗病蟲品種、生物農藥及釋放和保護天敵等生物措施為主的綜合防治技術;大力推廣生物肥、平衡施肥、生草栽培、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新技術,不斷提高果園生產管理水平和果品質量。
以健全檢測體系為切入點,加強基地環境和產品質量監測管理。積極爭取和籌措資金,建立安全生產監測體系,提高檢測能力和水平。加大執法力度,強化農產品質量、產地監測,實行重點監管,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制度,確保投入市場的柑桔產品符合綠色食品質量標準,促進綠色食品柑桔原料品種優良化、種植區域化、發展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經營產業化、服務系列化,使當地真正成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先進縣。
以培育市場主體為落腳點,推進產業化經營的進程。培植壯大市場主體,強化綠色食品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生產、加工、包裝、運輸、貯藏等系列化服務和綠色食品柑桔的產業化經營。建立健全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及市場營銷體系,積極開展網上銷售與訂單銷售,努力拓展綠色食品柑桔產品的銷售市場。不斷加大綠色食品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秭歸柑桔品牌創建建設力度,擴大秭歸臍橙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
[1] 向 靜,向長海,馬 娟.2016年秭歸臍橙產銷形勢綜述[J].中國果業信息,2017,34(3):22,54
[2] 向長海,宋文化,周立永.秭歸縣柑桔品種結構調整歷史、現狀與對策[J].中國果業信息,2008,25(4):17
[3] 李麗萍,向長海.秭歸“峽橙三秀”榮膺全國果菜產業十佳地理標志品牌[EB/OL].[2017-07-12].http://www.zigui.gov.cn/2016/1221/575615.shtml
【導讀】湖北省秭歸縣是中國首個“臍橙之鄉”,當地“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成效明顯,積累了相關經驗。為了秭歸臍橙綠色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作者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湖北省秭歸縣綠色食品管理站(443600);2.湖北省秭歸縣特產技術推廣中心;3.湖北省秭歸縣屈原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胡端娥(1985—),女,農藝師,主要從事“三品一標”開發與管理工作。E-mail:308456664@qq.com
2017-07-14
特約編輯:艾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