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常勇
(西南大學,重慶,400715)
我國柑桔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及對策
周常勇
(西南大學,重慶,400715)
[編者按]2016年11月15日,農業部在四川省丹棱縣召開全國果茶綠色發展經驗交流會,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部署農業部關于果茶創新發展的意見,分析當前果茶產業面臨的形勢,總結交流各地果茶產業綠色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安排落實果茶產業綠色發展工作。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蘋果、柑桔、梨、桃、葡萄、香蕉、荔枝和茶葉等產業的首席專家就各產業綠色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措施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各省(區、市)就區域果茶綠色發展經驗進行了匯報與交流。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強調,促進果茶綠色發展,要以布局優化、品質提升、產業融合為重點,堅持市場導向,強化政策引導,加快建設一批標準化的果茶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國際化的果茶集團,創響一批有全球競爭力的果茶品牌,引領我國果茶產業轉型升級和現代農業發展。本刊2016年第12期及2017年第1期就余欣榮副部長及各位首席專家在大會上的講話與交流材料摘編刊發,供讀者參考。
近幾年,我國柑桔生產規模穩中有增,生產布局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調整效果初顯,晚熟柑桔和優質雜柑成為新增長點,柑桔周年均衡供應的問題有所緩解,價格向好。無病毒苗木推廣成效顯著,橙汁加工總量有明顯增長,柑桔鮮果出口穩定在百萬噸左右。但產業也面臨不少挑戰,需要認真研究解決。
一是品種結構調整任務重。目前中熟品種和寬皮柑桔的比重仍偏大,大規模的老果園亟待改造。調結構除面臨新品種選育歷時長,農戶隨行就市跟風現象嚴重,老果園改造中無毒化、標準化和機械化推進難度大,營銷組織化程度不高等諸多老問題外,還有農資、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勞動力整體素質下降,基層農技隊伍薄弱,技術推廣難度加大等新問題。
二是黃龍病防控壓力巨大。目前柑桔黃龍病已在我國南方10個省(區)約270個縣(市、區)不同程度發生,其傳播媒介——柑桔木虱發生范圍更廣,且有向北擴延的趨勢。近三年來,江西贛州因此病已砍樹3 000余萬株,直接經濟損失60余億元;廣東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而湘南、桂北形勢也不容樂觀。無病苗木推廣應用方面,面臨果農自主育苗和無認證苗圃育苗普遍缺乏規范,導致帶病苗與劣質種苗泛濫問題,以及果農對感病植株鋸枝惜砍,柑桔木虱大面積聯防聯控組織難,導致區域間聯防聯控、區域內綜合治理的防控機制難以落實,部分新發或零星疫情區因貽誤最佳防控時機而成片毀園等問題。
三是產后增值環節短板多。我國柑桔加工占比偏小,產品以桔瓣罐頭和橙汁為主。一方面,占產量三分之二的寬皮柑桔加工原料充足,但罐頭市場容量有限,而桔子混配汁等有市場的產品開發滯后。另一方面,有巨大市場的橙汁又面臨原料果不足問題。而且,我國柑桔精深加工剛剛起步,離“吃干榨盡”的全果零廢棄綜合加工要求還有較大距離。產后商品化處理率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依然較大,冷藏物流發展滯后,貯運腐損率偏高。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建設滯后,主體營銷模式中農戶組織化程度偏低,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缺乏有效渠道。
繼續調優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一是加大新品種選引育力度。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加快新品種選引育的步伐和區域適應性評價,推動老果園品種更新換代和技術升級,將特早熟和特晚熟品種向土地、勞動力成本低和氣候優勢區域集中,實現全國“一盤棋”和季節差異化布局。二是推廣現代栽培模式。重點要放在柑桔主產區進行樹冠矮化、省力化修剪和土壤管理、精準化高效施肥以及輕簡化噴藥等技術的研發與示范,降低勞動強度,解決土壤酸化、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同時,加強合作社建設,增強其在農資營購銷環節的話語權,實現種植環節的節本增效目標。三是實施精品戰略。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土地流轉,實現適度規模種植、精品化生產,擴大出口貿易。
豐富防控黃龍病的“三板斧”經驗。一是加快實用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研究不同生態區域柑桔黃龍病和木虱發生與分布規律,因地制宜構建相應的防控技術規程,加強苗木繁育和調運管控力度,大力推廣無病苗木。二是加快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建立綜防新栽培模式,研究“三板斧”實施中面臨的體制機制問題,探索建立以科普宣傳特別是負面案例宣傳為基礎,以政府引導,專業化合作社和企業為防控主體,村規民約等民間防控經驗為補充的防控新局面,構建“統防統治 +專業服務+政府購買公益服務”的一體化防控新模式,盡量將病害控制在3%以下的低度流行狀態。
構建產后增效技術和服務體系。一是做大做強柑桔加工產業。加強柑桔采后商品化處理和冷藏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實現種植與加工效益“雙高”目標。用好寬皮柑桔原料果充足的優勢,重點開發桔子汁或以寬皮柑桔為主要原料的復配果汁和速凍桔瓣產品;在已有的鮮橙汁、濃縮橙汁開發基礎上,加大對多元化橙汁產品如橙汁胞等產品的開發力度,延伸開發香精油、化妝品、保健品和醫藥原料等精深加工產品。二是健全全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重點按照標準進行全程管控和驗收,開展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構建產地、種植、采收、貯運、加工、包裝、檢測等產銷信息平臺,實現從種植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目標,科學引導消費。三是完善營銷物流體系。建立完善現代期貨市場、拍賣市場和“互聯網+”及融媒體銷售體系,促進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營銷模式轉變。
(根據《全國果茶綠色發展經驗交流會材料匯編》整理,本刊略有文字上的調整與增減。)
責任編輯:張 放
周常勇(1965—),男,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現代農業(柑桔)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柑桔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