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地方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權探析
——以協商民主為視角

2017-01-13 07:26:31劉元賀
財政監督 2016年23期
關鍵詞:監督理論

●劉元賀

地方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權探析
——以協商民主為視角

●劉元賀

創造共識而非制衡,是我國人大預算監督制度的價值遵循。顯然,依靠西方的權力制衡理論,人大預算監督的制度變遷難以被全面認識。協商民主,由于以共識形成為歸宿且被中西學界持續關注,因而成為人大預算監督制度的分析框架。就人大預算監督實踐而言,協商主要發生在預算草案初審環節,故預算草案初審權理應成為研究重點。依據協商民主分析框架對地方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權進行分析可發現:它是一項被忽視卻悄然成長的權力。

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權 協商民主 預算法

一、引言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之路。在現代治理體系中,公共預算不僅是重要的經濟政策工具,更是公民權利表達的重要依托。構建現代意義上的公共預算體系,是上個世紀末期以來國家公共預算改革的目標所指。沿著集中統一與預算監督兩條路徑向預算國家推進,是我國現代公共預算體系構建的基本路線圖。就預算監督而言,強化立法機關預算監督,不僅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做法,也是完善我國人大制度的內在要求。

強化人大預算監督制度,需要在客觀評價制度實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不可否認,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要求相比,人大預算監督制度依然存在若干問題,但是,制度成長卻是不爭的事實,多數地方人大在預算監督方面取得了諸多本土創新,如提前介入預算編制、民主懇談會、初審權強化等。現在的問題是,由于長期以來本土分析框架的缺失,我們在依靠西方理論分析人大預算監督制度成長時往往忽視了制度的本土性,缺乏對它們的關注,從而不能對人大預算監督制度成長進行全面而客觀的評價。另外,對這些本土制度的忽視,也導致我們難以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大預算監督制度的成長。

所以,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遇到的最大困境不是人大預算監督權的乏力,而是本土分析框架的缺失。這種框架的構建,需要對我國人大預算監督制度的價值取向有著清醒的認識。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人大預算監督制度所內含的價值理念,認為尋求共識是我國人大預算監督的價值遵循;在現有的理論體系中,協商民主可以提供分析框架;依據這種框架,本文分析了地方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權的成長情況,認為它是一項被學界忽視卻又在不斷強化的權力。

二、創造共識:中國預算監督制度的價值遵循

從一般意義上講,宏觀層面的制度設計理念塑造了立法機構預算監督制度的價值遵循。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在分析立法機關預算監督制度時,卻往往注重制度表象而忽視了其內在理念。從表面上看,人大預算監督制度與西方議會的預算監督制度在設計方面具有諸多相似之處:行政機關編制預算并向立法機關報告、立法機關審批等。正因如此,我們在分析我國人大預算監督制度時往往陷入西方理論的窠臼而難以全面認識其實踐。因此,拋開制度表象,深入分析其內在理念,是我們正確認識不同政治體制下立法機關預算監督制度效能的基本前提。

共識與制衡,分別構成了中西方政治體制設計的基本價值理念。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構成了中西政治體制差異的顯性制度。分析兩種制度內含的理念就會發現:基本價值理念的區分更重要。雖然兩種制度都宣稱“主權在民”的理念,但是前者強調的是人民主權,而后者則是一種形而上的天賦人權理論。對于人民主權理念,馬克思指出“在民主制中,國家制度本身只表現為一種規定,即人民的自我規定……在這里,國家制度不僅自在地,不僅就其本質來說,而且就其存在、就其現實性來說,也在不斷地被引回到自己的現實的基礎、現實的人、現實的人民,并被設定為人民自己的作品。國家制度在這里表現出它的本來面目,即人的自由產物。”那么,如何實現人民主權,如何讓分散的民意集中而形成普遍的共識?這需要一定的原則組織國家政權,該原則就是民主集中制,即“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領導下的民主”。通過民主集中制,分散的民意由公民或其代言人經過廣泛的協商或選舉形成新共識;在共識執行過程中,信息渠道同時搜集各方面意見完善共識。因此,民主集中制,本身就是一個共識形成的過程。也正因如此,有的學者將中國的權力體制稱之為“共識型”體制。對于后者——天賦人權理念,依據洛克的觀點,生命、自由、財產是不可分離的自然權利。為了捍衛這些不可分離的自然權利,洛克提出了構成現代西方政治體制理論基礎的分權學說,孟德斯鳩發展了這一學說,提出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與相互制衡。在三權分立理論中,制衡是核心理念,“只有權力未被濫用時,政治寬和的國家里才有政治自由。然而,自古以來的經驗表明,一切擁有權力的人,都傾向于濫用權力,而且不用到極限絕不罷休……為了防止濫用權力,必須通過事物的安排,以權力制止權力。”作為分權制衡的典型,美國的政治體制不僅存在著橫向的三權之間的相互制衡,而且,在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也存在著縱向間的制衡關系。至于說何種理念較為先進,需要綜合各國的政治實際具體分析,但是當前發展的態勢是共識理念的影響不斷拓展,比如西方正在興起的新合作主義。

作為一國的次級制度,立法機關預算監督制度,不可避免地要符合該國政治體制的基本價值理念。因此,共識,就構成了我國人大預算監督制度的價值遵循;相反,制衡,則是西方議會預算監督的價值理念。理論上來說,中國人大預算監督的價值目標并不是制約或者制衡行政機關,而是為了保障公共預算的合理化,進而確保公民的基本權利得到切實保證。而這個目的與行政機關的價值訴求具有內在一致性,因為作為人大執行機構,行政機關保證公共預算的科學編制、合理使用也是其擴充合法性資源的重要途徑。考慮到黨在我國政治體制中的特殊領導地位,我們就會更加理解二者之間合作者的角色定位。黨通過黨組加強對人大、政府等國家機構的領導。無論人大還是政府,都必須貫穿黨的方針、路線,這是堅持黨的領導的基本原則。從公共預算的角度而言,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基本上都是黨的方針、政策的具體落實,如此以來,確保預算編制合理、預算執行順利進行也就構成人大與政府合作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我國,人大與行政機關之間的角色定位是“合作者”。形成合作,必須有共識這一基本前提的存在。尋求共識,自然就成為了我國人大預算監督的基本理念,無論是政府預算的改革、“審計風暴”、還是人大預算監督的提前介入以及初審,基本上都是為了尋求預算監督中的共識。在西方,議會預算監督制度的首要目的是制衡,特別在附著政黨利益時更是如此。西方現代民主的開端,是伴隨著議會與國王爭奪財政權開始的。最后,議會通過獲取財政權形成對國王的制約,開啟了現代西方立法機關預算監督制度的基本模式。在隨后的發展歷程中,爭奪錢袋子的權力,一直是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權力斗爭的焦點,威爾達夫斯基在分析美國公共預算史時指出,預算過程(budgeting)其實是一個爭奪權力的過程。事實上,在現代政黨政治背景下,立法機關的預算監督淪為了政黨之間相互競爭、相互制衡的工具,以美國為例,“當總統所屬黨派在國會參眾兩院中占據多數時,預算還能勉強過關,但是當控制國會的政黨與總統分屬不同黨派時,圍繞支出和赤字斗爭達到白熱化,甚至導致聯邦政府數次關門”。

三、協商民主: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權的一個解釋框架

制度價值取向的不同,決定了我們分析中國人大預算監督制度不能簡單地套用西方基于制衡理念而形成的預算監督理論,否則,難以準確講述“中國故事”,更不用說解讀。不過,隨著中國卷入全球化進程,講述中國故事“自說自話”的時代也已成為歷史,與全球對話成為趨勢。那么,有沒有一個理論框架既能詮釋人大預算監督制度,又能成為全球對話的理論工具?答案是肯定的,這個理論工具就是協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

(一)協商民主理論

在諸多理論思潮中,如果選擇一種或者幾種可以被中西方學術界持續關注的理論,協商民主應為一個。在批評西方選舉民主缺陷的基礎上,一些西方學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啟了協商民主理論研究的熱潮,哈貝馬斯、羅爾斯、吉登斯、米勒等學者無不對該理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雖然他們關注的焦點各異,但基本上認可了這樣一種觀點:通過平等且廣泛的討論、爭辯而形成公共政策,如哈貝馬斯認為“人民主權不再集中于一個集體之中,不再集中于聯合起來的公民的有形的在場,或者他們的聚集起來的代表,而是實現于具有理性結構的協商和決策之中”,喬舒亞·科恩認為“協商民主意味著一種事務受其成員的公共協商支配的共同體”,等等。西方民主理論的這種轉型,與其說是一種理論創新,倒不如說是對古典“主權在民”理論的復歸,“協商民主或者說通過自由而平等的公民之間的協商來進行集體決策的觀念絕非是一種創新,而是一種復興,這種理念與實踐幾乎和民主的概念本身一樣久遠,都來自公元前五世紀的雅典”。從理論主張上來看,協商民主更加注重公民的政治參與,更加重視普通公民的民主權利,因此,一些學者將其視為向“社會主義”靠攏。或許是由于這一點,我國理論界乃至實務界對協商民主理論比較推崇,林尚立、楊光斌、陳家剛等知名學者對該理論在國內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實,我國協商民主理論的實踐可以追溯至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根據地的“三三制”原則。1949年,人民政協的建立,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實踐,并不斷推動深化其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二)協商民主歸宿

對于協商民主而言,形成共識是其歸宿。協商民主之所以能稱之為民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參與者的利益通過協商程序將會得到基本滿足。在資源稀缺以及利益多元化的情況下,利益的滿足,有賴于協商過程中的討價還價以及說服。通過討論、協商,參與者的觀念或多或少會發生變化,不斷趨于一致性,進而很有可能在某些問題上達成一致,“討論將會增強社會在應該做什么或什么是正確的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協商民主意味著政治共同體中的自由、平等公民,通過參與政治過程、提出自身觀點并充分考慮其他人的偏好,根據條件修正自己的理由,實現偏好轉換,批判性地審視各種政策建議,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賦予立法和決策以合法性”。因此,協商民主是形成共識的民主,這與競爭性民主關注權力制衡有著明顯不同。正因協商民主對共識的孜孜以求,它才能講好中國人大預算監督的故事。在我國人大預算監督體系中,協商與投票并舉,但是從實際來看,協商更具實質意義,無論是初審過程中的協商還是人大會議期間的小組討論;相反,受制于整體審批制的影響,投票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應用協商民主理論分析人大預算監督更具現實意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協商民主理論視域下,人大預算監督權成長不再是單純地觀察它對行政機關制約權力的成長,而是人大在預算過程中能否通過對話向行政機關反映其訴求以及該訴求是否會在預算中得以反映,即在預算過程中人大的話語權。

(三)協商民主分析框架

把協商民主作為人大預算監督權力成長的分析框架,需要清楚界定協商民主的關鍵要素。通過對話形成共識,是協商民主的理論核心。對話、協商意味著程序,一般情況下,完整的對話程序包括誰參與、什么時間、怎么談、談什么、對話結果有什么用等。因此,協商民主的分析框架應如圖1所示。

1、協商參與者。協商的參與者應當向所有利益相關方開放,相關利益群體應有其代言人。對協商者而言,平等是協商成為民主的重要保證,所以,參與者之間必須平等。所謂平等的參與主體,不僅要求法律地位的平等,而且要求參與者應該在能力方面相接近,否則,能力懸殊會導致協商成為一家之言。

2、協商時間。恰當的協商時機和充足的討論時間,是一場有效協商的重要條件。由于參與協商者未必在協商前都能獲得充足信息,因此,在協商過程中保障充足的時間以了解協商信息,是有效協商的必要條件。

3、協商內容。協商內容是指就什么事情進行協商,它包括三個要點:一是協商議題應當明確;二是有關協商議題的各種信息應對協商參與者公開;三是協商內容應當被充分討論,即協商各方應充分發言。

4、協商結果。協商結果應當回應協商各方的聲音、讓協商者普遍接受并具有約束力。

圖1 協商民主的理論分析框架

四、地方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權的成長:一個被忽視的事實

長期受西方制衡理論的影響,我國人大預算監督給人們的印象是監督乏力、權力懸空等,那么,事實是否如此?在共識體制下,衡量人大預算監督效能提升的核心指標應是人大在預算過程中的話語權是否受到重視,而不是制衡體制下單純的權力控制。當我們依照此標準用協商民主理論分析地方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權時,一個長期被忽視的事實呈現在我們面前:地方人大通過運用預算草案初審權在預算過程發揮了較大的話語權,在推進預算科學化、民主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地方人大有能力初審預算草案

長期以來,我國人大預算草案會議審批實行的是綜合審批,即要么整體否決,要么整體通過。現實中,整體否決既有違我國的政治體制,也會導致預算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否決人大預算草案的情況在省級以上人大從未發生過,只有個別案例發生在基層人大。面對人大預算草案會議審批形式化的嚴重問題,我國人大根據實際創新了預算草案監督制度。1994年全國人大通過的第一部《預算法》(下文簡稱94《預算法》)規定各級人大在大會審批前應組織相關部門對預算草案進行初步審查,此后,地方預算法規對人大的預算草案初審權進行了細化。從1995年《預算法》生效以來,地方人大預算草案初審的主體逐漸明確且能力日益突出。

理論上來講,協商民主之所以能夠稱之為民主,依賴于協商主體間的平等。不過,這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現實中,協商主體之間盡管可以做到法律上的平等,但在專業知識、溝通技巧等涉及能力方面的平等不可能實現。實踐中,能力較弱的主體能夠做到的只能是選擇有利條件取長補短,不斷接近能力較強的主體。在能力不平等的前提下,誰先提出協商議題往往會搶占“天時”。面對當時人大與政府的權力錯位問題,94《預算法》明確了人大預算草案初審中議題動議者的地位。然而,對于人大內部誰來負責初審工作,該法律則規定的較為模糊,僅在第三十七條籠統地做出了規定。2014年新修訂的《預算法》(下文簡稱新《預算法》)第二十二條對初審主體做出了更為詳細的規定:省級及以上人大,初審主體是人大專門委員會;設區的市、自治州人大,初審主體是專門委員會,如未設專門委員會則由人大常委會負責、常委會有關工作機關提出研究意見,縣級人大、不設區的市人大則由人大常委會負責、常委會有關工作機關提出研究意見。比較《預算法》修改前后的規定,可發現:新《預算法》不僅明確了初審主體,而且更加重視人大專門委員會的作用。該趨勢反映了人大在初審過程中更加注重專業能力。觀察近兩年地方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會議的相關報道可發現,預算草案初審會議參與者除了初審主體、政府相關部門、其他專門委員會的人大代表外,兩種人員的參與值得關注:一是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一般會參加預算草案初審會議,無形中提升了初審會議的規格;二是相關領域內專家的參與,從而提供了專業支持。

人大代表構成具有廣泛性,這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體現。在實踐中,這種廣泛性并非完美無瑕,相當一部分人大代表議政能力偏低是不爭的事實,“舉手代表”并非個案。切實提高人大代表、特別是人大常委會委員的議政能力,是現實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各地人大紛紛舉辦人大代表培訓班,致力于人大代表議政能力的提升。此外,在人大專門委員會組成方面,各級人大普遍根據人大代表的專業背景、工作經歷等提名相應人大專門委員會的候選人,以此提升專門委員的專業能力。以全國人大財經委為例,第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32位組成人員中具有財經背景的人員有21位,占65.63%;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31位組成人員中具有財經背景的人員有22位,占70.95%。所以,總體來看,初審主體具備了預算草案初審的專業能力,而且,該能力具有不斷增強的趨勢。

(二)初審時間有保障

即使初審主體具備了預算草案初審的專業能力,但由于初審主體基本上不參與預算草案的編制,這就在客觀上造成了初審主體與行政機構預算草案初審信息的不對稱,制約了初審主體的協商能力。改變這個格局,初審主體須有足夠的時間了解預算草案。與正式會議相比,正式會議前的信息接觸更易改變協商參與者的觀點,因此,有充足的時間了解預算信息,是初審主體形成獨立預算觀點的必要前提。94《預算法》明確了預算草案遞交初審主體的時間,第三十七條規定各級政府財務部門應在人大會議舉行前的一個月將預算草案遞交初審主體初審。新《預算法》在中央層面將材料遞交的時間提前,地方層面保持不變,第四十四條規定:中央層面應提前四十五天;地方層面應提前30天。

預算草案初審過程,其實就是初審主體與政府有關部門反復協商的過程。政府財政部門遞交初審材料、人大初審主體初審、初審會議、政府有關部門反饋意見處理情況等過程均不同程度存在初審主體與政府有關部門的互動。作為初審主體的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人大常委會,其初審意見返給政府有關部門后應為其留有一定的時間研究是否采納,這是人大與政府持續協商的內在要求。對于初審主體接受預算草案之后多久進行初審,新舊預算法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明文規定。在地方上,相關規定卻取得了較大進展。在新《預算法》制定之前,相當一部分省份的有關地方性法規做出了明文規定,如安徽、貴州、河南等。新《預算法》公布以來,新制定或修訂的有關地方性法規多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明確,如河北省相關法規規定在十五日內進行初審、安徽省相關法規同樣規定為十五日。此外,相當一部分地方性法規對政府有關部門接到初審意見何時做出回應也做了規定,從而防止政府有關部門采取“口袋否決”的策略。新《預算法》公布前,在30部省級相關地方性法規中,有15部明確了政府有關部門在接到初審意見后何時做出回應。目前,安徽、河北兩省新公布的地方性法規均明確了政府有關部門做出回應的期限,其中,安徽省規定為七日內,河北省規定為十日內。

(三)初審內容被充分協商

部門預算改革以來,預算編制越來越詳細、具體,預算草案文本也越來越厚,據報道,2015年深圳市本級的部門預算由去年的1000多頁變為2000多頁。如此厚的預算草案,在有限的時間內逐項討論是不現實的,其實也沒有必要,因為相當一部分預算項目屬于常規性項目,雖有變化但變化不大,這也是為什么漸進性預算理論備受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預算過程是漸進的,在威爾達夫斯基看來,許多預算項目具有穩定性,它們只不過是每年被重新開始而已(除非因特殊原因而取消),所以,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應有重點,從而集中優勢力量進行充分協商。新《預算法》的另一個變化是將人大預算草案審查的重點內容法定化,第四十八條對此作了明確規定,包括預算安排、重點支出與重大項目、預算完整性、轉移支付、政府舉債等重點內容。從預算草案初審工作服務預算草案審查的目的來看,預算草案初審的重點應圍繞上述內容進行。因此,該規定其實明確了人大預算草案初審的議題。

人大預算草案初審要有議題,更要有詳細的信息。作為預算草案的編制方與被監督方,政府天然地具有預算信息優勢以及信息壟斷的思維定勢;而人大作為監督方,則處于信息弱勢的地位。二者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弱化了人大在預算草案初審過程中與政府的協商能力。不過,人大并不是安于現狀,而是依靠其規則制定權通過制定有關法律逐漸強化政府報送預算草案完整信息的義務,進而增強其信息獲取能力。94《預算法》規定遞交人大有關機構初審的預算草案信息是不完整的,第三十七條只是規定提交預算草案的“主要內容”,然而何為“主要內容”,該法并無明文規定,從而給政府在信息報送方面留有較大余地。此后,1999年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要求遞交的初審材料為預算草案初步方案,并對遞交材料的類別、詳細程度等做出了要求。在此基礎上,新《預算法》充實了預算草案初審,不僅要求提交完整的預算草案初步方案,而且對報送材料的細化程度做了明確規定。在實踐中,不少地方人大在初審過程中獲取了更多的信息權,如有的地方性法規(如河北、安徽)要求地方政府除了報送預算草案外還需報送編制說明、政策來源、收入與支出依據等內容,甚至有的地方性法規(如山東)還要求初審機構在初審中可以就初審內容向有關政府部門進行詢問或組織調查。

一般而言,在議題明確、信息充足的情況下,如果初審會議組織形式合理,那么初審議題可以被充分協商。新舊《預算法》對于如何組織初審會議均未涉及,但也有不少地方性法規列出了初審會議組織的形式,如《河北省預算審查監督條例》規定可以采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方式。從實踐來看,會議組織方式經常使用的是座談會,但預算草案聽證會有增多的趨勢。隨著會議組織方式的多樣化以及掌握的預算草案信息越來越詳細,參與初審會議的人員發言、提出意見也越來越積極,2015年12月北京市人大召開初審會議,初審主體提出了增加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建設、污水管網建設維護、解決停車難、落實宗教團體房產政策等諸多建議。由此可見,初審內容被充分協商的程度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而且現實中協商程度已較高。

(四)初審結果有約束力

檢驗初審主體在預算草案初審過程中是否具備協商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其初審意見是否被政府所重視。不可否認,94《預算法》實施初期,人大預算草案初審工作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從早期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有關報道缺失中可見一斑。基于加強人大預算監督的需要,越來越多省級人大認識到了預算草案初審工作的重要性,紛紛通過行使立法權強化政府的回應責任,如2001年制定的《廣東省預算審批監督條例》第十九條就明確規定了政府的回應責任。2014年新修訂的《預算法》吸收了地方性法規的這種創新,第二十二條規定“對依照本條第一款至第四款規定提出的意見,本級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將處理情況及時反饋”。分析2015年以來有關預算草案初審的報道,基本上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人大要求政府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初審意見并及時反饋或者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做表態。

初審機構匯總的初審意見和財政部門反饋的處理情況報告,實質上反映了二者之間就預算草案形成了基本共識:在初審意見中,初審機構基本上不會否決預算草案;同樣,對于初審意見,政府有關部門一般會認真研究,不采納的情況會做出詳細的說明,從而說服初審機構以及人大會上的人大代表。財政部門之所以如此重視人大預算草案的初審意見,很大程度是由于初審結果具有潛在的約束力。新《預算法》要求初審意見和財政部門反饋的處理情況報告要印發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從我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會期短以及人大代表兼職等情況來看,初審意見和財政部門反饋的處理情況報告基本上成為了人大代表審議預算草案的指導材料,奠定了預算草案初審的基調。可以說,初審結果的約束力會越來越強。

五、結論

隨著規制公共權力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人大預算監督制度將會被賦予更多內涵。強化人大預算監督,要借鑒國外經驗,但更要立足國情。“共識型”體制決定了我們依靠西方的權力制衡理論無法真實評估我國人大預算監督制度演變的情況。因此,在現有理論體系中尋求適合共識型體制的理論,是我們講好人大預算監督“故事”的基本前提。被西方理論界持續研究且在我國具有長期實踐的協商民主,由于關注在多元協商主體之間如何形成共識,自然成為了分析人大預算監督制度的理論框架。

從預算草案審批的角度而言,人大會期短與綜合審批制導致會期審批流于形式。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斷定中國人大預算監督制度乏力。長期以來,對人大預算監

督制度的研究忽視了一項重要的權力,即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權。利用協商民主理論分析框架,本文對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權進行了初步分析。通過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的結論:無論我們有沒有發現,地方人大預算草案初審權已悄然成長,并在人大預算監督制度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提升了公共預算的科學化與民主化水平。■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提升地方人大預算監督能力的機制設計研究”〈項目編號:14XZZ009〉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新疆克拉瑪依市委黨校)

1.Robert E.Goodin,Simo J.Niemeyer.2003.When does deliberation begin?Internal reelection versus public discussion in deliberation democracy[M].Political Studies,5.

2.[德]哈貝馬斯.2003.在事實與規范之間——關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國的商談理論[M].童世駿譯.北京:三聯書店。

3.[法]孟德斯鳩.2007.論法的精神[M].徐明龍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4.[美]約·埃爾斯特.2009.協商民主:挑戰與反思[M].周艷輝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5.[美]詹姆斯·博曼、威廉·雷吉編.2006.協商民主:論理性與政治[M].陳家剛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6.艾倫·威爾達夫斯基、內奧米·凱頓.2006.預算過程的新政治學(影印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7.陳家剛.2005.協商民主:概念、要素與價值[J].天津市委黨校學報,3。

8.樊鵬.2013.論中國的“共識型”體制[J].開放時代,3。

9.馬奔、周明昆.2006.協商民主:概念、緣起及其在中國的運用[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4。

10.馬駿等.2011.走向“預算國家”:治理、民主和改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11.王皓.市人大財經委初審明年預算草案[N].北京日報,2015-12-11(1)。

12.王荔.2012.當代中國司法民主問題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

13.魏陸.2014.完善我國人大預算監督制度研究—把政府關進公共預算“籠子”里[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1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革作編譯局.200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本欄目責任編輯:范紅玉)

猜你喜歡
監督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突出“四個注重” 預算監督顯實效
人大建設(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監督見成效 舊貌換新顏
人大建設(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夯實監督之基
人大建設(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
理論宣講如何答疑解惑
學習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績效監督:從“管住”到“管好”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8
監督宜“補”不宜“比”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性69交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三级|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亚洲αv毛片|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1成人在线观看|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日韩麻豆小视频| 午夜爽爽视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思思热精品在线8| 精品久久777| 久久国产乱子| 天天色综网|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国产精品xxx|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国产91高清视频| 国产毛片基地|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青青操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色视频|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啪啪永久免费av|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66页|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免费成人|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在线播放国产99re|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 国产成人一区|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国产毛片网站|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com|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