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芙蓉韭菜闖出“大”市場
萊州市西尹家芙蓉韭菜專業合作社是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位于萊州市金倉街道西尹家村,成立于2009年3月,是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還的原則,組織種植戶成立的?,F有社員398戶,韭菜生產基地113公頃,年產韭菜6800余噸,年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人均年收24200元,是全市農民人均年收入的2倍。西尹家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韭菜“專業村”,輻射帶動了崔家、馬坊、過西、倉上等村莊,種植面積達到200公頃。合作社目前建有200平方米的加工車間和保鮮能力30噸的恒溫庫1座。合作社生產的“康蔬”牌韭菜于2009年11月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1.政策扶持給力發展。西尹家村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種植韭菜,已有40多年的歷史,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良好的種植習慣。政府因勢利導、準確定位,扶持合作社,將做大做強韭菜產業作為西尹家村加快經濟發展,實現村民增收的優勢產業。合作社在當地農業局環保站專家的指導下,通過引品種、推技術、建基地、抓認證、創品牌、拓市場,延長了產業鏈,增加了附加值,使韭菜產業逐步專業化、規?;?、基地化、市場化,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為韭菜產業搭建了一條產供銷一體化的良性發展軌道,暢通了銷路,提高了產出效益。目前在萊州市農業局的扶持下,合作社的韭菜實現了農超對接,并成為青島菜籃子工程專用韭菜基地。
2.多措并舉借力發展。近幾年來,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合作社先后組織村干部、社員外出實地觀摩、參加技術培訓班每年不少于10次,學技術、學經驗、比差距,通過算對比賬、算效益賬、大戶現身說法等手段,讓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的目的意義和發展前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從而調動起當地群眾發展韭菜產業的積極性。同時,經常邀請農科專家到村里上課,深入田間地頭答疑解惑,對農民進行培訓和技術輔導,培養技術骨干,增強群眾的市場觀念、效益觀念、質量觀念。銷售上積極與大型超市掛靠聯姻,“借殼上市”,依靠大城市、大超市的宣傳拉動作用,擴大韭菜品牌知名度,拓寬銷售網絡。
3.規范運行助力發展。合作社聘請農業技術人員根據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和規定制定了無公害韭菜生產技術規程,在種植、用藥、施肥、管理技術等方面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建立了韭菜生產管理檔案,制訂產品質量安全保證書,與種植戶簽訂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定人、定戶、定責,確保產品質量。通過產前集中培訓、產中不定期短期培訓、關鍵技術環節印發明白紙等方式,解決生產管理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一是健全組織,加強對基地的領導。合作社成立了農業標準化韭菜生產基礎管理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設立了種植科和技術科,分別負責基地韭菜種植的生產管理和基地的技術培訓、新技術的推廣和日常技術管理。二是制定操作規程,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聘請農業技術專家制訂了無公害韭菜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發放到種植戶的手中,并聘請有關專家從播種前的準備到土、肥、水的管理及病蟲害的防治和收獲保存等逐一培訓,合作社的生產技術人員定期參加省、市、縣農業技術部門舉辦的技術培訓班,及時接受新技術、新的管理理念。積極推廣應用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提高韭菜品質,增加經濟效益。在嚴格按無公害技術規程組織生產的基礎上,重點推廣了黃板誘殺、增施有機肥、利用沼液、沼渣給韭菜追肥,用植物源農藥防治病蟲害等技術,不僅節約了生產成本,而且顯著地提高了韭菜品質。三是基地實行統一的管理。即統一的種植品種、統一的生產資料供應,統一的技術操作規程、統一進行技術指導、統一安排采收、統一加工銷售。管理等方面和種植戶簽訂制訂了詳細的管理合同和供銷合同,發放農產品生產資料供給手冊,詳細記錄生產資料的投入使用情況,并建立了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的技術檔案。同時,努力為社員搞好服務。本著服務的宗旨,努力為社員統一采購有機肥和植物源農藥,統一組織銷售,解決了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問題,為韭菜產業的發展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合作服務平臺。四是加強基地監督檢查。合作社在社員中安排責任心強,有技術,在種植戶中有一定威信的30多人,對整個基地進行無縫隙的監控監督檢查,對于不按技術操作規程要求,進行用藥施肥的人員視情節做出批評及糾正,限期整改,對于私自使用國家禁用農藥、無公害農產品限用農藥的做好記錄,不能作為基地的無公害農產品進行銷售,對于情節惡劣的,及時上報農業主管部門。五是產品檢測。產品采收時、銷售時,基地的產品全部進行取樣化驗,產品超標不能作為無公害農產品進行銷售。六是質量追溯。合作社對基地的種植戶進行統一編號,定做和購進統一的包裝捆扎帶,捆扎帶上注明基地的名稱、地址、電話、編號,如出現質量問題可直接追溯到種植戶。
(劉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