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抽薹春蘿卜春季高產栽培技術
春季蘿卜栽培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生長前期低溫引起冷害和凍害,后期先期抽薹問題。一旦出現抽薹現象,不但品質和產量下降,嚴重時甚至徹底失去商品價值,給菜農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為此我們制定了相應的技術規程,進行了耐抽薹蘿卜春季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以降低春蘿卜栽培中的抽薹現象,提高菜農的經濟收入。該技術是我們已獲得的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十字花科主要蔬菜春夏品種選育及關鍵栽培技術研究”成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技術在推廣過程中有效降低了蘿卜的抽薹率,提高了商品率,可有效提高蘿卜產量7%~10%,經濟效益提高10%以上。技術要點:
1.土壤選擇。蘿卜是以膨大的肉質根為產品器官,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前茬最好是瓜類蔬菜,其次是蔥蒜類、豆類蔬菜及小麥等糧食作物,不易與小白菜、小油菜、甘藍、春蘿卜等十字花科作物連作。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質地松軟且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質壤土為宜。
2.整地施肥、作畦。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優質圈肥4000~5000千克、腐熟的餅肥75千克或生物有機肥100~150千克,硫酸鉀復合肥50千克作基肥,同時施鋅肥1.5千克、硼肥0.5千克,深翻30厘米左右,耙平。
春蘿卜栽培多采用平畦栽培。畦寬1.2~1.5米,畦埂寬20~30厘米,高15厘米。也可起壟栽培,單行栽培一般壟距50厘米,一壟雙行栽培時,壟距67厘米。
3.品種選擇。應選擇適宜春季播種、冬性強、抗抽薹、豐產性好的品種,如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育成的天正蘿卜14號,濰坊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抗抽薹的濰蘿卜4號、白玉冠軍等白蘿卜新品種,或從日、韓進口的春季專用白蘿卜品種。
4.播種時間和播種方法。2月中旬至3月中旬可在大拱棚或小拱棚內播種種植;3月下旬以后,即可在露地覆蓋地膜播種。
播種時首先對種子進行精選,然后進行藥劑浸種,用多霸(生物免疫劑)100~200倍液15~30分鐘,晾干后進行播種。為保證苗全、苗壯,應足墑精細播種。播種前畦內灌足底水,然后覆膜提溫,待地溫穩定在13℃以上,在壟面開穴播種,穴距25~28厘米,每穴4~5粒。
5.間苗、定苗。及時間苗,可避免幼苗擁擠、互相遮陽,光照不良。可掌握早間苗、晚定苗的原則。一般植株有1~2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間苗,每穴留3株。3~4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5~6片真葉時定苗,定苗后澆小水1次。注意每次間苗后在幼苗周圍撒細土固定幼苗,防止幼苗歪倒,有利于防止出現彎根,提高蘿卜商品率。
6.溫度管理。春季蘿卜苗期正處于整個生長期中的最低溫度階段,該段時期溫度管理不當,易引起先期抽薹,導致產量和商品性下降。因此,從播種后要盡量提高地溫和氣溫,要保證蘿卜播種后和苗期夜間最低溫度低于10℃的天數不超過15~20天,即可避免蘿卜通過春化階段而發生先期抽薹。蘿卜營養生長期應盡量延長光照時間,草苫應早揭晚蓋,增加光照時間。進入4月,白天要注意及時通風,避免溫度超過28℃;同時,夜間溫度不宜超過15℃,最好能保持10~13℃的晝夜溫差。5月后及時揭去頂部覆蓋的塑料薄膜。
7.水肥管理。蘿卜冬春茬前期溫度低,后期溫度過高,因此要以促進蘿卜生長為主, 水肥齊攻, 一促到底, 以抑制生殖生長,并促使其迅速達到收獲期。因有地膜保濕, 苗期一般不澆水, 以免降低地溫。生長中后期天氣溫暖、空氣干燥,蘿卜葉叢的蒸騰量大,土壤水分蒸發量也大。因此要保持水分供應,見干見濕,以提高蘿卜的品質。
定苗后,每667平方米追施磷酸二銨10千克。肉質根開始膨大時,追施硫酸鉀復合肥15~20千克,追施后隨機澆水。
8.收獲。春季栽培從出苗到收獲一般為60~65天,待蘿卜達到商品要求時,環境溫度回升收獲。若不及時收獲,一方面易抽薹,另一方面易糠心。因此,應及時進行收獲,如有0~3℃冷庫貯存,可供應整個夏季市場。
9.病蟲害防治。耐抽薹蘿卜生長后期溫度升高,蟲害嚴重,主要防治菜青蟲、小菜蛾和蚜蟲。病害主要防治軟腐病。
蚜蟲:黃板誘蚜,或選用25%噻蟲嗪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1%吡蟲啉·茚蟲威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40%啶蟲脒水分散顆粒劑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
菜青蟲和小菜蛾防治方法:幼齡期及時噴藥。可選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每667平方米用藥10毫升,或25%噻蟲嗪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的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
注意事項:必須重視品種選擇,耐抽薹是春季栽培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2月至3月上中旬播種,必須選擇耐抽薹品種。要根據不同品種的耐抽薹特性,確定相應適宜的播種時間。(王淑芬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電話:0531-8317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