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出臺茶葉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為鞏固提升茶葉產業發展優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市場綜合競爭力,日前,山東省出臺2016-2020年茶葉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方案主要內容包括:
茶葉是山東省農業新興特色高效產業。2015年全省茶園面積2.55萬公頃,采摘面積1.9萬公頃,產量1.89萬噸,分別比2010年增長39.5%、57.5%和58.9%,茶葉產值達到31.5億元。目前,全省茶園每667平方米平均產值8226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83.4%,其中采摘茶園鮮葉每667平方米收入達到10571元,最高30000元以上。
按照茶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主要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一)面積產量效益穩步增長。至2017年,全省茶園面積發展到2.67萬公頃,其中采摘面積2萬公頃,茶葉產量2.3萬噸,每667平方米節本增效300元以上,茶葉產值達到40億元;至2020年,全省茶園面積發展到3.33萬公頃,其中采摘面積2.67萬公頃,茶葉產量3萬噸,每667平方米節本增效500元以上,茶葉產值達到50億元。
(二)無性系茶園比例顯著提高。至2017年,全省無性系茶園面積達到0.53萬公頃,占總面積20%;至2020年,全省無性系茶園面積達到1萬公頃,占總面積30%。
(三)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至2020年,全省“三品一標”認證茶園達到60%以上,全省擁有清潔化生產線達到200條以上;通過SC(QS)認證企業比例達到30%以上。
(四)品牌知名度顯著提高。通過優化整合,至2017年,重點打造2個國內知名品牌,新培育5個省內知名品牌;至2020年,打造5個國內知名品牌,新培育10個省內知名品牌,進一步提升山東茶葉品牌影響力。
(一)完善茶樹良種繁育體系。實施農業良種工程,推進茶樹良種苗木繁育,重點加強種質資源保存、良種選育和無性系茶樹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提高自身優質苗木生產能力,形成功能完備、技術先進的良種繁育體系。
加強種質資源保存和良種選育。依托有關科研、教學單位,在日照市建設1處省級茶樹種質資源保存圃,在煙臺、泰安各建設1處市級茶樹種質資源保存圃。
建設無性系良種繁育基地。在日照市建設1處省級茶樹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在煙臺、臨沂、泰安等地各建1處市級茶樹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實施工廠化育苗工程,創新苗木繁育技術,完善母本園及苗圃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苗木分級、包裝、儲運等設施設備。至2020年形成年產6000萬株優質苗木的生產規模。
(二)建設標準化示范園。結合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項目和菜果茶標準化創建項目實施,加強茶園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茶葉標準化示范園,帶動全省茶業發展。
創建優質高效示范園。新建一批集中連片3.33公頃以上生態示范茶園,100%應用無性系良種,100%配套肥水一體化、設施越冬防護和綠色防控等先進技術,示范帶動全省無性系茶樹良種的推廣;建設一批連片面積6.67公頃以上的低產低效老齡茶園改造示范園,推廣改換良種、肥水一體化、土壤改良等技術措施,配套越冬防護設施,推動全省茶園改造升級。
大力推廣現代綠色生態栽培模式。在全省10個重點產茶縣建立10~20個綠色生態栽培示范園,重點推廣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生物調控技術,示范園內實施“雙減”措施,至2020年園內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50%以上,化肥施用量減少20%以上,節本增收15%以上。
創新茶園經營管理模式。鼓勵企業與合作社合作,形成以茶葉加工企業為龍頭、合作社為依托、農戶建園為主體的茶葉產業化經營模式。引導品牌企業與集中產區、規模茶場、茶葉合作社合作建設專屬茶園、種植莊園。支持農戶流轉茶園,建成茶園3.33公頃以上的茶葉專業大戶、家庭農場1000戶。創建茶葉示范合作社50家,推動茶葉合作社成為茶園標準化生產、科技推廣、質量安全控制的重要主體。
(三)加快推動茶葉加工升級。以清潔化和標準化為發展方向,加強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競爭力。
大力推廣清潔化生產。組織開展茶葉清潔化生產示范項目,鼓勵引進連續化、清潔化生產流水線,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在全省打造10家大型茶葉加工龍頭企業,扶持30~40家地域性、帶動性強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型茶葉加工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支持他們引進先進設備,淘汰和改造陳舊落后的加工設備,示范帶動全省茶葉加工企業的科技含量、生產能力、生產規模和加工水平提高。
積極推進茶葉加工標準化。加大對全省茶葉加工地方標準的宣傳推廣和實施,指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引導茶葉生產企業開展質量認證,建立健全企業標準體系,規范茶葉加工環節,提高茶葉加工品質。
(四)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強茶葉質量安全管理,強化茶葉標準化建設、安全質量認證、監督檢驗檢測和產品質量可追溯等環節,建立最嚴格的質量安全監管制度,確保茶產業生態安全、質量安全。
加強茶葉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建設。依托現有機構和條件,在全省茶葉主產市建設6~8處茶葉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加大檢測力度,實現全省茶葉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覆蓋。
(五)加強茶葉品牌培育和推介。實行“地方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雙輪驅動,地方品牌引領,企業品牌跟進,進一步整合地方區域品牌,放大優勢企業品牌效應,帶動全省茶葉銷售。
加強品牌建設。按照“統一地方區域品牌、統一產品標準體系、統一管理制度、統一防偽標識”的思路,大力實施“地方區域品牌+茶葉名稱+商標”三統一、三位一體的品牌戰略,支持各重點產茶市按照特點突出、以點帶面的原則,打造1~2個地域品牌,加強資源整合和品牌保護,形成發展合力。
加強品牌推介。鼓勵地方政府開展各種茶事活動,支持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省級以上的茶葉評比、展會展銷等活動,對參評和獲獎單位進行一定程度的補貼和獎勵;加大對重點企業品牌的宣傳推介力度;實行線上線下結合,推動茶葉電子商務的發展,提高山東茶葉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到2020年,打造5個國內知名企業品牌、10個省內知名企業品牌,放大品牌效應,帶動全省茶葉生產和銷售。
(六)加強齊魯茶文化宣傳與推廣。發揮全省豐富的茶文化歷史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不斷提升齊魯茶文化的影響力。持續辦好濟南、青島、日照茶博會,充分利用這些平臺,宣傳山東茶葉品牌和優勢。加強從業人員技能培訓,開展茶葉技能競賽與交流。積極開發茶葉觀光休閑旅游項目,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方案提出,要確保保障措施的實施。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和協同推進,二要切實加大扶持力度,三要推進科技創新與推廣體系建設,四要切實改善茶園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茶葉產業轉型升級。
(本刊記者 李淑鵬 本刊特約記者 李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