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
習總書記在第十次文代會上的重要講話,情真意切,高屋建瓴。其中對文藝工作者提出的4點希望,落實在藝術創作上,可以概括為自信在心、人民是根、創新為本、理想是魂。
一、自信在心
自信源于不斷的用心學習。文藝工作者要在中華文化中找到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溫潤和強健文藝創作的筋骨、道德和理想,使作品達到文學性和哲學性的高度統一;自信源于不停地打磨技藝。想讓群眾理解文藝作品中蘊涵的思想,就要按照藝術規律把內蘊的思想完美地表現出來。把宣傳升華為藝術,而不是把藝術簡化為宣傳;自信源于對生活的深刻體悟。如今我們的生活色彩斑斕、多姿多彩。文藝工作者要用眼睛去發現、用大腦去思考,要能把多年的生活積累藝術化地再現在作品上。只有貼近生活的作品,才是人民喜聞樂見的。
二、人民是根
人民是文藝作品的評判者,人民喜愛與否是評判作品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所以文藝工作者應當明白自己肩上的重責大任,崇德尚藝,堅決抵制一切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粗制濫造的作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融入人民的事業,深入基層,擁抱生活,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營養,是不斷發現美,創造美的現實路徑,也是文藝創作所要實現的最大文化價值。
三、創新為本
創新是文藝作品的生命。新就是獨特,只有獨特才能形成精品。吃別人嚼過的饃,總沒味道,所以文藝工作者要秉持“追模古人得高智,別出心裁又一家”的發展理念,在新作品中展現新氣象,在老題材里發掘新內容。同時擴展視野,拓寬思路,學習吸收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藝之長,兼容并蓄,融會貫通,在繼承中發展,在傳統上創新,創立自己的風格,留下自己的作品,讓群眾記住我們。
四、理想是魂
文藝工作者應當有崇高的理想。應該把美好情懷、社會擔當、正向價值熔鑄到自身的作品中。一部優秀的作品,要有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力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和決不妥協的藝術追求。習總書記提出的清水與污泥的關系、黑暗與陽光的關系,就是告訴我們,美好的作品一定是積極向上、充滿陽光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充滿自信,心系人民,大膽創新,追求理想,創作出符合這個時代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