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靜雯
摘 要:隨著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不斷深入普及,智能手機已然置身于發展迅猛的大趨勢中,智能手機界面設計則不可避免的成為重要一環,其中,圖標設計更是界面設計中的靈魂,研究智能手機APP圖標設計儼然成為智能手機交互界面設計領域不容忽視的方向。負空間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往往作為設計主體以外的空白空間出現,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注重圖形和文字等正空間,往往忽視負空間。在智能手機APP圖標設計中,將負空間合理運用到設計中是傳達信息的一種新思路。
關鍵詞:負空間;智能手機;APP;圖標設計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TB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11-0060-02
Negative Space in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mart-phone APP Icon Design
FENG Jing-we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continued popular of electronic products,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and tablet computer, the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are exposed to the trend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interface design of intelligent moil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The icon design has become is the soul of the interface design. Researching smart phone APP icon design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field of direction on intelligent mobile interface design area.Negative space in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s often used as a blank space outside the design subject, the designers focus on graphics and text in the design process, and often ignore the negative space.In the smart phone APP icon design, the reasonable use of negative space to the design is a new way to convey information.
Key words :negative space; smart phone; app; iconde sig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與不斷創新,互聯網以驚人的發展速度與全社會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體,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網絡人。在智能手機普及的大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成為人們生活的必備品,人們用它看新聞、聊微信、購物以及閱讀等等,它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活動,滿足人們的各種使用需求,人機交互的舒適與方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智能手機中的APP圖標
圖標,英文譯作Icon,起源于希臘語“eiken”,原意為圖像,源自古代宗教,希臘語中常常被翻譯成簡筆畫、繪畫和圖形符號等。隨著科技的發達與計算機的發展,它早已不僅局限于宗教范疇,而是廣義上指所有有指示作用的標志,狹義上指引導用戶進行各種操作的圖像,它最早由圖形轉化而來。圖標作為軟件界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戶進入應用界面的首要方式,旨在向用戶展示應用軟件的視覺信息。在應用商店中數不勝數、玲瑯滿目的圖標中,它們承載了手機圖形用戶界面中大部分信息量,視覺辨識度越高的圖標越便于用戶識別和點擊。
智能手機APP圖標是傳達應用程序基礎信息的一個工具,是應用程序的一種指代。而且是用戶對于應用程序的第一印象,一個設計美觀的APP圖標是足夠吸引用戶眼球的,當手機屏幕上堆滿了APP圖標的情況下,一眼看到自己想要的應用圖標,大大提高了效率。
二、負空間概述
負空間又可以被稱為虛空間,是指被正形所包圍的那部分空間,或是物體之間的空間。在通常情況下,圖形與空間的二者關系主要體現在特定的條件中,視覺識別出面積較小的面在人腦中會自動被看作是“圖”,即正空間;而“底”則是面積大的面, 即成為負空間。
從視覺習慣上來說,虛空間中蘊含的意境是間接產生的, 直觀且清晰的感覺是由正空間所營造的, 虛空間以一種隱藏的形態出現于正空間之中,正是因為這種視覺上“隱約”的感覺, 使人在思考之余會使畫面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以便達到綜合傳達信息的目的,成為吸引受眾的亮點,從而留下深刻印象。
三、負空間之美
二維設計中的負空間又可以稱為“空白空間”,它在不同環境中呈現出不同的名字,例如:“虛空間”,是指實際空間余留的那部分空間;“副形態”,主要指設計師使用字母內的空間,等等。在視覺傳達的設計及應用過程中,負空間被忽略似乎成為一種常態,當設計者將作為視覺要素之一的負空間考慮進設計中時,負空間本身的視覺沖擊力被積極調動,靈活展現了設計作品的視覺審美。
(一)負空間創造簡潔之美
“少即是多”原則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備受推崇,旨在設計過程中盡可能用較少的設計元素,從而減少因眾多元素對受眾人群造成視覺疲勞感。簡潔與簡單,二者之間并非劃等號的關系,簡潔對于圖形、文字及色彩等設計要素的排列要求更嚴格,為了使設計作品的畫面效果更加強烈,信息傳達得更佳高效,就需要設計者的精心安排與巧妙設計負空間。
(二)負空間營造輕松之美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渴望在簡潔流暢的設計中找尋一種休閑、輕松的美感。負空間在視覺傳達設計的應用不僅要有利于讀者閱讀,更重要的是提升設計作品的品質,對于設計作品的整體氛圍把握是作品品質的提升的關鍵所在。例如:書籍中的空白、廣告中的空白等會給人一個停頓的空間,中國書畫作品中皆講究輕重緩急的韻律感以及含蓄的意境美,白色營造給人一種輕松的美感,恰當地運用空白空間于設計作品中,營造以素雅的審美享受以及天然去雕琢的質樸之美,這正與中國哲學思想中“虛”與“實”,“有”與“無”之意不謀而合,負空間就是一種營造在二維空間中的視覺平衡感。
(三)負空間產生想象的空間
探尋空間的需求是人與生俱來的,空白能延伸出無限的想象空間,留白并非只是單純的空白,它能創造出畫面節奏與停頓空間的重要視覺元素,這些空間留給人們很多想象和發揮的空間。不僅是中國傳統繪畫中講究“負空間”,中國書法中同樣存在負空間,這里的“負空間”指的是隱匿于文字和印章之外的空白空間,其中包含單個字體的拆分筆畫和每一筆畫的大小、形狀、位置,以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間距所構成的整體畫面布局,著墨處與空白空間虛實相生,使無筆墨處也成為妙處。
四、負空間在視覺傳達設計應用中的現狀
空間是由界面的圍合而產生的,而人在空間中界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目的。如古希臘神廟中用于支撐屋頂的柱子圍合成具有領域感的開敞空間。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可以常常看出對于負空間的巧妙運用,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常常提到“空”的美學意境,“空”,由佛教而來,和道教的“無”相近。人在多數情況下對已“有”條件及便利會習以為常,甚至過分依賴,卻常常對真正能激發潛力的“無”的空間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文中的中心主旨是“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重點想表明“有”和“無”的互生關系,強調“有”與“無”的有機統一,“有”產生于“無”,“無”激發“有”的作用,老子在千年前提醒人要體會虛無的空間世界,人往往只在意“有”的用處,其實“有”的作用是在“無”得基礎上產生的,“無”才是世間的根本。
中國傳統文化從未間斷追求負空間的意境之美,現代視覺設計中也廣泛應用負空間,“無中生有”正是我們追求的境界。
(一)圖底關系
圖底關系即通常意義上的正負形關系,正形與負形二者存在于統一的圖形中,相互借用又互為補充,耐人尋味。例如,當其中一種圖形成為視覺中心時,不難發現,另外一種圖形則自動隱藏為背景,反之亦然,正負圖形要多角度觀察變化,二者相互交錯易于產生不安定的感覺,激發人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二)版式中的負空間
諺語稱“黑無白不顯,白無黑不彰”,巧妙的空白可以提升版面的清晰度,并起到引導瀏覽的作用。正負空間是從圖形空間這一角度設計負空間,不光圖形可以產生負空間,文字亦可以產生負空間。文字的版式設計中,負空間是除字體自身畫面以外的空白空間,即字體及其周圍空白區域。畫面的視覺張力要在相對有限的空間范圍發揮最大效力,或者說想要提升畫面的質感,就需要設計者調動不同字體所產生的負形空間圖形。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中心不代表就是畫面的中心,將文字、圖形等元素一成不變的放在畫面中間,從構圖的角度出發會顯得過于平穩和呆板;一旦打破平穩,把元素進行重新設計,置于視覺中心以外時,被瞬間激活的空白空間會大放異彩。
為了將視覺空間層次在版式畫面中進行最大拓展,往往設計者會巧思如何利用視覺空白空間來引導讀者的視線走向,為讀者創造無限自由的想象空間,使讀者在視覺上張弛有度。
五、負空間在智能手機APP圖標設計應用中的潛在價值
(一)可讀性
負空間體現在視覺元素本身及其周圍空白空間,負空間應用在圖標設計中不能過分變化松散,也不能過于擁擠,在適當的位置上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展現圖標的“可讀性”,留給用戶一定的聯想空間。圖標設計過程中,負空間的“量”成為一種衡量標準,負空間太多會降低圖標的識別率,圖標設計中負空間太少則導致圖標過分擁擠,對負空間的“量”合理運用可以賦予圖標豐富的表現力。現代都市生活中充滿了擁擠,人人渴望尋求一個釋放心情的空間,圖標設計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負空間的合理設計不僅可以吸引用戶群體,提升圖標的“可讀性”,更成為一種視覺以及精神慰藉。
(二)協調性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協調性是不可或缺的美感之一。圖形與負空間之間的空間比例被精確設計,圖形的外形以及它所放置的位置都成為圖標設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畫面的比例精確,信息傳達清晰,不僅沒有約束畫面的自由性,反而最大程度的展現藝術感染力,設計出效果強烈、有活力的圖標設計作品。
六、結語
在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產品的硬件條件不再是用戶關注的單一焦點,用戶操控界面順應時代審美的需求迅速成為用戶關注的重點,作為吸引用戶的第一要素,智能手機APP圖標要迅速吸引用戶的眼球,這才是脫穎而出的關鍵。在智能手機APP圖標設計中,不僅使用文字、圖形、色彩等方面展示設計理念,同樣可以借助于負空間的精心設計來傳遞設計者的訴求和思想。
負空間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得到傳承,它作為一種美學思想值得每個設計者思考并運用。負空間是設計者從未間斷研究的領域,作為一種藝術處理手法在各領域被廣泛運用,它不僅可以使設計畫面富有節奏感,更可以給予用戶心理上的輕松感。現代人的審美水平在不斷地提高,了解并重視負空間的利用,使整個視覺空間充滿靈動感,煥發勃勃生機,幫助設計者設計出更具視覺沖擊力的作品來。
參考文獻:
[1] 拉揚·阿卜杜拉,羅格·許貝納.圖示與圖標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2] 童強.空間哲學[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卷[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
[4] 田雨.負空間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 美與時代(上),2013(01):93-95.
[5] 陳彥卿.平面設計中負空間的藝術特征與應用研究[D]. 蘇州:蘇州大學,2007.
[6]陳倪竹.負空間語言研究[D]. 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