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曉莉
摘 要:文章旨在對城市復雜空間環境下對導示系統中的空間信息編碼進行探究。在厘清信息編碼概念的基礎上,分別從編碼與信息傳播之間的相互關系、信息編碼的作用及信息編碼原則幾個方面展開對其的研究。闡明空間信息編碼在導示系統中的重要作用,為導示系統中的空間編碼提供了理論支持。
關鍵詞:導示系統;空間信息;編碼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11-0077-02
Research on Space Information Coding in Urban Space Sign System
JI Xiao-li(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00,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space information coding under sign system in the complex urban space environment. i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information coding concept, the research is done in three asp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ding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ng,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coding and the principle of information coding. how space information coding matters in sign system is also illustrated in this paper, which offer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space coding in sign system.
Key words :sign system; space information; coding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化速度的日益加快,各大城市都在進行著不同程度的建設,舊城區的改造、新城區的擴張使得建筑群日益密集,城市道路網絡日益復雜。高架橋、立交橋、地鐵、人行天橋、隧道等交通設施使城市從平面發展至立體,這也使得城市的空間信息變得愈加復雜。各種空間信息散落在城市的各角落,隨時間不斷變化,城市空間導示系統要想將其統一在一起為尋路提供線索,就需要對其進行編碼,將空間信息符號化,從而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源,提高整個導示系統的性能。
本文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通過對編碼與信息傳播之間的相互關系、信息編碼的作用及信息編碼原則幾個方面展開研究。闡明空間信息編碼在導示系統中的重要作用,為導示系統中的空間編碼提供了理論支持。
二、空間信息與編碼
(一)空間信息
信息是一個我們熟悉的陌生概念。熟悉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所充斥,從天氣信息到財經信息。陌生是因為信息的概念紛繁多變,信息不是物質卻滲透到物質世界的各個領域,甚至在改變物質世界。
“信息”在現代漢語大辭典中的解釋為:音信消息。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的概念也在不斷變化。維納(N.Wiener)認為:“信息是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信息是人們在適應外部世界并且使這種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世界進行交換內容的名稱”①。鐘義信則將信息界定為“事物運動的狀態與方式,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以上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信息的存在與共享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由信息的客觀性所決定。然而信息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地點及其他因素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信息還具有傳遞的特性,這是因為信息只有在分享和傳遞過程中才能實現其價值,正如一則信息如果不能被人得知,即便信息本身再有價值也只能是一條無用信息。
同樣,空間信息也具備與信息一樣的特征,只是空間信息具有一定的空間區域性。比如城市空間信息,泛指城市建筑及開放區域內的所有信息。
(二)信息編碼
編碼本是一則計算機術語,是指信息從一種形式或格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的過程,主要應用于計算機、電視、通信等領域。事實上編碼是針對信息傳播的一種手段,編碼者將信息通過編碼手段發送到信息載體上,再通過信息載體將信息傳播出去。所以在傳播學中對信息編碼的定義是:“這種把信息源得到的信息精確的或者同構的編制成適宜傳播者傳播和受傳者接受和理解的信號的活動,就是信息的編碼”②。信息編碼除了是各種數字代碼之外,還可以是符號、圖形、文字。如圖1,其中的圖形符號均傳遞了不同的信息。圖1中的1圖用男女形象的圖形符號傳遞了此處是衛生間的信息;2圖將坐輪椅形象提煉成圖形符號,傳遞的信息是殘疾人專用;3圖用餐具的形象傳遞此處為餐廳、飯店等用餐場所的信息。4、5、6圖均傳遞的是禁止的信息,從圖中看其禁止的表達方式是一致的,方便接收信息者解碼。
信息編碼對信息的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反之信息的傳播過程也影響著信息編碼。圖2中的1圖是一種信息的單向傳播過程,圖中可見信息源被編碼者進行編碼后形成“信號”,這種信號再傳遞給接收者,接收者收到后對其進行解碼,整個過程是在同一語言或者文化共同體中進行的單項信息傳播。這種在同語言文化中的傳播編碼者不許要考慮共同體之外的語言、文化,而接收者也只限制在文化共同體中,事實上是將“信號”放置在文化共同體中使用,如文字是最典型的同文化傳播的信息編碼。這種同文化單向傳播雖然是一種便捷、通暢的信息傳播模式,然而由于受到文化共同體限制,其傳播的范圍相對狹窄、單一。
圖2中的2圖是信息在不同經驗者之間進行的單向信息傳播。在這種傳播模式中,只有傳播者與接收者的經驗范圍重疊時才能完成傳播過程,超出重疊的范圍則信息編碼無法被識別。這種傳播方式,將信息接收者準確的鎖定在一定的范圍內,具有一定的靶向性。而編碼者也需要在信息的傳播者與接收者經驗重疊的范圍內進行信息編碼,才能使信息準確的傳播出去。
三、導示系統中空間信息編碼的作用
導示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傳達空間信息,幫助人們尋路,關于這點已經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同。如天津師范大學王昊認為:傳達準確的空間信息,是導示設計的基本要求④。又如李菁菁認為導向的工作目標是在一個陌生的區域內,可以不受語言和文化障礙的影響,只依靠導向系統就能夠方便、迅速、準確地獲得所需的信息,并相對自由的活動⑤。從中可以看出,導示系統是空間信息編碼的載體,空間信息需要通過導示系統才能傳遞。同樣環境心理學也認為導示系統是解決人們對空間認知最簡單有效的途徑。空間認知是個人獲取日常空間環境中有關位置和現象屬性的信息,并對其進行編碼、儲存、回憶和解碼,這些信息主要包括方向、距離、位置和組織等。
在導示系統中空間信息編碼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起到了對空間信息進行有效過濾的作用。在一個空間環境中,小到一棟建筑物,大到一座城市,其空間信息都是紛繁復雜的,面對這種復雜的信息環境,首先要對信息進行過濾,將對空間認知有直接幫助的有效信息如方向、位置、目標等提取出來。
其次,對有效空間信息進行分類。在將有效空間信息過濾后,要根據信息內容及特征對其進行區分與歸類,使其形成一定的分類系統。此信息系統要在滿足導示信息分類的科學性、合理性的基礎上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傳遞。最后,對已分類的有效空間信息按需求進行編碼。
導示系統中的空間信息編碼在提高導示系統間信息溝通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導示系統自身的運行效率。通過信息分類與編碼使信息采集的工作變得簡單化、統一化。
四、導示系統中空間信息編碼的原則
導示系統中的空間信息編碼直接影響了導示系統的運行,因此,信息編碼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系統性原則
導示信息資源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和廣泛的交叉,因此再將信息資源進行編碼時需要遵循系統性原則。第一是信息自身的系統性,信息主要包括信源與信宿,信源是信息的反映主體,信宿則是信息的反映客體,只有信源與信宿統一的時候信息才能夠傳遞,所以,信息保持其自身的系統性是必要的。第二是導示信息的系統性,導示信息由各部分信息資源組成,其之間聯系緊密,任何一個環節缺失都會造成信息傳遞障礙,所以這一部分的信息也必須保持系統性。
(二)邏輯性原則
邏輯主要是指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這一點在導示系統的空間信息編碼中尤為重要。導示系統主要是在復雜的空間環境中為人們提供空間環境信息線索,幫助人們尋路。關于“尋路”阿摩斯·拉普卜特曾指出尋路行為主要是解決三個空間定位定向問題:“自身正處在什么地方?如何去要去的地方?如何確定已經到達目的地?”在整個尋路過程中人與空間環境進行互動,進而不斷的和空間環境進行信息置換進而獲取空間環境信息。此時則需要導示系統圍繞這三個空間問題進行空間信息編碼,將空間中的信息線索傳遞給尋路者。大到空間方位信息、區域信息、街道信息,小到建筑物信息、樓層信息甚至房間信息。這些信息必須按照其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編碼,便于尋路者借此來推斷空間次序和方向。
(三)通用性原則
通用原則源于通用設計,是一種盡量消除由年齡、能力、文化及環境差異所帶來的使用障礙的設計方法,其目的在于盡量為多數人所使用。導示信息編碼同樣適用這一原則,尤其是圖形符號編碼,由于其具有簡明、直觀、易識別以及高效等特點,在導示系統中使用率極高。所以,在編碼設計時必須強調其統一化、標準化,便于信息在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環境、不同能力水平的人群中傳播。
五、結語
導示系統中空間信息編碼的工作是實現導示系統信息表達、交換以及傳播的基礎,也是導示系統集成的前提,在導示系統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信息編碼的系統性原則是保證信息系統完整的前提;邏輯性原則是科學、客觀還原空間信息,確保信息能夠被解碼的基礎;通用原則起到了擴大傳播者與接收者的經驗范圍,便于更多使用者接受信息。對信息編碼進行研究,在完善了導示系統的建設同時提高導示系統的導航效率。
注釋:
① 孟廣均,沈英等.信息系統資源管理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3-9.
② 李彬.傳播學引論(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③ 威爾伯·施拉姆.傳播學概論(第2版)[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④ 王昊.對城市空間導識系統規劃設計的雙向思考[J]. CNS標識 ,2006(10).
⑤ 李菁菁.小議導向系統的規劃設置原則[J].CNS標識,2006(8).
參考文獻:
[1] 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環境的意義—非語言表達方式[M]. 黃蘭芳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2] 鐘義信. 信息科學原理[M]. 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2.
[3] 徐磊青,楊公俠. 環境心理學[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4] 袁長煒,古發輝. 淺談信息分類與編碼的實施[J].科技廣場,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