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康復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患者病情恢復的影響分析
張寧
目的 探究康復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患者病情恢復的影響。方法 82例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參比組和觀察組, 每組41例。參比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除進行常規護理外再加以進行康復護理干預。治療結束后, 分析比較兩組臨床療效, 并對兩組患者的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以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進行進一步對比, 綜合分析有無康復護理干預的區別。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2.9%)顯著高于參比組(61.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7.12±3.14)分, 參比組為(28.14±2.28)分, 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參比組(P<0.05);治療后, 觀察組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為(34.77±2.98)分,參比組為(21.23±3.24)分, 觀察組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參比組(P<0.05)。結論 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改善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患者治療效果, 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神經功能得到迅速恢復, 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 應廣泛推廣使用。
康復護理干預;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病情恢復
本次研究通過比較有無康復護理干預兩組的治療有效率及一系列臨床指標, 綜合探究了康復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病情恢復中的效果, 現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就診并被診斷為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的8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及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參比組, 每組41例。觀察組中男29例, 女12例,年齡33~74歲, 平均年齡(54.35±8.59)歲, 出血量40~85 ml,其中基底節區出血20例、丘腦出血8例、外囊和島葉出血13例;參比組中男27例, 女14例, 年齡36~77歲, 平均年齡(58.1±7.98)歲, 出血量35~80 ml, 其中基底節區出血19例、丘腦出血8例、外囊和島葉出血14例。排除標準:嚴重腦出血致昏迷者;血腫較大者;有腦梗死史者;腦疝者;合并患有其他臟器疾病者;有免疫系統疾病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比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入院后健康宣講、定期檢查、心理疏導、體位指導、用藥指導、并發癥預防指導等[1]。
觀察組患者除進行常規護理外再加以進行康復護理干預, 具體方法:①了解基本情況。對每例入院患者調查其病情、學歷、性格、生活環境、身體狀況等基本情況, 依據患者的個人情況制定護理干預方案[2]。②認知干預。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講解有關高血壓腦出血治療的相關理論知識、日常注意事項、預防并發癥的方法等內容, 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做到有效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工作, 以改善治療效果且減少并發癥的發生[3]。③體位指導[4]。依據患者個人情況指導患者恢復正確體位, 定時幫助患者翻身, 防止壓瘡的出現及靜脈血栓的發生。為患者選擇適合個人情況的正確體位,指導患者及其家屬, 詳細講解下肢體的正確擺放方法, 還要定時幫助患者正確變換體位。④行為干預。依據患者的個人病情幫助患者進行肢體康復鍛煉、吞咽功能鍛煉、語言功能鍛煉等, 每項鍛煉的持續時間均≤50 min, 2次/d。⑤用藥指導。叮囑患者嚴格遵守醫囑安全用藥, 明確講解藥物配合治療的關鍵性, 對于部分用藥后不耐受者應及時進行正確處理,另外要特別注意各種并發癥的預防工作[5]。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分析兩組治療后1個月的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5]:顯效:生活基本自理;有效:癥狀基本消失但生活需要幫助;無效:癥狀依舊存在且生活無法自理??傆行?(顯效+ 有效)/ 總例數×100%。對患者進行6個月隨訪, 并進行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比較兩組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顯效25例(61.0%)、有效9例(22.0%)、無效7例(17.1%)、總有效率為82.9%;參比組顯效19例(46.3%)、有效6例(14.6%)、16例(39.0%)、總有效率為61.0%,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比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7.12±3.14)分,參比組為(28.14±2.28)分, 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參比組(P<0.05);治療后, 觀察組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為(34.77±2.98)分, 參比組為(21.23±3.24)分, 觀察組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參比組(P<0.05)。
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康復護理干預方式是以常規護理作為基礎, 以個體化、系統化作為護理核心, 由專業護理人員實施, 能夠有效彌補常規護理模式中護理人員缺乏護理經驗以進行盲目護理的缺陷[6-8]。本次研究中實施的康復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了解基本情況、認知干預、體位指導、行為干預、用藥指導等多方面內容[9]。護理方案的實施關鍵在于個性化指導與集中護理兩方面的護理過程, 不僅能夠借助個性化護理使一對一護理模式得到充分體現以改善護理效果, 也可以集中所有有利資源以迎合患者的共性護理服務的需求[10]。通過實施多項護理內容, 一方面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做到有效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工作, 提高患者的自身保護意識, 另一方面也能夠緩解患者內心的焦躁與不安, 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使治療及護理的配合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另外, 堅持循序漸進為原則的康復鍛煉能夠使患者神經功能的損傷情況得到明顯減輕, 使患者神經功能系統恢復得到促進。本次研究將82例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患者分成參比組和觀察組, 前者進行常規治護理, 治療總有效率為61.0%, 后者加以康復護理干預, 治療總有效率為82.9%??芍右钥祻妥o理干預的觀察組取得了明顯較理想的護理和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使用科學高效的康復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機體功能, 提高護理效果和滿意度, 使腦出血引起的的術后不良影響得到顯著減輕, 應推廣使用。
[1] 張磊磊.腦出血后遺癥患者給予整體護理的效果觀察.中國醫藥指南, 2013(17):758-759.
[2] 褚小麗, 艷梅, 張茜, 等.循證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應激水平及康復功能的影響.中國醫藥科學, 2014(15):107-110.
[3] 鄭麗燕, 袁襯香, 昌婧, 等.康復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患者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4(9):98-99.
[4] 唐敏.早期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康復療效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2, 9(7):876-877.
[5] 張菊紅, 朱縉偉.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中國現代醫生, 2013, 51(19):90-91.
[6] 李莉.康復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患者中的應用.中外醫學研究, 2015, 13(32):126-127.
[7] 王琴.早期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顱內血腫清除術患者的并發癥及生活能力的影響.臨床與病理雜志, 2015, 35(5):746-749.
[8] 陳蘭英.早期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康復的影響.中國基層醫藥, 2012, 19(20):3167-3168.
[9] 殷凡娜, 閆暢暢, 李威.康復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患者中的應用.醫藥衛生(引文版), 2016(6):88.
[10] 楊巧巧, 于榮強.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3):5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7.093
2017-06-26]
110000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