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琴
腹腔鏡檢查聯合多學科團隊指導二次細胞減滅術治療復發性卵巢癌的前瞻性研究
郭思琴
目的 評估基于腹腔鏡檢查聯合多學科團隊(MDT)來預測二次細胞減滅術個體化治療復發性卵巢癌(ROC)的療效。方法 58例經連續治療的鉑敏感型ROC患者, 接受基于腹腔鏡檢查的預測指標值(PIV)評分評估聯合MDT來預測二次細胞減滅術的效果。PIV評分的閾值是8分, PIV評分<8分的患者接受二次細胞減滅術, PIV評分≥8分的患者只接受化療。本組患者全部接受隨訪觀察, 并記錄總生存期。結果 58例患者中, 41例PIV評分<8分的患者接受了二次細胞減滅術, 所有進行二次細胞減滅術的患者均獲得一定手術效果, 其中8例患者實現了癌細胞完全減滅;另外17例PIV評分≥8分的患者只進行化療。58例患者均接受了術后長時間隨訪, 平均隨訪時間(35.2±14.3)個月。有15例只進行化療的患者因化療后骨髓抑制或肝損害而死亡, 有3例接受二次細胞減滅術的患者分別死于術后營養消耗過多所致多臟器功能衰竭、繼發感染和術后血性胸腹水;其他40例患者存活。最優減滅效果患者(8例)、一般減滅效果患者(33例)和只接受化療患者(17例)的總體生存期分別為(45.9±2.5)個月、(36.7±4.3)個月、(35.8±3.4)個月。獲最優細胞減滅效果患者的總體生存期明顯長于獲一般減滅效果者和只接受化療者(t=5.78、7.47, P<0.05)。結論 腹腔鏡檢查聯合MDT評估有助于判斷患者是否適合接受二次細胞減滅術以獲得最優細胞減滅效果, 進而幫助ROC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腹腔鏡檢查;多學科;復發性卵巢癌;二次細胞減滅術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持續治療的鉑敏感型ROC患者58例, 平均年齡53.9歲, 全都進行了完整的分期手術治療, 且距離最近一次化療間隔均>6個月, 具有完整影像學檢查證據[骨盆/腹部彩超、CT、磁共振成像(MRI)], 或CA125升高。所有患者在接受腫瘤細胞減滅術前都進行了腹腔鏡檢查, 經術中留取標本進行病理學化驗, 均確診為ROC。
1.2 聯合評估與個體化治療 在行二次細胞減滅術之前,采用基于腹腔鏡檢查的PIV評分來評估盆腔、腹腔狀況[2]。其評估參數包括是否有腹膜炎三聯征、膈疝與橫膈膨出、大小網膜浸潤性病變、腸系膜靜脈血栓、腸梗阻、胃十二指腸潰瘍和肝損害等情況。若有患者出現腹膜炎、腸梗阻、心肺功能下降或肝腎功能受損, 則禁止行二次細胞減滅術。每一項陽性評估結果計2分, PIV的閾值是8分, PIV評分<8分的患者接受二次細胞減滅術加術后化療, PIV評分≥8分的患者只接受化療。
2名婦產科專家分別作出對患者PIV評分的初步評估,若不一致, MDT將參與決策。MDT包含護士、病理科、肝膽外科、胃腸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和腫瘤科醫生, 最終的PIV評分由團隊商議決定, 所有患者PIV評分均作記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都被計算在內。
1.3 觀察指標 記錄采用二次細胞減滅術及化療的患者例數, 觀察二次細胞減滅術治療效果。本組患者治療后每隔3~6個月隨訪1次, 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影像學復查和腫瘤細胞標記物CA125水平檢測, 最終記錄總生存期及患者死亡原因。比較獲最優細胞減滅效果患者、一般減滅效果患者及化療患者的生存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58例患者中, 41例PIV評分<8分的患者接受了二次細胞減滅術, 所有進行二次細胞減滅術的患者均獲得一定手術效果, 其中8例患者實現了癌細胞完全減滅;另外17例PIV評分≥8分的患者只進行化療。58例患者均接受了術后長時間隨訪, 平均隨訪時間(35.2±14.3)個月。有15例只進行化療的患者因化療后骨髓抑制或肝損害而死亡, 有3例接受二次細胞減滅術的患者分別死于術后營養消耗過多所致多臟器功能衰竭、繼發感染和術后血性胸腹水;其他40例患者存活。最優減滅效果患者(8例)、一般減滅效果患者(33例)和只接受化療患者(17例)的總體生存期分別為(45.9±2.5)個月、(36.7±4.3)個月、(35.8±3.4)個月。獲最優細胞減滅效果患者的總體生存期明顯長于獲一般減滅效果者和只接受化療者(t=5.78、7.47, P<0.05)。
手術治療卵巢癌的效果與患者的生存期長短關系密切[3-7]。本研究目的是借助基于腹腔鏡檢查聯合MDT的PIV評分評估, 選擇能達到預期最佳減滅效果的ROC患者,并提供相應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當PIV評分≥8分時, 特異性與陽性預測值會達到100%。本次研究8例患者獲得理想腫瘤細胞減滅效果:其中6例PIV評分=0分, 包含2例腹膜炎、2例腸系膜淋巴結炎和2例橫膈損傷, 在經MDT團隊胃腸外科與消化內科聯合評估之后, 才行二次細胞減滅術;另外2例PIV評分=2分者被檢出結腸癌浸潤, MDT顧問認為結腸癌浸潤只涉及孤立的一小段腸管, 是獨立損害, 腹腔鏡細胞減滅術得以執行, 且術后效果佳。這表明腹腔鏡下二次細胞減滅術對于經篩選證明符合條件的患者效果顯著[8-10]。另外, 近年來分子靶向治療和免疫抑制劑治療漸漸興起, 腹腔鏡檢查能夠采集ROC患者的病理組織標本, 特別是PIV評分≥8分即將接受化療的患者。
綜上所述, 腹腔鏡檢查聯合MDT評估來準確預測腫瘤細胞最佳減滅效果是可行的, 應大力推廣。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 且為單中心研究, 在未來的臨床試驗中, 聚焦腹腔鏡檢查聯合MDT評估的必要性與精確性的大樣本、多中心研究令人期待。
[1] Ledermann JA, Ra ja FA.C linical trials and decision-making strategies for optimal treatment of relapsed ovarian cancer.Eur J Cancer, 2011, 47(3):S104-S115.
[2] Fagotti A, Ferrandina G, Fanfani F, et al.A laparoscopy-based score to predict surg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rcinoma: a pilot study.Ann Surg Oncol, 2006, 13(8):1156-1161.
[3] Bristow RE, Peiretti M, Gerardi M, et al.Secondary cytoreductive surgery including rectosigmoid colectomy for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clinical outcome.Gynecol Oncol,2009, 114(2):173-177.
[4] 楊靜.中間性腫瘤細胞減滅術治療中晚期卵巢癌后對鉑類藥物耐藥性及患者生存期的影響.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5):1665-1666.
[5]湯凱雯, 陳歷排, 杜佩妍, 等.化療聯合順鉑腹腔熱灌注治療中晚期卵巢癌術后的效果.廣東醫學, 2015, 22(11):133-134.
[6]蔡向前, 海英, 于丹丹, 等.中晚期卵巢癌的綜合治療效果分析.中國處方藥, 2017, 15(1):134-135.
[7] 楊利娟, 張波 , 楊永秀.新輔助化療與初始腫瘤細胞減滅術治療晚期卵巢癌療效的系統評價.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7(2):171-176.
[8] 農芳瓊.復發性卵巢上皮癌二次細胞減滅術的臨床分析.醫藥前沿, 2015(10):170-171.
[9] 王艷君.二次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化療對晚期復發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預后的影響及因素分析.南京中醫藥大學, 2015.
[10] 劉風花, 王莉英, 李秀榮, 等.多學科實施侵襲性術式在復發性卵巢癌二次腫瘤細胞減滅術中的意義.醫藥論壇雜志, 2015(8):45-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017
514000 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
卵巢癌是最致命的婦科腫瘤, 預后差, 5年生存率<30%,多數惡性患者會在18個月內復發, 雖然二次細胞減滅術、化療、靶向治療等技術近期取得較大進步, 但復發性卵巢癌(recurrent ovarian cancer, ROC)的標準化治療方案仍存爭議[1]。回顧性研究證明二次細胞減滅術可延長ROC生存期。本研究所用預測指標值(predictive index value, PIV)是指基于由腹腔鏡檢查所決定的客觀參數, 評價是否達到最佳減滅效果(剩余腫瘤≤1 cm)。本研究所有患者在腹腔鏡手術治療或化療前都接受了腹腔鏡檢查聯合多學科團隊(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 MDT)的評估。
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