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強
電視胸腔鏡輔助腋下小切口治療重癥自發性氣胸的臨床療效研究
張曉強
目的 探討電視胸腔鏡輔助腋下小切口(VAMT)治療重癥自發性氣胸的臨床療效。方法 101例重癥自發性氣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不同手術方式分為VAMT組(51例)和開胸組(50例)。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的情況、手術治療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止疼時間、術后置管時間及住院時間。結果 VAMT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止疼時間、術后置管保留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75.0±32.4)min、(55.3±18.0)ml、(2.9±1.7)d、(3.4±1.2)d、(8.5±3.5)d, 均少于開胸組的(109.6±29.3)min、(128.9±75.6)ml、(3.9±2.2)d、(5.3±1.4)d、(12.4±4.2)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VAMT組發生肺尖氣胸1例、肺不張1例、切口感染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5.8%;開胸組發生肺尖氣胸4例、肺不張2例、肺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0.0%, VAMT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開胸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87, P=0.034<0.05)。結論 VAMT術治療重癥自發性氣胸出血少、手術時間短、術后止痛快, 住院時間短恢復快, 具有安全、操作簡單、有效、微創等特點。
電視胸腔鏡;小切口;重癥自發性氣胸;療效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診治的101例重癥自發性氣胸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癥自發性氣胸的診斷標準, 臨床主要表現出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其中男64例, 女37例, 平均年齡28.7歲;病變位置分布:左側46例、右側52例、雙側3例;發作情況分布:首發10例、復發91例;合并癥情況:合并肺氣腫8例、血胸12例。根據不同手術治療方式將納入病例分為VAMT組(51例)和開胸組(50例)。VAMT組男26例, 女25例, 平均年齡29.7歲。開胸組男27例, 女23例, 平均年齡28.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開胸組 應用常規開胸手術治療。
1.2.2 VAMT組 應用VAMT治療, 手術方法步驟如下:手術治療前對患者患側腋中線下第6肋間實施胸腔閉式引流,并盡量避免前胸插管。手術進行先對患者進行雙腔管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 取健側臥位, 將患側上肢懸吊、外展, 拔除閉式引流管, 就引流管插孔為電視胸腔鏡觀察孔, 并對患者實施健側單肺通氣, 胸腔鏡插入時角度為0°或30°, 后對胸腔進行全方面探查, 有明顯肺部病變的部位和腋中線交叉處行小切口, 在第3或第4肋間, 開切口長度為3~6 cm, 前緣到腋前線, 后緣到背闊肌前緣, 從皮膚再到皮下組織逐層切開, 注意女性患者勿傷及到乳腺組織, 使背闊肌前緣盡量顯露, 再使用拉鉤稍將它向后作牽引操作, 根據前鋸肌肌纖維走向分開直到肋間肌, 第3~4肋間進胸。開胸器撐開切口入胸腔, 各手術器械結合操作, 粘連處分離, 胸腔鏡下對全肺表面仔細觀察, 根據具體情況下相應手術處理:如細小肺大泡, 采用電凝燒灼方式處理;狹頸型肺大泡, 則應用長彎止血鉗將基底肺組織鉗夾到切口, 常規切除。注意如盡量分離粘連后仍確定不出病變位置, 可進行多次膨肺, 使其緩慢萎陷, 仔細觀察;必要時可腔內注水明確病理位置。病變處理后下肺韌帶松解, 止血, 為防止復發用干紗布擦臟層胸膜和壁層胸膜, 利于胸壁間和肺組織粘連;縫合, 檢查是否漏氣;胸腔常規沖洗, 并將積液吸盡;常規安置引流管, 后逐層縫合[2-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情況、術后止疼時間、術后置管保留時間和住院時間;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切口感染、肺不張、肺尖氣胸、肺感染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止疼時間、術后置管保留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VAMT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止疼時間、術后置管保留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75.0±32.4)min、(55.3±18.0)ml、(2.9±1.7)d、(3.4±1.2)d、(8.5±3.5)d, 均少于開胸組的 (109.6±29.3)min、(128.9±75.6)ml、(3.9±2.2)d、(5.3±1.4)d、(12.4±4.2)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VAMT組發生肺尖氣胸1例、肺不張1例、切口感染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5.8%;開胸組發生肺尖氣胸4例、肺不張2例、肺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0.0%, VAMT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開胸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87, P=0.034<0.05)。
自發性氣胸一般突發胸痛, 同時多伴隨有呼吸困難、氣促、氣胸等系列體征, 往往結合胸片即可確診[5-7]。VAMT將傳統開胸術和胸腔鏡微創術兩者的優勢完美結合, 既不會對患體造成較大損傷, 又同樣能獲得較好的療效, 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但需要注意嚴格手術指征。對于重癥自發性氣胸病例VAMT治療手術指征總結如下:①反復發作的自發性氣胸。②初次發生指征, a.閉式胸腔引流48 h后仍然有漏氣現象, 或影像檢查正側部位有極似肺大泡的圖像;b.血胸、氣胸;c.張力性質的氣胸;d.兩側具有自發性氣胸;e.特殊職業及環境下的重癥自發性氣胸病例也應積極采用手術方式治療, 如地處偏遠位置的飛行員。③巨大型肺大泡, 已經占據一側肺組織的一半以上, 患者同時出現胸悶、氣促等癥狀,需盡快進行手術治療[8-10]。本次研究通過和傳統開胸術治療患者對比, 發現VAMT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止疼時間、術后置管保留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開胸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VAMT治療重癥自發性氣胸療效確切, 且同傳統手術相比具有安全、微創美觀、操作簡單、恢復快等優點, 符合其指征的患者可優先選用此法治療。
[1] 張延林, 陳艷.采用電視胸腔鏡手術與腋下小切口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效果對比.當代醫藥論叢, 2015(18):291-292.
[2]張峰, 張波, 陳華增, 等.開胸手術或胸膜閉鎖術治療重癥自發性氣胸分析.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3, 11(2):141-142.
[3]崔美霞, 賈瑋, 李月川, 等.胸腔閉式引流術對原發性自發性氣胸破口閉合的影響.天津醫藥, 2015, 43(6):659-662.
[4]李志東, 肖誼, 陳梅, 等.兩種胸腔閉式引流方法治療重癥慢阻肺合并氣胸的療效觀察.醫學信息, 2014(19):405-406.
[5] 岳劍敏.胸腔鏡與腋下小切口治療自發性氣胸效果觀察.中國農村衛生, 2013(1):23.
[6] 姜大勇, 李鵬程, 鄭波.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治療自發性氣胸臨床體會138例.中國社區醫師, 2014, 30(4):46.
[7]米林, 哈那提別克, 邢超.胸腔鏡輔助小切口 (VAMT)不使用一次性高值器械治療自發性氣胸臨床研究.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2016, 3(3):11-12.
[8] 周金山.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治療肺大皰合并自發性氣胸的療效分析.系統醫學, 2016, 1(9):73-75.
[9] 趙誠, 趙磊, 馬力克 .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治療自發性氣胸46例.醫藥前沿, 2015(15):83.
[10] 劉成濤, 趙文霞.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治療自發性氣胸38例體會.醫學信息, 2015(39):186-18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025
114200 遼寧省海城市中心醫院
自發性氣胸是肺部常見疾病, 其發病原因主要是肺病致使肺臟層胸膜和(或)肺組織、靠近肺表面細微氣腫泡破裂,空氣經過支氣管、肺部而逸進胸膜腔的現象, 因此多見于合并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患者, 常發生于男性青壯年。目前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 電視胸腔鏡技術、微創技術應用范圍越來越廣, 而單純電視胸腔鏡術治療費用較高, VAMT也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而且經濟適用[1]。本文旨在探討VAMT治療重癥自發性氣胸的臨床療效, 特收集在本院接受診治的101例重癥自發性氣胸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 現報告如下。
201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