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軍
聽力正常耳鳴患者的耳聲發射分析
徐軍
目的 分析聽力正常耳鳴患者與耳聲發射的關系。方法 選取住院部收治的聽力正常耳鳴患者26例(43耳)作為觀察組, 并同期選擇20例(40耳)聽力正常無耳鳴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耳聲發射結果, 分析觀察組患者耳鳴匹配主調和自發性耳聲發射(SOAE)譜峰。結果 觀察組瞬態誘發性耳聲發射(TEOAE)14耳(32.56%)、自發性耳聲發射(SOAE)20耳(46.51%)、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21耳 (48.84%), 對 照 組 TEOAE 39耳 (97.50%)、SOAE 21耳 (52.50%)、DPOAE 37耳 (92.50%), 兩 組TEOAE、DPOAE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SOAE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耳鳴匹配主調一般在1000~8000 Hz, 響度為10~15 dBSL;SOAE譜峰為1000~2000 Hz, 幅值為3~10 dBSPL;其中20耳SOAE中10耳有譜峰, 43耳耳鳴中, 只有5耳的耳鳴主調和SOAE譜峰相同。結論 耳蝸早期損傷與耳鳴癥狀具有密切聯系, 它可提示醫生盡早對聽力正常而有耳鳴患者采取有效手段, 從而避免耳蝸進一步受損。
聽力正常耳鳴;耳聲發射;耳蝸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15日~2017年3月12日住院部收治的聽力正常耳鳴患者26例(43耳)作為觀察組, 同期選擇20例(40耳)聽力正常無耳鳴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13例, 女 13例;年齡22~57歲, 平均年齡(37.81±6.41)歲;其中男21耳, 女 22耳。對照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22~57歲, 平均年齡(37.61±6.46)歲;其中男20耳, 女20耳。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兩組研究對象均同意參加研究, 簽署知情同意書,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根據Feldmann法采用AC-40聽力計對觀察組樣本進行耳鳴匹配, 并采用耳聲發射儀(Madsen Capella)對兩組進行檢測。TEOAE:其刺激聲呈非線性短聲, 其波寬為40、80、120 μs, 刺激強度為30~80 dBpeSpl。DPOAE :刺激聲為 f1/f2、f1/f=1.2, 純 音 強 度 為 :L1=65 dBSPL、L2=55 dBSPL。SOAE:采用探頭進行記錄。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耳聲發射結果, 分析觀察組患者耳鳴匹配主調和SOAE譜峰。TEOAE標準:相關性>60%, 強度為-5~20 dBSPL, 信噪比>3 dBSPL。DPOAE標準:強度高于本底噪聲3 dB。SOAE標準:可在頻譜上表現為孤立性窄帶譜峰, 其強度高于本底噪聲3 dB。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耳聲發射結果比較 觀察組TEOAE 14耳(32.56%)、SOAE 20耳(46.51%)、DPOAE 21耳(48.84%), 對照組TEOAE 39耳 (97.50%)、SOAE 21耳(52.50%)、DPOAE 37耳(92.50%),兩組TEOAE、DPOAE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SOAE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耳鳴匹配主調和SOAE譜峰 觀察組患者的耳鳴匹配主調一般在1000~8000 Hz, 響度為10~15 dBSL;SOAE譜峰為1000~2000 Hz, 幅值為3~10 dBSPL;其中20耳SOAE中10耳有譜峰, 43耳耳鳴中, 只有5耳的耳鳴主調和SOAE譜峰相同。
耳鳴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煩擾。曾有研究表明:采用純音聽力計作為耳鳴匹配, 從而找出耳鳴主調以及響度, 但是在臨床上僅能進行主觀評估, 為此逐漸應用耳聲發射, 它是一種客觀測試方法,主要生產于耳蝸外毛細胞, 從而通過微機械作用促使基底膜發生振動, 并從中耳處傳出。目前國外將其作為常規測試方法之一, 對耳鳴定位、定性診斷具有重要參考意義[3,4]。正常人群TEOAE檢出率一般<60歲為100%, 本研究結果中可看出:對照組TEOAE檢出率為97.50%, 觀察組則為32.56%, 由此說明耳鳴患者的TEOAE檢出率低于正常人群(P<0.05);耳鳴患者在臨床上無明顯的聽力下降等表現, 但是其耳蝸外毛細胞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害, 由此可表示耳鳴可提示耳蝸外毛細胞出現早期病變[5-7]。在正常人群中SOAE男性檢出率一般為40%~50%, 而女性則為60%~70%, 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和對照組的SOAE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說明SOAE檢出率和耳鳴無關。觀察組SOAE譜峰和耳鳴主調頻率相同的僅有5耳, 若耳鳴是由基底膜異常振動所導致, 則會出現SOAE和耳鳴一致。在臨床上耳鳴是由多種因素所引起的, 曾有學者認為:耳蝸病變不是決定耳鳴的唯一因素。耳鳴是周邊因素與中樞病變共同影響的結果。耳聲發射在臨床上主要反射耳蝸的功能, 雖然具有局限性缺點,但是對耳蝸新耳鳴診斷和檢查仍十分關鍵[8-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 觀察組TEOAE 14耳(32.56%)、SOAE 20耳 (46.51%)、DPOAE 21耳(48.84%), 對照組TEOAE 39耳(97.50%)、SOAE 21耳 (52.50%)、DPOAE 37耳(92.50%), 兩組TEOAE、DPOAE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SOAE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耳蝸早期損傷與耳鳴癥狀具有密切相關聯系, 它可提示醫生盡早對聽力正常而具有耳鳴患者采取有效手段, 從而避免耳蝸進一步受損。
[1]陳慶利, 龍宇, 湯智平, 等.聽力正常耳鳴患者畸變產物耳聲發射分析.實用臨床醫學, 2016, 17(9):37-39.
[2] 陳穎, 遇違君, 崔景利, 等.聽力正常的主觀性耳鳴患者行客觀聽功能測試的臨床分析.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2015,15(6):395-398.
[3] 李江麗, 高欣 , 廖培生.純音聽閾正常耳鳴青年畸變產物耳聲發射分析.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14, 36(3):424-425.
[4] 高妍, 王忠巧, 鄭艷 .純音聽閾正常的耳鳴患者TEOAE檢測結果分析.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6, 24(4):400-401.
[5]鐘曉聲, 楊海弟, 鄭億慶, 等.突發性聾伴耳鳴患者耳鳴特征.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2015, 29(4):15-18.
[6]嚴羽, 康厚墉, 錢怡, 等.乙狀竇憩室臨床特征分析.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6, 23(7):406-408.
[7]薛飛, 楊宏偉, 吳昆旻, 等.27例聽神經病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14, 20(5):393-396.
[8] 秦靜.畸變產物耳聲發射測試在聽力正常耳鳴患者中的應用價值.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5(9):107-108.
[9] 楊霞, 高下.畸變產物耳聲發射在聽力正常的單側耳鳴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代醫學, 2015(11):1399-1402.
[10] 孫亞玲, 景鵬, 吳文文, 等.畸變產物耳聲發射在精神性耳聾診斷中的應用.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5(6):34-3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038
116011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耳鳴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癥狀, 主要是指患者在無外界聲音刺激時耳內會感覺有聲音出現, 這是一種自覺癥狀,同時也是一種主觀感覺, 其發生率在臨床約為17.00%。耳鳴的發生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①聽力下降;②中耳病變;③噪聲暴露;④使用耳毒性藥物;⑤心血管病變;⑥代謝性疾病;⑦神經疾病。臨床上部分患者可見耳內無明顯耳損傷,僅出現耳鳴情況[1,2], 本院為了分析聽力正常耳鳴患者與耳聲發射的關系, 將2016年1月15日~2017年3月12日住院部收治的聽力正常耳鳴患者26例(43耳)作為觀察組, 并同期選擇20例(40耳)聽力正常無耳鳴者作為對照組, 比較兩組耳聲發射結果, 分析觀察組患者耳鳴匹配主調和SOAE譜峰。具體報告如下。
201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