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麗 單玲 王洋 孫鑫 張亞男 李延彬
3298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臨床特點與用藥分析
魯麗 單玲 王洋 孫鑫 張亞男 李延彬
目的 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臨床特點及用藥現狀。方法 選擇內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3298例, 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體質量指數(BMI)、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脂、合并癥及用藥情況。結果 符合入選標準的糖尿病患者3298例, 男 1671例, 女 1627例, 年齡29~85歲, 平均年齡(55.62±11.86)歲, 其中男性平均年齡(55.62±11.86)歲, 女性平均年齡(63.86±10.66)歲, 男女平均年齡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病程1周~30年, 平均病程(8.96±6.32)年;體重正常者1071例(32.5%)、超重者1285例(39.0%)、肥胖者942例(28.6%)。若將HbA1c<6.5%作為達標目標, 則全部患者中僅有10.73%(354/3298)達標。若以HbA1c<7.0%作為目標, 僅有20.65%(681/3298)達標, 其中男性17.59%(294/1671), 女性23.79%(387/1627), 女性達標率高于男性,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統計結果顯示, 僅有不足1/3的患者甘油三脂(TG)、膽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能夠達標,>54.2%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達標;47.8%的患者合并脂肪肝, 74.2%的患者都存在下肢動脈斑塊形成, <1/5的患者存在肌電圖異常(13.9%)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7.1%), 但是糖尿病腎病的診斷高達44.3%。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 78.6%的患者應用調脂藥, 但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只有12.1%,61.3%的糖尿病患者都能服用二甲雙胍。結論 住院糖尿病患者臨床特點及用藥現狀不容樂觀。
住院;糖尿病患者;臨床特點;用藥
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 我國可能已成為世界上糖尿病患患者數最多的國家, 2010年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達9.7%[1], 最新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是2013年王臨虹等人的研究結果, 該結果表明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0.9%, 糖尿病前期流行率為35.7%[2], 但是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狀況不容樂觀, 血糖達標率非常低, 管理不規范, 本研究對因糖尿病在內分泌科住院患者進行分析, 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臨床特點及用藥現狀。
1.1 入選及排除標準 對遼寧省人民醫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因糖尿病在內分泌科住院患者病例共3787例進行回顧性分析, 入選標準: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糖尿病合并妊娠, 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 惡性腫瘤, 惡液質, 血液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最終入選符合標準的患者3298例, 收集相關資料。
1.2 方法 肥胖采用2016年《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與控制指南》中標準, BMI作為指標, 切點為:BMI為18.5~24.0 kg/m2為正常體重范圍, BMI為24.1~28.0 kg/m2為超重, BMI>28.0 kg/m2為肥胖。血脂異常標準是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及2013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血脂控制目標。同時收集患者糖尿病合并脂肪肝、下肢動脈斑塊形成、肌電圖異常、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糖尿病腎病情況, 收集患者住院期間應用調脂藥、阿司匹林及二甲雙胍的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分析 符合入選標準的糖尿病患者3298例,男1671例, 女 1627例, 年 齡29~85歲, 平 均年齡 (55.62±11.86)歲, 其中男性平均年齡(55.62±11.86)歲, 女性平均年齡(63.86±10.66)歲, 男女平均年齡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病程1周~30年, 平均病程(8.96±6.32)年;體重正常者1071例(32.5%)、超重者1285例(39.0%)、肥胖者942 例 (28.6%)。
2.2 患者血糖達標統計 若將HbA1c<6.5%作為達標目標,則全部患者中僅有10.73%(354/3298)達標。若以HbA1c<7.0%作為目標, 僅有20.65%(681/3298)達標, 其中男性17.59%(294/1671), 女性23.79%(387/1627), 女性達標率高于男性,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分析 統計結果顯示, 僅有不足1/3的患者甘油三脂、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夠達標, >54.2%的患者HDL-C達標;47.8%的患者合并脂肪肝,74.2%的患者都存在下肢動脈斑塊形成, <1/5的患者存在肌電圖異常(13.9%)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7.1%), 但是糖尿病腎病的診斷高達44.3%。
2.4 治療用藥的統計分析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 78.6%的人應用調脂藥, 但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只有12.1%, 61.3%的糖尿病患者都能服用二甲雙胍。
作為發展中國家, 眾所周知, 我國糖尿病患者知曉率低,即未診斷的糖尿病比例高, 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約占總數的60%[1], 但血糖控制達標率低, 2004~2015年我國多個省市的多項研究表明, 血糖達標率為26.00%~53.25%。
本研究再次證實, 對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確實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 體重的增加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對已患糖尿病的患者來說更是血糖控制的阻礙因素, 而體重在正常范圍內者只有32.5%, 絕大部分糖尿患者群是不達標的, 因此控制體重是管理糖尿病患者的首要任務。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選用藥, 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 大部分都能應用二甲雙胍。糖尿病患者應有效控制血糖, 但是, 不論是本研究還是既往文獻報道, 都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 能夠達到HbA1c<7%者僅1/3左右[2], 能夠達到HbA1c<6.5%者則更少[3-5], 本研究結果低于其他研究結果, 本研究的對象是住院患者, 一般來說, 住院患者病情相對復雜,血糖控制存在問題, 因此HbA1c達標率較低, 即便如此, 也足以說明我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達標率低, 因此, 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推薦對不同的住院患者使用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標, 血糖控制目標分為嚴格、一般及寬松, 體現了對住院糖尿病患者管理認識的不斷深化和證據積累[6-9]。
其次, 糖尿病患者經常伴有血脂紊亂、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變的重要危險因素, 控制血糖的同時, 要兼顧其他代謝指標, 如血壓、血脂等, 對血壓和血脂的管理也是防治糖尿病并發癥非常重要的基礎。
最后, 為有效控制并發癥的發生發展, 及時應用調脂藥及抗血小板藥是重要的預防手段, 糖尿病患者的高凝血狀態是發生大血管病變的重要原因, 阿司匹林可有效預防包括腦卒中、心肌梗死在內的心腦血管事件, 臨床證據支持阿司匹林用于糖尿患者群心血管病變的二級預防, 以及對有心血管病變高風險的糖尿患者群心血管病變的一級預防。
總之, 我國糖尿病患者管理狀況仍令人擔憂, 我國在對糖尿病患者的發現、規范管理以及有效控制等方面, 亟需進一步加強。
[1] Yang W, Lu J, Weng J, 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0, 362(25):2425-2426.
[2] 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Jama, 2017, 317(24):2515.
[3]紀立農, 陸菊明, 郭曉蕙, 等.中國2型糖尿病藥物治療現狀與血糖控制的調查研究.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2, 4(7):397-401.
[4]陸菊明, 紀立農, 郭曉蕙, 等.中國城市地區口服降糖藥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達標現狀.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2,4(7):402-406.
[5]高蕾莉, 紀立農, 陸菊明, 等.2009~2012年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藥物治療與血糖控制狀況調查.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4,22(7):594-598.
[6] 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專家共識.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7, 33(1):1-10.
[7] 呂慶國, 童南偉.《中國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標》專家共識解讀.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3, 29(3):189-195.
[8]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的專家共識.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2, 28(8):614-618.
[9]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Diabetes Care, 2016, 39(Suppl 1):S13-S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105
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01602426)
110016 遼寧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中國醫科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魯麗
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