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臨床護理研究進展
劉艷
在臨床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發病率較高, 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還危及生命。為了提升該病患者的臨床療效, 常常在治療期間配合全面的護理服務, 以提升患者的預后效果, 為此, 本文將該病的臨床護理情況及其研究進展作如下綜述。
臨床護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研究;進展
1.1 飲食指導 有臨床資料提示STEMI患者常常因為心肌缺血、絕對的臥床修養等因素影響, 使其消化功能不斷減弱。所以在保障患者處的營養需求條件下, 治療期間其不易過多進食, 一般在治療的第一個星期攝入適量流食。對患者實施飲食指導, 內容應遵循“三低”, 即低膽固醇、低脂以及低鹽;同時攝入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1.2 心理護理 患者發病急促, 且伴隨心前區劇烈疼痛, 常常造成其出現恐懼、瀕死感等不良心理, 降低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因此在基礎護理中重視對患者的心理疏導, 護患之間通過有效交流可利于創建和諧關系, 施護中護士要以和藹的態度, 并輕聲細語地安撫患者, 然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法, 緩解其不良情緒與心理, 鼓勵其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1]。
1.3 排便護理 對于STEMI患者而言, 在治療期間務必保持大便通暢, 便秘者用力排便可誘發心力衰竭、心絞痛以及心律失常等。所以護士可以根據患者便秘情況實施護理, 輕者則每天輕柔肚子促進排便, 重者則借助適量的緩瀉劑進行緩解。
1.4 緊急護理 ①絕對的臥床修養:護士囑咐患者治療的第一個星期絕對臥床保持休息, 在此期間要保持病房環境安靜舒適, 且不可頻繁搬動患者, 盡可能降低其心臟負擔;②心電監護:護士要對患者的心電圖、基本生命體征等加強監測, 及時掌握機體指標的變化情況, 便于出現異常時可及時處理, 與此同時加強各并發癥的預防處理。在心電監護期間護士要提高自己的警戒心, 并且準備好搶救藥物及相關器械;③吸氧:對急性期患者采取高流量的吸氧, 借助面罩揮著鼻導管進行, 如果患者存在輕微的胸悶和胸痛, 則控制氧流量為2~4 L/min, 嚴重者6~8 L/min, 而面罩給氧控制為5~10 L/min, 時間為3~5 d;④開放靜脈通路:及時為患者開通靜脈通路, 然后準備好搶救藥物, 控制24 g內的輸液量為500~1500 ml, 并且合理控制輸液的速度。
2.1 掌握溶栓適應證 當患者確診并與下面幾種標準相符合, 則可以及時開展溶栓治療。即:①STEMI癥狀持續時間在12 h以內, 心電圖提示2個胸前相鄰的導聯ST段抬高超過0.2 mV, 或者患者的肢體導聯ST段抬高>0.1 mV, 或者出現新的左束支傳導阻滯;②臨床癥狀持續12~24 h, 且依舊存在缺血, 心電圖提示ST段抬高。一旦確定患者溶栓治療后需要就是配置藥物, 尿激酶屬于常用藥物, 可將適量尿激酶與10%的葡萄糖混合溶解稀釋后使用, 不可與蛋白沉淀劑、酸性藥液等混合使用[2-5]。
2.2 溶栓前的護理 在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前需要掌握患者的疾病史以及禁忌證, 然后與患者積極交流后消除其內心的顧慮, 方能用藥。采取300 mg的氯吡格雷與同劑量的阿司匹林給予患者嚼服, 同時口服40 mg的阿托伐他汀, 然后在溶栓治療12 h后采取1500 U的低分子肝素鈣或鈉皮下注射,然后每隔12小時再次注射, 劑量同上, 持續治療3~5 d。
2.3 溶栓后并發癥護理 患者溶栓治療之后最常見的并發為出血、心律失常, 其中對于心律失常這一并發癥的預防,護士需要遵醫囑及時對患者運用山莨菪堿、利多卡因以及止痛劑等, 必要時借助人工心臟起搏、心電復律。對于出血的預防護理, 需要在溶栓治療前以及治療后每隔3小時進行抽血, 對其纖維蛋白的原定量以及血小板數量、出血時間以及凝血酶原時間等進行檢查, 同時觀察患者的瞳孔變化、意識等。對皮膚黏膜是否存在出血點及紫斑以及是否存在黑便、血便等加強監測。
3.1 術前護理 給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各300 mg, 同時對其胃病病史進行詳細詢問后可添加胃粘膜保護劑。在術前護士幫助患者做好機體各項檢查, 如電解質、血常規以及肝腎功能等, 然后做好術前準備, 首先展開Allen試驗, 護士通過雙手對患者橈動脈、尺動脈進行同時壓迫并指導其反復進行握拳、張開的動作, 約5~7次后放松15 s, 之后將尺動脈放開后觀察患者手部的顏色變化情況, 判斷橈動脈的穿刺適應證。另外, 護士還需要對患者采取會陰部及其兩側腹股溝備皮, 并詳細詢問其過敏史, 加強碘過敏測試。最后, 護士需要在術前準備好手術所需的一切器械及藥物等,然后將患者送入導管室。
3.2 術中護理 在介入治療過程中, 護士要始終陪伴在患者身邊, 同時加強各項機體體征進行密切觀察, 一旦發現任何異常需要及時上報主治醫生, 并且遵醫囑或者協助醫師盡快處理。另外, 資料還提示術中陪伴在患者身邊, 能夠增加患者安全感, 達到穩定其緊張心理的作用[6,7]。
3.3 術后護理 術后護士將患者送入病房, 調整好室內的溫濕度, 創建舒適的住院環境。與此同時, 對患者采取阿司匹林口服治療, 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 用藥方式為皮下注射, 持續治療3~7 d。在此期間護士需要加強患者的出血、凝血時間監測, 一旦發現任何異常立刻處理。另外, 護士還需要加強患者術后各項指標復查, 以此評估患者的治療情況, 并且對穿刺部位加強護理, 保持穿刺部位的皮膚清潔、干燥, 并且觀察局部皮膚是否有出血、滲血以及血腫等。最后, 術后還需要加強3~4 d的抗生素應用, 以防患者出現感染, 并且囑咐患者多飲水幫助造影劑盡快排出提示, 確保尿量>2000 ml/d, 特別是對于年齡較大的患者, 要加強術后不良反應的觀察與處理, 保障患者治療療效, 提高術后生活質量,確保其盡快康復出院[8-10]。
綜上所述, 對STEMI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 積極配合有效而全面的臨床護理服務, 不僅可以起到提高療效, 改善預后效果的作用, 而且還能幫助患者提升治療期間的生活質量。在實際操作中, 護士需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 以過硬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 與臨床醫師積極配合、協助, 實施有效、全面的護理措施, 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療效, 降低死亡率, 保障其生命安全。
[1]蹇祥玉, 路海云, 羅瑩怡, 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診PCI術后Ⅰ期心臟康復護理研究.護理學雜志, 2016,31(23):1-4.
[2] 劉俊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7, 28(3):376-377.
[3] 王大瑩.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的護理效果.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24):4644-4645.
[4]楊赤, 楊佳 , 梁丕, 等.急診PCI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價值評估及分析.臨床醫學, 2017, 37(5):75-76.
[5] 保春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護理干預.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17, 23(1):95-96.
[6] 曹英慧.標準化急救護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應用價值.中國療養醫學, 2016, 25(7):761-763.
[7] 劉軼平.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應用及效果.護理研究, 2012, 26(6):543-544.
[8]王剛, 王冬梅, 丁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療新進展.創傷與急危重病醫學, 2014, 2(1):26-29.
[9] 方唯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直接介入治療研究進展.內科急危重癥雜志, 2006, 12(5):200-202.
[10] 張奇, 沈衛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抗栓治療臨床研究進展及指南更新.國際心血管病雜志, 2010, 37(6):377-38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110
116100 大連市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
STEMI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之一, 具有較高的發病率, 病情危急, 一旦不及時救治很可能導致患者死亡。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導致近些年來臨床上收治的STEMI患者數量不斷增加, 使其臨床護理也備受關注。在該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期間, 配合優質、全面、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不僅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改善預后, 而且還能顯著降低患者死亡的幾率, 保障其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
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