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丹
肺結核咯血患者多支血管栓塞術后的護理探討
孟丹
目的 評價肺結核咯血患者多支血管栓塞術后的護理效果。方法 86例行多支血管栓塞術的肺結核咯血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3例。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術后給予系統護理干預, 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65%, 低于對照組的32.5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的滿意度為95.35%, 高于對照組的62.7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肺結核咯血患者行多支血管栓塞術后, 給予系統護理干預效果顯著, 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并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肺結核咯血;多支血管栓塞術;系統護理干預
肺結核是呼吸內科中一種常見疾病, 而肺結核咯血則是肺結核的一種常見并發癥, 若不及時處理, 會進展成為肺不張、窒息, 甚至休克, 進而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1-3]。多支血管栓塞術是治療肺結核咯血有效的手術方法, 臨床建議術后配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 以此使手術預后效果得到有效保障。此次重點評價肺結核咯血患者多支血管栓塞術后的護理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行多支血管栓塞術的肺結核咯血患者, 均符合肺結核咯血病理診斷標準, 排除合并肝、腎、心嚴重障礙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3例。對照組中, 男23例、女20例;年齡21~68歲, 平均年齡(52.8±8.3)歲;栓塞前24 h內咯血量為200~1000 ml, 平均(348±120)ml。觀察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22~67歲, 平均年齡(52.9±8.2)歲;栓塞前24 h內咯血量為200~1000 ml, 平均(350±120)ml。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術后給予系統護理干預, 具體的護理內容如下。
1.2.1 常規護理 兩組患者均需采取常規護理。在手術后,指導患者注意臥床休息, 術側肢體需制動12 h, 采用多參數監護儀對患者的呼吸、血氧、心率以及血壓等指標進行監測,并對穿刺部位進行觀察, 看是否存在出血、滲血以及血腫形成, 同時觀察雙下肢皮膚的顏色及溫度, 進而做好術側足背動脈部位的標記。若患者術側足背動脈搏動消失或大幅度減弱, 同時患者肢體有麻木以及腫脹等狀況發生, 需積極預防栓塞或動脈血栓的發生[4]。此外, 若患者主觀感受非常不適, 或有咯血發生, 需及時告知醫生, 并采取及時有效的處理措施。
1.2.2 并發癥預防護理干預 肺結核咯血患者行多支血管栓塞術后, 若護理不當, 會引發諸多并發癥。因此, 有必要注重并發癥的預防護理干預。本組觀察組實施并發癥預防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①穿刺部位出血預防護理。術后,針對穿刺部位, 需使用紗布進行壓迫, 并使用彈力繃帶進行加壓包扎;術側下肢需進行12 h制動, 并認真觀察穿刺傷口, 若有異常情況, 需第一時間進行處理。②尿潴留預防護理。一些患者, 在受到緊張、害怕等不良心理情緒的情況下,容易發生尿潴留。因此, 需對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鼓勵患者自主排尿;可指導患者使用溫毛巾對下腹部擦去濕敷措施, 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采取留置導尿措施。③脊髓損傷預防護理。在手術之后, 為了避免脊髓損傷的發生, 可預防性應用合理劑量的地塞米松以及甘露醇, 并在手術后24 h內對患者雙下肢進行觀測, 看是否存在肌力異常以及感覺異常等情況, 若有異常情況發生, 需第一時間告知醫生, 并采取有效處理措施。④ 血栓形成預防。手術之后, 需對患者的足背動脈搏動情況以及下肢腫脹情況進行嚴密觀察, 如果手術后12 h穿刺口沒有出血狀況, 可今早活動制動肢體, 以此使肢體血液循環得到有效處理, 進而避免血栓形成的發生。
1.2.3 出院指導 針對術后恢復良好, 具備出院條件的患者, 需采取必要的出院指導措施。指導患者遵醫囑服藥, 注意臥床休息, 不可進行過激的運動。注意飲食的合理性及營養, 忌辛辣食物。若出院后有再次咯血狀況發生, 需及時來院診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評價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采取自制調查問卷, 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 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65%(2/43), 低于對照組的32.56%(14/4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滿意21例、較滿意20例、不滿意2例, 總滿意度為95.35%, 對照組滿意14例、較滿意13例、不滿意16例, 總滿意度62.79%。觀察組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多支血管栓塞術是治療肺結核咯血的有效方法, 臨床表明肺結核咯血患者采取多支血管栓塞術的手術成功率高, 術后復發率低, 但是需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以此使術后預后效果得到有效保障[5-7]。在本次研究過程中, 針對采取多支血管栓塞術的肺結核咯血患者重點提到采取系統護理干預措施, 包括一般的常規護理、并發癥護理以及出院指導, 其中注重強調穿刺部位出血、尿潴留、脊髓損傷以及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護理干預[8-12]。系統護理干預的實施, 旨在降低肺結核咯血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進而提高術后預后效果[1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多支血管栓塞術的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65%, 低于對照組的32.5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的滿意度為95.35%, 高于對照組的62.7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14,15]。
綜上所述, 肺結核咯血患者行多支血管栓塞術后, 給予系統護理干預效果顯著, 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并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應用。
[1] 李霞, 王惠花, 李江.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肺結核大咯血的護理.當代護士(旬刊), 2010(3):51-52.
[2] 陸鳳英, 黃捷暉.肺結核患者引入自我效能訓練對其焦慮、抑郁及生存質量的影響.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34):162-165.
[3] 李婷.對肺結核并發支氣管擴張咯血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當代醫藥論叢, 2015, 13(23):95-96.
[4] 薛玲.系統護理干預在支氣管動脈栓塞咯血患者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4, 20(23):87-88.
[5] 邱巧玲.人性化護理干預在肺結核咯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中國醫學工程, 2015, 23(11):141.
[6] 喻四龍, 陳俊林.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肺結核咯血的療效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3):595.
[7] 顧春霞, 陳俊林.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肺結核大咯血39例臨床護理.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16):247.
[8] 范勇, 尹保全, 韓炳森, 等.肺結核與支氣管擴張癥咯血的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介入放射學雜志, 2005, 14(6):582-584.
[9] 朱毓萍, 王琳.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后肺結核早期咯血復發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5(16):1491-1492.
[10] 曹惠娟, 周黎紅.肺結核伴咯血患者行支氣管動脈栓塞術的舒適護理.吉林醫學, 2013, 34(35):7556-7557.
[11] 劉鳳香, 盛金燕.經皮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肺結核大咯血36例臨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 2009, 15(7):14-15.
[12] 李景英, 張守民, 高德杰.血管內栓塞治療肺結核大咯血的療效.國際呼吸雜志, 2015(18):1369-1372.
[13] 高洪盛, 賀光輝.肺結核并大咯血68例血管介入栓塞治療分析.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0, 3(12):1205-1207.
[14] 李洪蘭, 梁靜, 朱光竹.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肺結核大咯血的護理.醫藥前沿, 2012(35):246-247.
[15] 劉瓊, 鄧小軍, 黃小英.肺結核咯血患者多支血管栓塞術后的護理.山東醫藥, 2014(24):108-10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5.080
2017-01-17]
110044 沈陽市第十人民醫院